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主办的第九届“薪火相传”评选活动以“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为主题,表彰了一批在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方面取得杰出成果、为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传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杰出传播者”,为这个着眼点点赞。 发掘才能发现,传播才能传承。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遗产背后蕴藏着令人叹为观止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体现着中华民族的魂,也保留着炎黄子孙的根。与“一目了然”的自然山水不同,文物的“文”内含于物。文物的内涵与价值,只有经过“懂”的人发掘并传播开去,才能让更多公众真切地感受到文化遗产之美,才能使广大公众真正接触到丰富的文化遗产,共享五千年文明发展的成果,文化遗产事业才会起到滋养社会,传承育人的作用。 带着真爱去传播才有传播力。 自1996年成为《光明日报》记者以来,李韵一直在做文物方面的报道。因喜欢而关注,因了解而执著。20年,中央主要媒体跑文物口记者换了一茬又一茬,她还在见证、记录、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播的行列。“下辈子还做文物记者”,十年前她这么说,十年后,她还是这么说,矢志不渝。 14年坚守在博物馆进行志愿讲解;每年,在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上百场公益讲座;撰写出版《朋朋哥哥讲故宫》《倾听博物馆:朋朋的时光笔记》等一系列图书;“耳朵里的博物馆”上线……张鹏——爱博物馆又爱孩子的“朋朋哥”,把文物故事讲的孩子爱听、孩子父母、爷爷奶奶也爱听。 张鹏说,甚至,孩子将来的孩子也会爱上博物馆。 用力更要用心,才会贴心动心。 提出“微(信)服(务)私访”口号,开辟“看一看”“逛一逛”“聚一聚”栏目,开设#爱上这座城#、#紫禁城的初雪#、#宫猫记#等故宫特色话题,用美图、美文、原创动漫讲述实时发生的故宫故事,揭示细微之处容易被忽视的传统文化之美,其中#爱上这座城#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9亿。“微故宫”——故宫官方社交媒体平台拥有了超过800万粉丝,传播力和影响力快速增长,成为故宫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栏目组,自2014年创办以来,历时四年,行程上百万公里,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用电视人的“脚底板”走出一条“乡愁之路”,一条“寻找文物背后的故事之路 ”。《记住乡愁》已经播出三季共180集,节目几十亿的收看规模,上百亿的网络传播量。 发现美、传播美的人,也成就出自己的美丽人生。 没有团队的“独人班”,一人包揽从拍摄、制作、网传等工作,走出一条“成本低、效率高、很真实、正能量、较艺术”的草根微电影之路。李敦伦70岁自学微电影艺术,7年来摄制1800多集纪实微片,宣传文化遗产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微电影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发现了很多生活的幸福和美好,让自己快乐的同时也让别人感受到了愉快。能发挥自己的余热对社会作些贡献,我很满足了。”李敦伦如是说。 藏戏秘境、天上阿里,这里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地区,自然条件的恶劣让人望而却步,却也是藏文化的富集区。从最初热爱西藏文物文化的志愿者,到主动申请成为正式的文化援藏干部,到动员妻子也成为援藏干部,女儿大学毕业后也来到阿里,西藏文物文化保护利用和宣传,成了河北文化援藏干部俞江全家的事业。他说,他是自愿在阿里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他很充实,也很幸福。 对“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活动点赞!向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致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