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去年教过的学生,最近正在学中世纪史,有几个问题拿来问我。我心里虽然非常高兴:看来这个同学还是挺信任我的嘛!做老师的,碰上这样的时候,总是会美一下下的。但是,理智告诉自己:这些问题并无深究,过去学过的一点儿东西,也早就还给老师了,怎么能乱给同学说呢?正确的做法是,对同学说:抱歉,你的这些问题,我素无探究,可谓无知,请找那些专业老师回答。可又不忍对同学思考的问题置之不理,只好乱说一气。好在同学们可以接触各种相关的知识,来对我所说的进行批判,干脆就拿我说的这些谬论当靶子好了,陈垣先生不是说了吗:纠错也是学习知识的优良的方法。因此,下面的回应,最多不过算作讨论之一端。 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1、为什么英国王权较法国王权强且集中而英王却能被议会和自由大宪章法律约束而法王却能驾御三级会议使其屈服? 2、犹太人对中世纪欧洲的商业有何影响? 3、基督教与佛教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如此不同原因何在? 我的回答如下: 你的问题对我来说,都太难了,实际上无力回答。但还是把简单的想法说一下。先说犹太人的问题。犹太人在商业上的成就,应当与基督教信仰有关:因为相信犹太人出卖并敌视耶稣,致其死亡,以及他们顽固的信仰和迥异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所以在欧洲中世纪成为被歧视的民族,在各地都是;然而基督教信仰的另一方面的影响是,基督徒认为经商是比较低贱的职业,并且基督教义不准基督徒从事高利贷。另外,没有国家,四处流浪的生活也有利于经商。因为四处被打压,对于利益的重视和精打细算,是不是也会形成习惯的思维?这是我瞎猜的。犹太人作为被歧视的民族,实则仿佛因此有了放高利贷的特权。这个问题,不妨看看朱子仪的《流亡者的神话》和徐新的《反犹主义解析》。 英法王权的问题。英国王权的确较强,这大概与诺曼征服有关系,在征服的初期,依靠强大的武力确保王权的支配力量。同时,作为征服者来说,面对敌视自己的土著,也有必要团结在国王周围。王权的强大,最突出的表现是《末日大审判》的财产普查,以及英格兰军队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的强大。反之,法国封建制实行要早得多,中间未经新的征服,王室在不断分封贵族的过程中,大大地被削弱了,王室只能靠自己的土地生活。那些封建贵族掌握着更多的土地和实际的权力,王权不振也是非常自然的。因此,中世纪的国王都要靠自己的土地生活,但封建越久,贵族的势力通常就越大,王权就越衰弱。反之,英国早期的封建因为诺曼的大征服被打断,造成了王权相对较强。但是,只是相对较强而已,还是不能摆脱封建的命运。请注意,这里的封建与通常使用的含义不同,而是分封贵族的含义。正因不能摆脱封建这一制度,造成贵族与王权的离心倾向,并且有足够的实力与违反习惯法的王权相对抗。在不同的情境下,两国发生了王权与封建力量的不同走向。因为在英格兰失地王约翰的时期,他既是英格兰国王,同时又是法国国王手下的封建主,他主要活动在法兰西,但失去法兰西的土地后,不得不退到英国。英国的封建主已经不习惯这样一个主子,总想方设法地征税,垄断各种资源,因此依据习惯法奋起反抗,最终成就了《大宪章》,制度框架一旦制定,虽然有长时间不起作用的时候,但法律却赋予了臣民重要的力量。反之,法国封建主势力强大,造成王室力量不足,在漫长的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屡战屡败,民族意识逐渐上升。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法王查理七世统一法兰西的进程,受到了全国的支持,也就在这个时候,三级会议开始同意国王可以不用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可以直接征税。从此形成制度,法国的王权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强化。关于这个问题,不妨看看《牛津英国通史》、邱吉尔《英语民族史》以及陈文海老师的《法国史》(人民出版社),布罗代尔的《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关于国王财政紧张的部分也可以看看。 最后一个问题就更难了。只能乱说几句。基督教和佛教在历史上对政治的影响不同,或许要寻找两者教义和组织的不同。在《旧约》和《新约》中都有强烈的救世情怀,不过《新约》更为强烈。在《旧约》中还有很强烈的政教合一的倾向。虽然最终的目标是天国,或上帝之城,但是教义的落实终究还是在尘世。因此,基督教的本质是积极的入世。另外,基督教会的组织十分完善、有力,在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时间内,教会都填充了世俗政权灭亡留下的真空,成为社会秩序的组织基础和支柱,以及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堡垒。正是这个时期的强有力的组织能力以及因此获得的巨大威信,使得教会获得了很多世俗的权力,包括教皇国,以及纵贯中世纪始终存在的教廷与世俗君主的对抗。以上种种,都成为基督教在政治上获得巨大力量的原因。至于佛教,本身的起源实际上是一种哲学,是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和应对的办法,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因此,佛教的解脱之道似乎并不在于来世,而是在于此生。解脱的途径,是脱离世俗的生活,进行修炼。因此,佛教实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从组织上来说,也是如此。佛教的组织,实际上就是寺庙组织,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上下级之分,更没有什么教皇、主教之类的普遍的组织,它的组织方式是个体化的、零散的。这也是与基督教相异之处。虽然在历史上,佛教也有势力扩张、占有很多土地,并与政权结合起来,但都是相当短暂的。原因不言自明,哪一个帝王将相会真正愿意在政治上运用这样一套随时会使人有出尘之想的意识形态呢?因此,在教义和组织上说,佛教都是出世的,特别是组织,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那种传教的冲动也会随之淡化。佛教和政权的若即若离的关系,是否可以从此来看,不过是我散漫的思考,做不得数。如果真要了解,恐怕是要花费很大力气,去探讨历史上的种种具体的情形,才会有真正深入的了解。这两方面不妨看看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佛教史》和《基督教史》,以及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许里和的《佛教征服中国》等书。 以上种种,都是我个人肤浅的见解,甚至可以说是无知之人的胡说八道,因为没有什么文献和思想的基础。比较准确的把握,还是应当去向专业课老师求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