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社会的七次大统一
|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上有七次大统一,即秦始皇时代、汉高祖刘邦时代、晋武帝司马炎时代、隋文帝杨坚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时代、北宋太宗赵匡义时代、元世祖忽必烈时代。所谓的大统一,即一个中央集权制统治王朝及疆域基本完整。 秦始皇赢政(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10年)。秦王赢政在位时,重用了一批很有才干的文臣武将,采取了远交近攻、循序渐进、各个击破的战争策略,征战了长达10年的时间,在公元前221年,横扫六国,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原的伟大事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的新阶段。 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年。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各种制度,在秦朝已经初步形成,那就是,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设立三公九卿等封建官僚群,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与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等,也都做了统一规定。北修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南凿灵渠,开发岭南,为安定中原地区,保障中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作出了贡献。但是它有大兴土木,频繁地征派徭役和兵役,征收沉重的赋税,实行苛刻的刑法,使得广大人民实在无法忍受。在他死后不久,爆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秦朝灭亡。 重要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是封建社会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的开端,为后来农民的反抗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成为历史发展的巨大动力,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车轮前进。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秦末农民起义领袖,西汉开国皇帝。公元前202—公元前195年在位。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他在沛吏萧何、曹参等支持下,起兵响应,称沛公。陈胜死,他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一起抗击秦军主力。公元前206年,率军攻入秦都咸阳,推翻了秦朝统治,废除秦的严刑苛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民心。同年,被项羽封为汉王,据巴、蜀、汉中一带。不久,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争夺战,史称“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最后击败项羽,登上皇帝位,建立了西汉。在位期间,继承了秦制,先后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王,迁六国旧贵族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农抑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释放奴婢、复员士卒等政策,修改秦律,制定《汉律》九章,定军法、历法和度量衡。 西汉和东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官僚制度更加完备,疆域也扩大了。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前236年—公元前290年),晋朝建立者,265—290年在位。司马昭长子。咸熙二年(265年),在势家大族支持下,废魏帝曹奂自立。咸宁六年(280年)灭吴,使东汉末年以来一百多年的军阀混战和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结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短期统一,史称西晋。 在位期间,罢州郡兵,屡责令郡县劝课农桑,使社会得到暂短的安宁与复苏,史家誉之为“太康繁荣”。同时,行占田、课田、户调制,加强封建剥削,行品官占田,荫佃客衣食客制,行分封制,让同姓诸王执掌兵权,出专方面重镇,使门阀士族实力大为膨胀。惠帝时,“八王之乱”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陷入苦难深渊,西晋王朝在自相残杀中走向灭亡。 隋文帝杨坚(公元前541年—公元前604年),隋朝者建立,581—604年在位。北周大贵族杨忠之子。袭父爵为隋国公,其女为周宣帝(天元帝)宇文赟皇后。太建十二年(580年),宣帝死,由8岁子宇文阐继位。他以后父入宫辅政,总揽大权,此年代周自立。开皇七年(587年)灭后梁,九年灭陈,统一了全国,结束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是继北周建立起来的一个王朝。北周末年,皇室、贵族荒淫无度,政治腐败,人民痛苦,上下离心。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分裂。外戚杨坚乘机夺取了政权。隋朝从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十多年,但是我国封建盛事的基础从此奠定,许多封建政治制度也是从隋朝正式确定下来的。 他在辅政时,革除周宣帝的一些暴政,用法较为宽大,提倡节约,颇得民心。在杨坚周围,形成了一个汉族官僚和汉化鲜卑贵族的有利集团。当北周地方大臣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等人,为挽救周政权起兵反抗时,都很快被杨坚派兵讨平。他又把周室诸王调集京师,一网打尽。581年,杨坚迫使周静帝禅位,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改元开皇。杨坚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 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中央设三省(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尚书省下设“六曹”亦即六部:吏部、礼部、兵部、都管(后改为刑部)、度支(后改为民部)、工部。地方废郡,设州、县两级(隋炀帝时改州为郡)。并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吏均由中央任免。制定法律。改革府兵制度。用考试选拔人才,统一度量衡。推行均田制,扩大垦土面积,减轻租赋徭役,免除盐酒商税。清查户口,重编户籍(输籍法)。这些措施对后世影响较大。隋王朝的这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削弱了豪强地主的力量,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于广大农民辛勤劳动,加上随文帝的节俭政治,隋朝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政府的仓库都装得满满的,一直到隋朝灭亡以后二十年,隋朝仓库的粮食还没有用完。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前599年—公元前649年),627—649年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吸取隋王朝的败亡教训,竭力把赋役剥削控制在法定范围之内,并耐心接受臣僚意见,发展科举制度,在统治阶级中努力做到不计亲疏、门第、种族选拔人才,不轻率发动战争,以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是汉藏两族人民的关系空前密切。 唐朝从公元618年到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一个皇朝。历时289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唐朝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分别主管行政、草拟诏令,审核政令的工作。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分别掌管官吏选拔、户口赋税、礼仪庆典、用兵征战、司法刑狱、工程建设等事务,都隶属于尚书省。地方分州、县两级,又划分全国为十道,临时派遣道御史考察官吏的治绩和民间疾苦。完善了科举制度和各级学校。制定了更加完备的法律。 北宋太宗赵匡义(公元前939年—公元前997年),976—997年在位期间,继续推行统一全国政策,迫使吴越国王钱俶投降,出兵灭北汉,但在对辽用兵时,屡遭失败,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败于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雍熙三年(986年)三路北伐又大败,对辽关系逐渐转为被动。注意农田水利,继续鼓励开荒,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太祖赵匡胤没有完成南北统一大业,于公元976年病逝,从他963年出兵到976病死,前后用了十三年,消灭了南方各地的长期割据。他的弟弟太宗赵匡义继续统一事业,一直到979年,除了我国边疆地区有契丹贵族建立的辽等几个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外,中原地区和南方基本实现了统一,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长达70多年的的大分裂局面。 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15年—公元1294年),元朝建立者,1260—1294年在位期间,以蒙古贵族为主体的蒙、汉等各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考求前代典章,建立有行政、军事、赋税等制度,其中行省制度影响深远,注意农桑,兴修水利,使元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平定叛乱,完成了国家的大统一。 1234年起,发动了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灭宋战争。南宋王朝派驻汴京和洛阳的军队,遭到蒙古军队的袭击,终于大败,汴、洛失守,战争的帷幕从此揭开。 从1235年到1250年,蒙古军队分路进攻南宋。由于南宋统治区人民的抵抗,在襄阳、樊城、成都一线形成对峙局势。1251年,蒙哥即汗位,对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1258年,蒙哥命忽必烈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县),命大将兀良哈攻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亲自率大军过六盘山,进攻四川,包围合州(今四川合川县)。蒙哥准备三路会师鄂州,然后沿江东下,直取临安,消灭南宋王朝。1259年,蒙哥在钓鱼城下中了流矢,死于军中。 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后改称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北石别苏木)登上汗位。他在中原地区地主阶级的支持下,击败了他的弟弟——争夺汗位的对手阿里不哥,逐步稳定了在北方的统治。经过短短几年的准备,他又继续进攻南宋。蒙古军采用南宋降将刘整的献策,首先集中兵力袭击江、汉间的重镇襄、樊二城。襄、樊地区军民的正义斗争,虽然没有得到南宋王朝的支持,仍然不怕牺牲,奋起抵抗,坚守近六年之久。 忽必烈为了统一全国,于1271年迁都燕京(后改称大都,今北京市),建国号元。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汉各族地主阶级的进一步联合,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在新王朝被延续了下来。 1273年,襄、樊被元军占领后,忽必烈派伯颜为统帅,分水陆两路大举东下。南宋的贾似道既无心抵抗,又求和不得,被迫应战。南宋军队溯江而上,在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发生战斗。南宋军队顷刻溃散,元军乘胜东下,直逼临安。在元军的扫荡下,南宋各地的大小官吏,纷纷迎降。但也有少数官吏将领,在人民群众抗元浪潮的影响下,为了反抗民族压迫,坚守阵地,甚至献出生命。由于它们只是死守一个城池,孤立无援,终于失败。南宋王朝的几个大臣如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等抗元斗争,也先后失败。1279年,南宋王朝灭亡。至此,全国各地都被元朝所统一。 元朝的大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统一。它结束了从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从而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的长期统一。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战国时代和秦、汉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成长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发展时期,隋唐宋元是繁荣时期,明清是从鼎盛迅速走向衰老时期。尽管各个王朝历时有久暂之分,统治疆域也有大小之别。其规律是,分裂、统一,再分裂,再统一。 即使今天,21世纪的新千年,新中国50多年。我们,中国也尚未完全实现大统一。现在的统一不仅仅是陆地960多万平方千米,还应包括47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 我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有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四大海域,其中最大的海域是南中国海。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加上我国的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海域和陆地总面积为1430万平方千米。这才是我国真正的国土面积。海洋又称“蓝色国土”。 虽然我国有海域面积470万平方千米,但150多万平方千米被邻国占领不能行使主权,存在着争议,形势相当严峻,情况也很复杂,问题之严重,解决之难度。邻国有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其中越南最多,占据着南沙25个岛礁。菲律宾第二,占据着南沙8个岛礁。这一切的一切都怪我们不重视海洋,顾了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顾不了47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今天这种局面,只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是这还很难实施。提起海洋就很惭愧: 1840年英国从海上来占据香港150多年;1535年葡萄牙从海上来占据澳门400多年;1845年日本从海上来占据台湾50年;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在台湾问题上,在南海诸岛问题上,在钓鱼岛问题上,都与海洋有关。 祖国啊!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