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哈雷特·阿班:民国采访第一人
| | | 北伐大业、东北易帜、蒋冯阎大战、中东路战争、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现代中国历史的每一起伏、每一皱褶,都与他的键盘产生碰撞。 《民国采访战》一书原名《我的中国岁月》(MyYears in China,1926~1941),有些版本亦作《中国十五年》(15 Years inChina)。书出版于1944年,即作者离华后4年。他的名字叫哈雷特·阿班(Hallett Abend,1884~1955)。生于美国俄勒冈州,一生未婚,无子嗣。向不喜循规蹈矩的生活,在斯坦福大学念到三年级,便辍学当起了实习记者。离开美国时,已在报界21年。1926年来华,一待就是15年,后12年为《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本书即他在华期间的回忆录。 自一战以后,美国的国力已执世界的牛耳,特别是它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已深入到各个阶层;《纽约时报》更是那时传媒界的龙头。阿班却在变革方兴的古老中国,历经了广州革命风云、北伐大业、东北易帜、蒋冯阎大战、中东路战争、济南惨案、“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一直到上海孤岛时期的最后一刻。可以说,现代中国历史的每一起伏、每一皱褶,都与他的键盘产生碰撞。他以记者的亲身体验,写出这采访历史中的一幕幕。读下来,在看到风云历史的同时,也见识了历史是怎样被投射到传媒。 而且阿班的优势,在于广泛的上层关系。中国政府高层及日、美、英、苏等国在华高层里,尽是他的私交。国民政府初期想逐他出境,弄到后来,四大家族竟都奉他为上宾。日本方面更重视,文武各派各系的最高头目,恨不得把他门槛踏破。苏联也有趣,一边掀起批判阿班的浪潮,一边派大使与他密谈,托付他转达高层的意思。至于英美方面,自不待言。他以自由主义的新闻观念,以及美式的采访操作穿梭其间,因此,日美之间、中美之间、美苏之间,都要由他来频频传话。至于各国的内斗,也要向他暗泄天机,好登上《纽约时报》,搞乱对方。他的专业素养,就连对他屡下毒手的日本人,看到1936年日本驻沪总领事及军方送他的一尊日本武士铜像基座上刻的几个金字,都要肃然起敬。那几个字字面上的基本含义是:天皇差不多是认阿班为结拜兄弟了。可见他不偏不倚的精神。 书中有很多人物报道,至今读来仍然十分精彩。例如:绝大多数的著作都对鲍罗廷的外表叙述模糊,但是阿班对这位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举足轻重作用的苏联顾问,作了目击者的描写。他还目击了顾维钧的暴跳和无奈,宋子文的坚韧和精干,张宗昌的奢靡与残暴,张学良的沉湎和昏庸。胡适因在《新月》杂志连发三篇重要文章,触怒国民政府,被逮捕。阿班动员时报总部发表长篇社论,谴责国民政府暴行;并将社论迅速翻译成中、日文,耗费大量金钱,将社论以电报发送到远东所有中、日、英报刊转载,形成铺天盖地的谴责之势,终于迫使国民政府收回屠刀,将胡适释放。特别是对宋子文的着墨最多,评价最高,认为他无论政见人品,都可跻身世界伟人之列;足以为我们重新审视。 同时他对当时美国的重要人物,也有独到的见解。在远东战事初起的头几个月,美国报刊将麦克阿瑟将军尊为头号英雄,他认为至为不公。虽然守卫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确实战功卓著,但麦克阿瑟对自己的力量过度自信,对日军实力及打击能力估计不足,也是不争事实。尤其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8个小时,日机从台湾飞至菲律宾上空时,不仅空中没有美机拦截,到了这种时候,一些空中堡垒飞机竟被改装用于空中摄影,造成美军在菲律宾的空中堡垒战机有四分之三被击毁于地面——而此时麦克阿瑟早就知道珍珠港遭袭了。麦克阿瑟并未下令这些飞机前往轰炸台湾的日军基地,原因竟然是美国尚未宣战。本书写于二战之时,能够对麦克阿瑟有此评价,可见其独立报道的勇气。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结语:“战争的胜利,若不能使传媒恢复彻底自由,并在鸣金收兵后即刻生效,则这场战争,便是徒然。只有报道自由及评论自由,方能避免和平初临后的错误。而这种错误若出现,则不等回国将士的下一代成人,势将使战火重燃。”观诸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失败,以及现在陷入伊拉克战争的泥沼之中,仿佛看到阿班在天显灵。 | (摘自<新周刊>2008年第16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