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季节,银杏叶纷飞。记者来到西南民族大学武侯校区,从地图上发现,该校园被三国文化遗迹包围,刘关张的墓冢遗迹在校园外呈三角分布。 西南民大东南面有地名“衣冠庙”,这里过去有关云长的衣冠冢;校园东北方向有“桓侯巷”,桓侯是张翼德的谥号,此地曾有张飞庙;而北面与校园相邻的是著名的武侯祠文化区,被称为“惠陵”的刘备墓就在此。四川省博物馆研究员王家祐认为,刘备惠陵、关羽衣冠庙、张飞桓侯祠在这区域呈三角分布,并非巧合,而是四川民间对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表现方式。 如今,桓侯巷只留下少量遗迹,旧时相传为张飞墓的墓冢,经发掘研究确认为汉时期的贵族墓葬。而衣冠庙也只是空留地名。最具盛名的成都武侯祠,不同于国内其他专祠,实际上是一处三国文化内涵丰富的综合文物区,包括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惠陵”和汉昭烈庙、祭祀刘关张的三义庙等。武侯祠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修葺,惠陵陵园建筑较为完整。前为照壁,穿过三开间的大门是神道,两边有恢复的石人、石马、石麒麟等各一对。然后是寝殿和阙坊,陵园最后为墓冢。墓冢残高12米,有石条保坎,将封土围住。关于刘备墓的具体位置,原来并无争议,前些年曾有一些不同观点。有学者提出,刘备在奉节白帝城去世,陵墓应在白帝城。有学者认为,根据相关材料,成都惠陵就是刘备陵寝。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223年刘备去世葬于惠陵。“夏四月癸已,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惠陵旁有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南北朝时期,武侯祠才迁建到惠陵,与汉昭烈庙毗邻而居,此格局一直持续到明代。明初蜀献王朱椿到此拜谒,看见到处断壁残垣便进行了整体修缮,以“君臣宜为一体”为由,将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合为一处。明末清初因战乱之灾,武侯祠损毁严重,清康熙十年(1671),在川湖总督蔡毓荣倡导下,在原址上重建武侯祠,形成现在的格局。 武侯祠南北中轴线上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各殿内外都挂有多幅楹联、匾额、碑碣。东西偏殿有关羽、张飞等塑像;东西两廊则立有蜀汉文臣武将28座塑像。 成都平原有很多蜀汉人物墓葬遗迹,除了惠陵,还有大邑赵云墓、新都马超墓、金牛坝黄忠墓等,但由于时代久远,多非原貌,或是晚近新建的。近年来,曹魏、孙吴的高等级墓葬,甚至是重要历史人物的墓葬相继被发现,经过科学考古发掘,使学界对于魏吴墓葬研究有了丰富的材料;而对于蜀汉历史人物的墓葬研究,还有待发现的契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