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文史百科
民间说史
历史典籍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清朝
汉朝
刘备
朱元璋
刘邦
武则天
乾隆
佚名
三国
诸葛亮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伊朗的拜火教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大樗树下 newdu
参加讨论
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伊朗的国教为琐罗亚斯德教,中国人俗称拜火教、火祆教或波斯教等。
公元610——632年,伊斯兰教在伊朗旁边的阿拉伯半岛诞生。
公元642年,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人的军团大举入侵伊朗,直至公元651年,伊朗全境为阿拉伯人所征服,由于多种原因,大批原本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伊朗人陆续开始改信伊斯兰教,但燃烧了千余年的古老圣火并未完全熄灭,三分之二在阿拉伯入侵伊朗时逃往中国、印度、中亚等地。如萨珊王朝灭亡后,波斯王子卑路斯和部下于661年来华向唐王求援避难,唐高宗封他为右武卫将军,在长安建立了波斯胡寺、波斯人会馆,国内其他地方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率部入唐后也被任以右屯卫大将军。唐武宗(845年)兴起了灭佛运动,拜火教亦受波及,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或转为波斯摩尼教(明教)、伊斯兰教等。在此后很长时间,琐罗亚斯德教在国内和周边乃至中亚地区仍有很大影响。
信仰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人现今的在全世界大概有20万,伊朗本土还有45000名左右,这是三名教士站在其教堂前。
“拜火教”是中国人对索罗亚斯德教的一种误称,因为它并不崇拜火,只是认为火是一种纯洁的被造物。3世纪,波斯人摩尼以拜火教为基础,吸收犹太教、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等又创立了波斯摩尼教(末尼教),在8世纪由波斯回回带到中国,后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宋时改称明教。至今在一些回族聚集地中,不少回族人还有 “对灯(火)发誓”,小孩子在正月中旬左右去野外烤火等习惯。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在伊朗,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朗人对火教寺院也很崇敬,有些岁数大的穆斯林路过的时候会亲吻寺院的大门。这是三个在寺院里祈祷的大妈。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拜火教寺院中保存的用来抬“埋体”的铁床。现今伊朗境内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主要生活在中部亚兹德和部分西部地区。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通常被人称做“帕西人”。帕西,英文Parsee或Parsi,史上国人有着不同的称谓音译而来,如:波斯、巴斯、八思、叭史、巴社、包社、派希。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存在着代表光明的善神安胡拉·玛兹达和代表黑暗的恶神安格拉·曼纽,善神的随从是天使,恶神的随从是魔鬼,互相之间进行长期、反复的斗争,为了战斗,安胡拉·玛兹达创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创造了火。琐罗亚斯德的出生是善神安胡拉·玛兹达胜利的结果,琐罗亚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产生一个儿子,他指定第三个儿子为救世主,以彻底肃清魔鬼,使人类进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国”。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人死后要进入“裁判之桥”,根据其生前所作所为决定入地狱或天堂,但在世界末日时都要最后受一次最后审判,恶人的灵魂可以荡除罪恶而复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古罗马城遗迹1
下一篇:
古代文明“七大奇迹”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随便看看
齐威王如何从淫乐酒色中脱身而出“一
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中继续推进改革开
老照片:盛世才统治下新疆的状态
明朝民间故事:下辈子做个好人
邓小平故事之戒烟趣闻 吸烟与疾病的
吕四娘杀雍正皇帝之说缘何流传至今?
1928年冯玉祥关于进攻鲁西至克复京津
皇太女之称:唐朝公主为何爱做“女皇
唐代山西作家有多少? 原来山西文人
《国王与皇帝:查理曼大帝新传》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学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中国近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民族学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民间说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