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笔者分别参加了“全国博物馆志愿者管理人员培训班”和“2017年博物馆志愿者论坛暨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年会”两次会议,有幸与全国其他博物馆志愿者管理老师、优秀志愿者代表交流、学习,获益良多,感慨也不少。 在诸位专家座谈中,日本奈良和东京国立博物馆两位馆长的发言,令我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条“志愿者聘任三年”的建设规则颇为有趣,戚迎春馆长对此提出了疑问,东京国立博物馆钱谷真美馆长进行了解释,有一点内容打动了我,大致的意思是“博物馆志愿者是一种珍贵的社会资源,想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其中……”。这样的志愿者团队建设方针,对于我们而言,还不适用,但从中可以预见到,博物馆志愿者身份的“珍贵性”,在未来将会得到广泛的社会认知。 如今,我国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建设,较之前几年有了很大的进展,每个馆都有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对于志愿者的需要,也逐渐从当初“只要您能来”转变为“您能否胜任”,这种招募理念的改变非常重要,因为博物馆对志愿者提出要求,不仅是对志愿者本人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负责。从这样的改变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大众对文化资源需求的强烈愿望。 如此浪潮下,全社会对博物馆志愿者就有了更高的期许。作为志愿者本人,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学习、提升自我的意识,成为了必备的素质。而我们这些所谓的团队“管理者”,就如何搭好舞台、如何使志愿者训练有素、如何安排后勤、如何使志愿者长期保持高昂的情绪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好好琢磨一番。因为,做一件事情容易,做好一件事情不容易,这也是志愿者工作的特征。 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志愿者身影出现在办公室和文物修复室,这与我国的志愿者工作内容大相庭径,着实让我开了眼界。话说回来,这样的例子,是否也能给我们一些启迪,毕竟志愿者人力资源是对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补充。 当然,两次会议的收获远不止这些,和各个博物馆老师以及一些优秀的志愿者代表私下交流,也是丰富的“大餐”。诸位老师亲和、善良,对于志愿者工作更是热情高涨,尤其是用餐时间,大家共坐一桌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疑问,就能让博物馆老师、志愿者老师放下手中的美食,开始抒发自己的见解,共同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每每看到这里,我的心情倍加激动,更加坚信,博物馆志愿者事业,一定能做出更好的成绩。因为我们不只有这样一群热爱志愿者事业的同仁,还有千千万、无私奉献、与博物馆携手共进的志愿者精英! 最后,我想引用两位授课老师课件中的话,作为结语,与诸君共勉。“博物馆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抵御着岁月的剥蚀(国家博物馆志愿者张鹏)”,“志愿者不是指挥者、教育者,而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河南博物院研究员刘玉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