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袁南生:外交视角下的隋炀帝

http://www.newdu.com 2017-12-18 爱思想 袁南生 参加讨论

    隋炀帝杨广(569-618年),是历史上有作为、有建树的最著名的皇帝之一,他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然而却成了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人们通常拿他和一代明主唐太宗加以比较。他修建大运河,营建东都,开创科举制度,平定突厥,打通丝绸之路,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这些都留下了历史性的影响。
    一:隋炀帝外交的四大成就
    南伐林邑,震服南海诸国。林邑地处今越南中南部,本来是汉代的一个县,在北纬14度以南,在六朝期间逐渐蚕食了中国日南郡的全部领土。大业元年(605年)炀帝委任刘方为罐州道行军总管,以尚书右丞李纲为司马负责征讨林邑。之前刘方将军已经把交趾平了。大业元年(605年)正月,刘方率舟师主力至海口(林邑入海处)。林邑王梵志派兵据险抵抗,被隋军击溃逃散。刘方率大军一路向南追击,屡战屡胜,终于抵达林邑人的国都,林邑王梵志被迫弃城奔逃到海上。刘方命令明碑勒石,记录了这次征伐的功绩后班师还朝。隋军对林邑的征伐,不仅挫败雄壮的大象军阵的攻击,而且攻下了异国的首都,震服了南海诸国,从此南海诸国对隋朝朝贡不断。
    分化突厥,赢得战略主动。隋炀帝即位之初,就加强了对西域的开拓。隋炀帝即位不久就“遣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隋书》卷83,《西域传》。)隋炀帝认为对西突厥这一强大势力,军事进攻不如政治分化。西突厥处罗可汗的母亲向氏本为汉人,原为西突厥泥利可汗裨妾,生了处罗,泥利死后再嫁泥利之弟婆实特勤,后与婆实一同入隋,留居长安。处罗一直十分思念其母亲。打听到这个消息后,隋炀帝决定利用向氏招降处罗。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使者崔君肃前往处罗可汗的牙帐,直接让他跪接诏书,归顺隋朝。可是处罗不干,崔君肃以东突厥启民可汗归顺隋朝的故事晓以利害、软硬兼施,说向氏守在宫门口苦苦哀求,一定要让陛下派一个使者来招降可汗,说您必定会归顺大隋。可汗您居然如此傲慢,那您母亲就是在说谎了,这可是欺君大罪,陛下一定会把她处死,而且还会派出大军来剿灭您。处罗可汗是个大孝子,闻听此言,立即流着泪跪下接受了隋炀帝的诏书。这样一来,西突厥就算归顺了,再也不敢阻挠隋朝与西域各国的交往。隋炀帝兵不血刃达到了目的。
    平定吐谷浑,打通丝绸之路。由于韦节、杜行满等人出使的成功,隋炀帝决定任命积极支持他通西域的吏部侍郎裴矩,由他主持对西域的经营。裴矩认为,“突厥、吐(谷)浑分领羌胡之国”,是隋朝通西域的最大障碍,“为其拥遏,故朝贡不通”。(《隋书》卷67,《裴矩传》。)为打通、经营西域,608年,隋炀帝遣右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进攻占据青海路的吐谷浑。吐谷浑处在半游牧半定居阶段。其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
    吐谷浑人还占据着西秦故地。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运用“以胡制胡”的战略,派裴世矩游说铁勒诸部,使他们攻击吐谷浑,吐谷浑被突袭而大败。大业五年(609年),炀帝总领六军亲征吐谷浑,命银青光禄大夫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军相遇,吐谷浑人被痛击狼狈逃跑。隋军乘胜追击,取得完胜。大隋拓地数千里。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皆为隋有。炀帝在吐谷浑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隋朝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上述四郡的设立,标志着隋朝从吐谷浑手中夺得了当时通往西域的通道,丝绸之路得以畅通。
    搞定伊吾,控制西域门户。大业四年(608年)冬季,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玉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吏部侍郎裴世矩共同前往经略。薛世雄乃大隋名将,凡隋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隋炀帝喜爱。薛世雄与突厥的启民可汗约定联合进军伊吾国。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后,启民可汗因故失约没有到。薛世雄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沙漠直捣伊吾国。当时正值冬季,西北地区天气恶劣风沙狂漫。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毫无防备。听说薛世雄率军已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命名为“新伊吾”。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薛世雄命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1000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垦戍边,然后率军班师回朝。于是,依附突厥的高昌(吐鲁番)国王麴伯雅也到张掖朝见隋炀帝。这样,通往西域的南、中、北三道的门户,便全被隋朝所控制。为了管理西域事务,隋朝设置了西域校尉。从此,西域诸国商人纷纷前来张掖与隋朝贸易
    二:隋炀帝外交的四大特点
    隋炀帝的外交成就,使隋代外交体现出鲜明的特点。
    一是经略周边,体现了隋朝外交积极进取的主动性。隋朝以前近300年,南北分裂,四分五裂,中华大地上的任何政权受此牵制,不可能大规模、有成效的拓展在域外的利益。实现国家统一后的隋朝,摆脱了前朝的种种牵制,得以集中国力拓展域外利益,使中断多年的丝绸之路恢复畅通。特别是隋炀帝刚一登基,就派出将领韦云起击败契丹。两年之后,又开始大规模地开发经营西域,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又击败了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这充分体现了隋朝外交的进取精神。
    二是以夷制夷,体现了隋朝软实力的扩展性。与隋朝往来的国家,远远超过前朝,日本遣隋使数量大大增加,都是隋朝软实力扩展的表现。特别是隋朝名将韦云起,不费朝廷一兵一卒、一两银子,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2万并击溃契丹军队,取得俘获敌人4万的辉煌战果,更是隋朝软实力强大的典型展示。契丹进入隋朝时期后,在草原上多次征战,吞并几个部落后渐渐强大起来,开始蠢蠢欲动。契丹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冒险入侵隋朝,让他们的战马在大隋的土地上驰骋,杀戮大隋农民,强掠大隋女人,着实风光了一把,抢回了大量人口和财产,这就是契丹人侵扰营州事件。事后,契丹向大隋道歉。如果隋朝接受了他们的道歉而不再追究,那么契丹酋长就会觉得,中原人不怎么样,下一次可以再搞一次抢劫和掠夺。然而,契丹人低估了隋炀帝,隋炀帝诏令通事谒者韦云起监领突厥兵去讨伐契丹。突厥启民可汗派出的2万骑兵,听命于韦云起指挥,向契丹大营突然发起进攻,战果辉煌。隋炀帝之前就给韦云起下旨,要求强烈报复,让契丹人记住教训——制造营州事变,屠杀大隋子民是要遭到强烈报复的。“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旧唐书》卷25,《后晋卷》) 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隋朝用韦云起一人,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靠的主要是隋朝强大的软实力。
    三是兼收并蓄,体现了隋朝中外交流的多样性。隋朝的统治,虽然首尾只有38年,但由于隋炀帝比较重视发展与域外国家的往来,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却比较快。607年,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隋书》卷81,《流球传》)朱宽因而来到流求(今台湾岛)。同年,“屯田主事常骏、虞部主事王君政等请使赤土(位于今马来半岛,或认为在今泰国宋卡、北大年一带,或认为在今马来西亚的吉打、吉兰丹或彭亨)。帝大悦,赐骏等帛各百匹、时服一袭,而遣赍物五千段,以赐赤土王“。(《隋书》卷82,《赤土传》。)裴矩的《西域图记》、常骏自赤土回国后著的《赤土国记》,还有人写成《真腊国事》(真腊即今天的柬埔寨),促进了当时人们对域外情况的了解。隋朝还曾采用一些域外国家的乐舞,以表现“四夷宾服”的盛况,从而促进了对域外艺术的吸收。对于海东诸国(指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佛教徒的入华求法活动,隋朝多方予以积极支持,从而促进了汉文化在海东诸国的传播。
    四是亲力亲为,体现了隋炀帝元首外交的引领性。隋炀帝不仅为打通西域扫清了障碍,还决定亲自巡幸西域,重振声威。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率领后宫眷属、文武百官、和尚道士、百戏艺人,还有十几万护卫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五月初九,隋炀帝一行来到了拔延山,也就是今天青海化隆的马场山。在这里隋炀帝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投入了十几万兵力,旌旗遍地,杀声震天。隋炀帝就是要制造声势,威慑吐谷浑残部。之后,隋炀帝亲自部署了围剿吐谷浑残部的战役,吐谷浑残余势力四处逃散,对隋朝已经没有了威胁。这样整个青海地区乃至新疆东部都成了隋朝的领土,隋炀帝在这一带设置了河源、西海、善仔善、且末四个郡,并下令大赦天下,把罪犯都变为戍卒,让他们到边疆来屯垦戍边,充实边防。
    此后,隋炀帝的目标是把这块新征服的土地与河西走廊连接起来,打通丝绸之路。从青海北上河西走廊,只有羊肠小道穿越高耸入云的祁连山。但隋炀帝坚定了穿过祁连山的决心,选择走大斗拔谷,也就是今天青海民乐的扁都口。这条山谷南北长40公里,路况复杂,窄的地方仅能容一人通过。大部队只好在山里过夜,很多士兵只能露宿,因夜里温度骤降不少人被冻死,其中就有隋炀帝的姐姐乐平公主。到达张掖后,隋炀帝在搭好的观风行殿里,大宴高昌王曲伯雅等27个国家的国王和使节,为他们表演鱼龙百戏,展示中华绝技,让这些西域小国的国王、使节看得膛目结舌,啧啧称奇。同时,隋炀帝下令让当地官员和老百姓穿上华丽的服饰,到张掖来,一时间这个偏僻的边睡小城,人满为患,熙熙攘攘,展示了大隋的繁华富庶,令西域各国使节心悦诚服,一致表示要同隋朝通商友好。伊吾还表示要奉献西域数千里土地给隋朝。
    三:隋炀帝外交的四大败笔
    一是好大喜功,体现了注重面子的虚荣性。隋朝外交在中国开万国博览的先河,东都聚会万国博览,集古代中国主场外交、公共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的大成。隋炀帝巡行西域结束后,启程回京,特意带来了西域各国的酋长、使节和大批的胡商。看够了长安的风情后,他又把这批人带到了东都洛阳过春节。隋炀帝把国内国外的艺人都召集到东都洛阳来,据史书记载有十余万之多。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隋炀帝在洛阳城端门外搞了一个大型文艺演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表演场地周长5000步,光是演奏乐器的人就有1.8万人,丝竹动地、锣鼓喧天,方圆几十里都听得清清楚楚。文艺演出通宵达旦,一直持续到正月末,连演了十几场。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也始于这一年。而且,隋炀帝还特地下令装点市容,要求店铺整齐划一,帷帐盛丽,珍宝充积,人穿华服;卖菜的地方要铺上昂贵的龙须草编的席子,街道两边的树上也要披绸挂缎装扮得五彩缤纷。隋炀帝还下令,在洛阳城的主要街道两旁搭建棚阁,就是现在的看台,组织官员、老百姓都去观看,而且要求“被服鲜丽”。整个洛阳到处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把西域胡人看得目瞪口呆,对隋朝佩服得五体投地。就这样,隋炀帝在洛阳高规格接待西域酋长、使节和商人。虽然耗费了纳税人巨额钱财,老百姓的负担也因此大大加重,但隋炀帝觉得挺有面子,十分高兴。
    二是横赐滥赏,体现了不计成本的铺张性。例如,西域已经平定,隋炀帝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
    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在他们走的时候,还要给予大量赏赐。外国商人经过,酒店老板要邀入进餐,吃饭喝酒不要钱,还要谎称:“我朝富裕,客人吃饭是向来不收钱的。”于是“胡客皆惊叹”。“有些蕃客知道虚伪,见缯帛缠树,说中国穷人很多,衣不蔽体,为什么不给他们,却来缠树,市人惭愧不能回答。”(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版第244页)。
    三是轻启战端,显示了连年战争的狂热性。高句丽是隋朝东边最强盛的邻国,隋文帝的时候曾侵犯过隋朝疆界。隋炀帝即位,命令高句丽王前来朝见,高句丽王没有答应,于是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便以此为由,出兵高句丽。他先命人督工在东莱海口造战舰三百艘,又大肆征发民夫,路上几十万人填溢道路,昼夜运输战具粮食。而那些造船的工匠,昼夜站立于水中,腰以下的身体都生满蛆虫,一时间死者无数,天下骚动。于是邹平王薄、清河窦建德等人起义,百姓苦于徭役,纷纷响应,朝廷派人镇压,却“群盗蜂起,不可胜数”,一直没有镇压下去。但隋炀帝对于这么几个“盗贼”并不放在心上,他亲自指挥大军,号称200万,出征高句丽。史称“近古出师之盛,未之有也”。(《资治通鉴》卷181)但因为长途征战,士兵士气很低。在进军路上有的将很重的粮食都扔掉了,等到后来缺少粮食时无法再坚持作战,只好退兵。半路上又遇到了高句丽军队的伏击,结果大败而归,最后仅剩二三千人返回,第一次征伐失败。一次失败,隋炀帝并不死心,又在大业九年(613年)再次御驾亲征高句丽,这次刚到达前线,后方就出现了杨素儿子杨玄感的反叛,洛阳被重兵围攻。杨广听到消息,赶忙退兵救援洛阳。军资、器械都丢弃在了前线上。第二次出征又虎头蛇尾地收场了。隋炀帝当然不甘心,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之后,又于大业十年(614年)二月,下诏征发天下兵马百道俱进,第三次伐高句丽。但此时民变不断,人心离散,一路上士卒相继逃亡,军队越走越少。而所调征的军队也有很多失期不至。有些半路逃亡,有些路中为义军所阻,就地和当地人一起造反了。虽然这次在平壤附近,隋朝的水军打败了高句丽军队,高丽因几次大战,国内困弊不堪,遣使请降,隋炀帝就趁此台阶罢兵。三征高句丽,最终还是无果而终,而此时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四是重外轻内,显示了不计民生的荒谬性。外交本来是内政的延伸,外交为内政服务是治国理政的题中应有之义。隋炀帝开了古代“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先河”,对外恭敬有加,对同胞却冷漠无情。本来,国外发展与国内稳定必须统一起来,拓展国外利益与国内稳定发展相比,国内稳定发展是主要的;国外朋友说好和国内老百姓说好相比,老百姓说好是主要的。如果颠倒了外交与内政的关系,为了拓展外交利益而损害了国内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损害了老百姓的民生福祉,那就是自掘坟墓。隋朝在炀帝前期发展到极盛。《资治通鉴》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资治通鉴•隋纪》。)隋王朝的富强可谓前无古人,不少史家认为其富裕程度较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隋朝已灭亡了20年的时候,隋炀帝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可是隋炀帝恰恰由于好大喜功、自以为是、过于高调、重外轻内、不计民生、透支国力而翻船,以国破身亡而收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