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家比较之孔子与苏格拉底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死后的第九年,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诞生了。几乎在同时,中西方各自出现了改变其思想史的最重要的人物,这是一个巧合吗?或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中西方的思想史几乎有相同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指出在他们之前的思想和他们之后的思想明显的不同:人们的兴趣从大自然转移到了对人和社会的上面来了。另一方面,随着这样的转变,他们提出了相似的伦理观,而这样的伦理观深深地影响着以后的社会。 对于我来说,第一问题,即在他们之前和之后的思想的转变更为有趣,我先试着说说这样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 一个孩童总是不停地问大人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他们面对大自然有太多的迷茫了,但和起小孩子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大人”可问。他们找不到答案,就越有兴趣去思考和探索去找寻答案。这样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到了孔子或者苏格拉底之前的时候,人们对大自然的答案已经有了一些了,比如为什么太阳绕着我们转,那是因为太阳神骑着马拉着太阳在跑。我们现在叫那个时代为神话时代。人们不仅用神话故事来解释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也用它来解释历史,即它解答了我们最想知道的两个问题:世界为什么象我们看到的一样和我们从何处而来。这样的神话故事一代传一代,人们已经相信它是真的了,如果有人敢怀疑,那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人危险极了,万一天神怪罪下来,那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总有一些人不相信这样的神话故事。这可是一群凶险的人啊——即使到了今天,对传统怀疑的人也常常被看成危险的人。但文明正是因为这样一群危险的人带动了起来。我这里指的是古希腊时期或者春秋时期,也是孔子或者苏格拉底所处的社会。他们不相信传统,怀疑神话故事的真实性,他们用自己地脑袋去思索,这是人类史上智慧大爆发的时期之一。 我们也许无法去理解当时人们对大自然又敬畏又热情的心态了。在我们这个时代,你有什么疑问,比如为什么会打雷闪电,或者为什么天会下雨,我们只要翻开书本就能找到答案。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我们比起过去的人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已经大大降低了,这种思维的乐趣也不太常见了。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没有书可查,一切得靠他们自己。有时他们给出的答案也许会让今天的我们发笑,比如他们认为世界是由水或者火组成的。上帝保佑,幸好我们不会认为他们说的是都对的,就像他们也不会相信老人告诉他的神话故事是真的一样。文明在进步,在怀疑中不断探索,否则我们今天的科学就无法形成。 这就是直到孔子或苏格拉底时的世界。在经历了神话时代后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又重新回来了,人们又重新对大自然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了探索,人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他们周遭的世界。人们开始不停地争论,我们的世界到底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几种物质组成?是那几种物质呢?世界是流动的还是停止的?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哲学派别开始形成了,在各种哲学派别争议中人们又学会使用了逻辑,以找到对方的弱点指出对方的错误或者让自己的理论更加完善。 在人们对这样的争执兴趣盎然的时候,有的人开始不满了,他们问道:“你们说的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是的,这样的疑问不无道理,一些在一般人看来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问题,哲学家的争执肯定会让一些人失去耐心感到厌烦而选择继续相信神话里的解释。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时候,人们逐渐把兴趣从大自然转身了人的本身,这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孔子或者苏格拉底来说,他们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与人联系得更为紧密,社会生活越来越变得重要起来。 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会紧紧抓住人们的心灵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必然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不管怎么说,在孔子或者苏格拉底之前,对大自然的好奇心紧紧占据了当时人们的心灵,那么在他们之后,则是人与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紧紧占据了那时人们的心灵。这样的变化当然是缓慢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孔子或者苏格拉底之前人们还在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而他们之后人们就突然不再对大自然好奇了,而是把心思放在了人的身上。实际上并不是孔子或者苏格拉底有多大的能量左右了人们的思想,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的逐渐转变,使大多数人选择了接受了孔子或者苏格拉底的思想。但笼统的说,孔子和苏格拉底是思想史上两个时代分野的标志,也并无不妥。这样的人为划分历史虽然不代表历史的全部,但对我们理解历史是有益的。 那么孔子或者苏格拉底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呢?他们最想问的问题是善是什么?从这个问题出发,他们建立起了各自的伦理观。善和美来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和音律的认识,但苏格拉底彻底地抛弃这两方面的考虑,单单地从社会层面来阐述善这个概念。对孔子也是如此,善不是在隐藏在自然界之中,而是单纯地来自于人的心灵。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他们对道德都很重视,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把道德等同于善,或者说道德即善。 那社会的善又是什么样儿的呢?那就是各尽其责,各干其事。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可以找到这样的思想(苏格拉底和孔子一样没留下文字,后人要想了解他们的思想须借助于他们的弟子的文字,《理想国》是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苏格拉底的思想)。在苏格拉底看来,一个的国家统治者应该具有什么品质,人民应该具有什么品质,达到了这样的要求才是一个好的国家。上和下有严格的划分,互不干扰而各尽其责,这才和正义相符合。孔子的思想也大抵如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君臣分明,这才是个理想的社会。 对于知识的看法,孔子和苏格拉底也差不多。既然善是如此重要,那就需要每个人去了解它。所以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那些自以为无所不知的人是浅薄的人。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自己是一无所知的。”孔子则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种知识观让他们同样重视教育,他们两个也是各自社会中老师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同意善是人人可掌握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天生知道何者为善,所以教育是很重要的。每个心灵都向往着善,但有时人可能会被蒙蔽,需要老师来帮助他开启自己的心灵指导他走向理性。 当然孔子和苏格拉底不同的地方也有,但我觉得大体上、在最重要的思想上,他们是相似的。这种相似性,让他们在以后的岁月中在各自的社会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深刻地影响着后来的世界。 |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