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泳峰 ▲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 釉里红是用铜红料在胎体上描绘出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1300℃以上的高温中一次烧成。其制作工艺与青花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于釉里红是用氧化铜作呈色剂,而青花则用氧化钴作呈色剂,但氧化铜的呈色难以控制,在高温中容易挥发,所以烧造难度极大。釉里红在元代烧制成功,明代釉里红的烧造盛行于洪武朝。 据明史专家吴晗先生考证,明太祖朱元璋因姓朱,“朱”在颜色中为红色,而且明朝为火德,所以明朝极其推崇红色,当时宫中的装饰及服饰皆以红色为主,故《明史》中有“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于赤为宜”的记载。相较于明代的其他时期,永乐、宣德朝是青花,成化朝是斗彩,弘治朝是黄釉,嘉靖、万历朝是五彩,那么釉里红则是洪武朝瓷器的代表性品种。 洪武釉里红的传世数量极其有限,主要集中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洪武釉里红以大件器物为主,有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执壶等,纹饰以花卉纹为主,有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串枝花卉纹等。以下就选取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洪武釉里红瓷器进行介绍。 瓶中天地 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洪武釉里红缠枝菊花纹玉壶春瓶,发色深沉,色泽呈深红色,有明显的晕散现象。主题纹饰为缠枝菊花纹,画面中的菊花以缠枝花的形式表现出来,隽美多姿、笔法娴熟、花形清晰、极富特色。菊花形状被处理成扁圆形,多为两层长圆形菊瓣,内层菊瓣为白色,外层菊瓣填色留出白边,花形清晰,菊花的花蕊则画成椭圆形双线圈,内填网格纹。菊花盛开于百花凋零之际,傲骨不落、凌霜盛开而备受世人所爱重。古人多以菊花来明志,谓之情操高洁、素雅坚贞。菊花又被人们赋予吉祥、长寿的寓意,以缠枝菊花纹来表示福寿延绵。 玉壶春瓶由诗句“玉壶先春”得名,造型呈撇口、细颈、圆腹、圈足。有可能是由唐代寺院里广泛使用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在宋元时期流行。宋代的定窑、汝窑、耀州窑、磁州窑普遍烧制,是宋代瓷器中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器。洪武釉里红玉壶春瓶的纹饰以缠枝花卉纹为主,常见有缠枝牡丹纹、缠枝莲花纹、缠枝菊花纹等,绘画风格与洪武青花玉壶春瓶相一致。 现藏南京博物院的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发色暗淡,红色明显发黑。造型优美,器型完整无缺,主题纹饰为“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指松树、绿竹、梅花三种常绿植物,象征着高洁的志向,是元代文人画的常用题材。也许是追求画面对称的缘故,洪武朝的“岁寒三友”纹饰都添绘一株芭蕉。 这件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在1957年出土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的一座明代墓葬,墓主人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个女儿安成公主与其丈夫西宁侯宋琥。这件梅瓶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象征。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发色鲜艳纯正,略有晕散现象。造型呈圆口、细颈、斜肩、硕腹、圈足,壶身作玉壶春瓶式,壶体一侧置弯曲细长的壶流,并以一云板形饰件与壶身相连,另一侧置曲柄,连接于颈腹之间,柄上端置一小系。主题纹饰为缠枝牡丹纹,通体绘缠枝牡丹纹,却不显繁密,显得典雅大方。这件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执壶的造型优美,纹饰线条流畅,一气呵成。在装饰风格上一改元代纹饰繁密的特点,布局渐趋疏朗,采用分层装饰的手法,绘画粗犷而不失工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执壶,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在元代以前称为“注子”,是盛酒或液汁的用具,在腹部一侧安把柄,另一侧附流。元代和明初的执壶以玉壶春瓶为壶身,流较长,与壶口平行略向外倾斜,柄与流对称等高或稍低。明代的景德镇窑和龙泉窑都有烧造,造型美观大方,青花、白釉、青釉、釉里红等品种均有。传世的洪武釉里红执壶极为名贵,难得一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