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飞夺泸定桥的史实争议 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情况

http://www.newdu.com 2017-12-2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飞夺泸定桥是中共革命史上、党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一场战役,或许正因为如此,至今仍然存在很多的争议,比如这场战役守备部队的兵力究竟如何。究竟飞夺泸定桥的真实情况是怎样呢?本文将结合相关资料对飞夺泸定桥这场战役的一些争议进行澄清。
    这一战斗,最富争议的是泸定桥守备部队的兵力。彭加伦文章中,国民党在对岸有“两个旅”。彭查理先生解释,这两个旅是国民党在大渡河对岸泸定地区的守军总兵力,虽然“直接守桥部队是两个团,包括民团”,但显然国民党军的两个旅并不是摆设,有随时增援的可能。因此,《飞夺泸定桥》一文说国民党军在对岸有“两个旅”也并不能算是夸大之辞。彭加伦也回忆:“因为早就知道敌军守备部队可随时增援至两个旅,我军准备了更加充足的兵力,几倍于敌。”
    因为一部分红军精锐已经在强渡大渡河时过了河,为何这次飞夺泸定桥时只有大渡河南岸单方面向北的进攻,而未接到已经过河红军部队的支援?红军原定左右两路军同时攻击泸定桥,当时已经过河的右路军迟迟未到。左路红军主力判断其“肯定是遇到了敌人拦截,因为我们左路军一路走都受到敌军的拦阻”,因此,“中央决定由杨成武部抢先攻击桥头,也许在战斗中右路军就会赶到了!”
    亲历战斗经历的彭加伦回忆道:“当时明显的是我军火力压制住了敌方!就在我们的战士快爬到对岸桥头时,桥头突然着起火来,我们战士急了,一边扔手榴弹一边大喊着冲了上去,敌人全吓跑了!我原以为战事还会长一些,等到右路军到达对岸桥头时敌人就会撤去!没想到战事突变,我们顺利地占领了对岸!”可见,这一战的胜利令红军也十分意外,红军除了胜在兵贵神速之外,能够集中为数不多的重火力,对北岸国民党守军进行火力压制,也是获胜的关键因素。《飞夺泸定桥》一文记载,在到达泸定桥之前,轻装的红军曾边行军边战斗,一口气“完全消灭敌三个连”,“缴步枪一百余枝,重机关枪三十多挺”,可见,到达泸定桥之后,红军已经拥有了机枪等重火力武器。在战斗开始之前,红军也“经过详细的侦察,在桥头配齐了火力”。战斗开始之后,“机关枪迫击炮声、手榴弹声、口号声震动山谷”。
    综观此前红军与川军的战斗,几乎每次打扫战场时都能搜到大量烟枪,此时,作为军阀部队的川军,其纪律、素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今天安坐在电脑前指点江山的网民可能很难想象在重火力压制之下,一个未经受严格军事训练的人要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即使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在派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士兵中,也有数十万人在与装备简陋的民间武装作战时因精神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精神障碍。对岸的川军和民团遭到火力压制之后,想必是耳边爆炸声大作,头不敢抬,眼不敢睁。此前川军曾为了阻挡红军过桥,在桥头放了火,这时火焰也燎到了自家阵地上,对一个没有经过严格战斗训练的普通人(或许还有大烟瘾)而言,逃命或许是最直接最本能的选择。
    另外,还有所谓邓小平“亲口承认飞夺泸定桥是虚构”的传言。这一传言出自布热津斯基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美国与新亚洲》(AmericaandtheNewAsia)。在演讲稿中,布热津斯基回忆了自己1981年受邀来华,带着家人重走长征路的往事。旅途结束后,布热津斯基一家来到北京,受到邓小平的接见。虽然布热津斯基日后有多次机会与邓小平会谈,但这一次的谈话显然令他印象深刻。因为邓小平此次并不倾向于谈论中美关系的大政方针,却对布热津斯基一行在长征路上的所见所闻特别感兴趣。
    布热津斯基与邓小平的私交众所周知,当时的中美关系也正处于蜜月期,所以双方的谈话氛围相当轻松愉快。布热津斯基说到他这次专程拜访了泸定桥。听到这里,邓小平微笑着说(smiledandsaid):“好吧,我们的确是这么宣传的。我们需要表现红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事实上,这是个非常容易的军事行动,实际没有什么。河对岸只有一些军阀部队,也只有旧枪,这真的不是多大的功绩,我们只得将这件事戏剧化。”(“Well,that’sthewayit’spresentedinourpropaganda.Weneededthattoexpressthefightingspiritofourforces.Infact,itwasaveryeasymilitaryoperation.Therewasn’treallymuchtoit.Theothersidewerejustsometroopsofthewarlordwhowerearmedwitholdmusketsanditreallywasn’tthatmuchofafeat,butwefeltwehadtodramatizeit.”)
    就是这一段话,被一些网民误解,以为在泸定桥根本没有发生战斗,甚至有人借此号称实际上飞夺泸定桥是虚构的,这显然不符合布热津斯基的本意。全文没有一句话说泸定桥边没有守军,而是明确说对面有军阀部队驻防。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当时在红一军团当政治部副主任,并未在飞夺泸定桥的红4团中,也没有亲历大渡河畔的战斗。且邓小平在淮海战场上见识过数十万人规模的战斗,相对而言,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仅仅是几十人的规模,几十人和几十万人一对比,邓小平会认为这次战斗“这没有什么”(“Therewasn’treallymuchtoit”),是指其规模小,很容易就达到了战斗目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并不意味着这次战斗的不值一提。
    布热津斯基对飞夺泸定桥战斗的看法是怎么样的呢?他在同一场演讲中是这样向听众描述这场战斗的:“这个地方发生了特殊而重要的英勇战斗,红军在这里穿过了非常艰难而危险的河流,如果不能过去,红军就会全军覆没。因此穿越泸定桥是一项重大的丰功伟绩。”显然,布热津斯基十分理解邓小平的谦虚,他必然不会像个别网民那样把人家的谦虚当成心虚。在布热津斯基心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十分惊险(“theRedForceswereabletocrosstheriverunderverydifficultandtreacherousconditions”),也十分重要(“whichwasthesiteofaspecial,importantheroicbattle”),是名副其实的丰功伟绩(“Itwasagreatfeatofarmstohavecrossedthatbridge”)。
    笔者以为,邓小平的语言风格一向如此,谦逊平和,这一举重若轻的谈话,与其说反转了“飞夺泸定桥”的神话,不如说是进一步揭露了军阀部队“双枪将”极其低下的战斗力,几十个红军战士就能夺下这一战略要冲,小刀割黄油一般轻而易举,容易到这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不好意思了。红军轻而易举地飞夺泸定桥,首先源于战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这一点并不会因为对手战斗力的强或弱而有所改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