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夫先生最新捐赠的辛亥文物中,有一页反映武昌首义中国新军的报道。这篇刊载于1909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上的图片新闻以《远东问题中的新因素:中国新军》为题,向世界披露了中国新军的建设情况。文/蒋太旭 “现代操练方式带来新的精神面貌” 百年前《伦敦新闻画报》持续关注 湖北新军成推翻清廷先头部队 武昌首义成功后不久,1911年10月21日的《伦敦新闻画报》再次将视角聚焦中国新军:“据说已经有25000多军人加入革命队伍,他们大多训练有素,革命军人在手臂上缠一块白布作为标志。” 当年的10月28日,《伦敦新闻画报》再以《面貌一新的中国新军》为题,报道说:“中国军队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体布局变了,现代操练方式也带来了新的精神面貌。新军比从前的军人聪明多了,也更遵守军纪,还不食鸦片。” 湖北新军没有“军阀”习气,容易为革命党人争取势力 正是中国新军中的湖北新军成为了向清王朝打响“第一枪”的首义之师。新出版的《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一书披露,湖北练新军始于1895年,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请德国将领,首先在护军前营练习洋操。1896年,张之洞逐步淘汰湖北旧军,按德国军制改编成新式陆军。 1901年,张之洞又请日本教官,装备、训练新式陆军,史称湖北新军。1907年湖北新军被整编为一镇(师)、一混成协(加强旅),在全国,除了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实力较强、成军略早外,湖北新军在当时颇有名望。而且与袁世凯不同,张之洞始终认为军队应该是维护社会太平的天下之公器,这也导致了湖北新军内部没有浓厚的“军阀”习气,容易为革命党人争取势力。 变清军为革命军,是武昌起义成功重要因素 自1895年10月孙中山举行第一次广州起义,兴中会、光复会及后来的同盟会于十余年间发动十多次武装暴动,皆以失败告终,缘何惟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历史学家冯天瑜指出:革命党在国外华侨社会筹集资金、武器,组织敢死队,十余次起义皆称悲歌慷慨,然而势单力薄,惟有辛亥秋季的武昌起义,主力为被革命党人争取过来的精锐的湖北新军。不是另组军队而是变清军为革命军,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湖北新军由此成为推翻清廷的先头部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