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文史要分开,请尊重考古和历史学方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裴钰博客 佚名 参加讨论

    任何一个考古和历史学发现,都会有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古史墓葬研究,这种开放型争论的方式,也是司空见惯的。曹操墓地有不同的认识,是正常的,曹操所处的时代,还是信史时代,真正艰难的还是史前史,乃至夏商周断代史阶段,前几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汉学大论战,蔓延欧亚和北美。
    但关于曹操墓的讨论的基础,必须是考古学和现代历史学的方式,中国人对待历史和历史学有一个很不好的态度,就是文史不分,文学和历史学不分,彼此混淆,结果,让历史学离开了自己的本质。文学是艺术,历史学是人文科学,两者必须区分开来。
    在这一点上,人大的袁济喜先生,显然没有做到文史分开,研究魏晋文学,和研究魏晋历史,以及魏晋考古,是完全不同的。袁济喜先生认为曹操墓的“证据不足”,我倒认为,曹操墓的考古证据已经基本具备,能够证明这个墓葬的归属,并且,曹操墓的发现,将是2009年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方面的文章,我发在《曹操墓发现,2009年中国最伟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真正应该反思的是,袁济喜先生的思路和治学方法。
    1.随葬品只是考古墓葬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不能孤立地使用,必须综合使用。
    2.《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信史,是可以用来引证的。这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如果颠覆了信史资料,那么,破坏了整个历史学的逻辑基础。
    3.袁济喜认为,曹操本人是非常多疑的,史书上记载他的墓确实是有72冢。这座墓的地方不在邺城,也不在洛阳,而且找不到跟曹操文学相关的证据。
    首先,我们要特别批驳的就是72疑冢说,历代官修历史典籍,以及现代历史学都不认可这一学说,这种文学故事只适合在中文系,并不适合在历史系。至于在曹操文学中寻找证据,这个有些怪异,考古实证的力量是最根本的,是第一位的,文学作品中的资料恰恰不能作为历史学的证据。从文学中寻求历史作证,这是典型的旧史学的特征,而不是现代历史学的方式。
    4.曹操墓研究,跟国学热毫无关系,这是正常的考古学工程,是中文系所谓的“国学”不同。每年国家都会评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这跟国学热毫无关系。
    袁济喜先生提错在他的逻辑和方法,都不是现代历史学的,这就导致了他的错误结论。我认为,开放型的讨论是必要的,但我们一定要在现代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范畴内,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才有建设性。
    本来是魏晋历史学和考古学的问题,部分媒体去采访魏晋文学的人,这显然是找错了采访对象,同时,也反映出,在部分朋友当中,的确存在着文史不分的问题,需要我们今后予以重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