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黔之菜:說《清華簡(柒)·越公其事》之“潛攻”

http://www.newdu.com 2017-12-16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 佚名 参加讨论

    說《清華簡(柒)·越公其事》之“潛攻”
    黔之菜
    《越公其事》簡67有下引一段話:
    (越)王句(踐)乃以亓(其)厶(私)(卒)=(六千)(竊)涉,不鼓不喿(譟),以(侵)攻之,大(亂)呉師。[1]
    《國語·吳語》有類似文句作:
    越王乃令其中軍衘枚潛涉,不鼓不譟,以襲攻之,呉師大北。
    清華簡整理者注釋說:
    竊涉,《國語·吳語》作“潛涉”,韋昭注:“潛,默也。”
    侵攻,《國語·吳語》作“襲攻”。侵、襲義近。
    魏宜輝先生說:
    簡文及《國語》的記載都表明越人的中軍是在靜默狀態下突然發起進攻的,在這裡用“襲”顯然是準確的。在戰國非秦系簡帛文獻中,一般都是用“”字來表示“侵伐”之{侵},這種用字是比較固定的。所以我們懷疑簡文中的“”字有可能就讀作“襲”。竹簡文字中“”其實就是“浸”字的異體。“浸”字古音為精母侵部字,“襲”為邪母緝部字,二字的聲韻關係都非常近,從讀音關係上看是可以相通的。[2]
    案“(浸)”、“襲”二字分別屬於陽聲字-m韻尾和入聲字-p韻尾,二字古音的確非常相近,有可能是同源關係。但嚴格地從語音上講,陽聲字與入聲字畢竟還是判然有別的。
    我們認為,根據出土簡帛的用字習慣,《越公其事》的“(浸)”字可讀為“潛”。北大秦簡《禹九策》之八簡33有“明禹行,處大山之陽”語,網友子居據馬王堆帛書《十六經·觀》“黃帝令力黑(牧)浸(潛)行伏匿,周留(流)四國”文句,認為“行”當讀為潛行,可從。[3]另外,馬王堆帛書《周易·乾》“初九,浸龍勿用”,“浸龍”,傳世本作“潛龍”,馬王堆帛書《二三子》4下/97下-5下/98下作“(寢)”,[4]皆可以為證。
    “(浸)攻”就是“潛攻”,即秘密地攻擊。我們檢索傳世文獻有下引文句:
    1.李延壽《北史》卷38《裴矩列傳》:矩又白狀,令反間射匱,潛攻處羅(《舊唐書》卷六十三、《隋書》卷六十七文句略同)。
    2.《全唐文》卷617段文昌《平淮西碑》:桓桓襄帥,奇謀成功。浮罌暗渡,束馬潛攻。
    雖然檢索到的文獻都相對較晚,但我們不能說在先秦沒有“潛攻”這個詞。比如《越公其事》簡20“邊人爲不道,或航(抗)御(禦)寡人之辭”,傳世文獻中,“抗禦”一語的始見書也是見於相對較晚的文獻,如果沒有清華簡《越公其事》,難道我們可以說在先秦就沒有“抗禦”這個詞嗎?
    綜上所述,簡文云“(竊)涉”、“(浸-潛)攻”,“(竊)”、“(浸-潛)”這兩個字,都有秘密、暗地裡的意思。因為偷偷地涉水、秘密地攻擊(即上引《平淮西碑》之暗渡、潛攻),所以越國部隊能出奇制勝,一舉大敗吳軍。
    
    


    [1]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下冊),上海中西書局,2017年,145頁。
    [2] 魏宜輝《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 札記》,“清華簡”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香港浸會大學,2017年10月26-28日,185-186頁。
    [3] 轉引自王寧《北大秦簡〈禹九策〉補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7年9月27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113。
    [4] 裘錫圭主編《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叁),中華書局,2015年,42頁。    
        
     点击下载附件: 1878黔之菜:說《清華簡(柒)·越公其事》之“潛攻”.doc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