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很注意搜集史学理论相关的书籍,但因为准备上课的关系,需要预先清理一下自己手头上相关的书籍,竟然搜出了不少,很多自己都没有读过,但还是列在这里,以便提醒自己经常注意这些书籍,有空看看。实在算不上什么严肃的书目。 西方人讨论史学理论,最早应该还是修昔底德,虽然不多,但还是很清楚地提到史家与证据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以及史学与人性的关系等问题。罗马时期的希腊史家波里比阿开始具有通史精神。至基督教教父哲学的时候,则逐渐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历史线性进程观念,这大概要算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先驱。中世纪是一个历史学比较沉寂的时期,史学理论的发展自然无从谈起。到了近现代,在我粗疏的记忆中,维柯、赫德尔、康德、黑格尔、兰克、布克哈特、克罗齐、罗素、柯林武德、鲁宾孙、费弗尔、布洛赫、波普尔、斯宾格勒、汤因比、沃尔什,等等。当然,我们也必须把马克思归入到这个长长的名单之中,毕竟他对于历史和史学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也是教父史观和黑格尔哲学的直接继承者,许多在他之后的学者对于历史理论的探讨,都是作为他的学说的一种回应而出现的,比如罗素和波普尔等人,即是如此。 中国传统上似乎极少有探究史学理论的传统,这与中国人在事中求理的思维特点关系极为密切。在传统史学中讨论史学理论的非常少,但史家们往往把自己对于理论的思考体现在具体的史书中,比如司马迁、司马光等,均是如此。专门讨论过史学理论的,主要有三个人,南朝刘勰、唐代刘知几、清代章学诚。另外,不易为人所了解的,则是中国的历史哲学从某种意义上,大多都体现在经学的研究上,那也可算作中国学术的理论源头。这是不能不加以著作的。否则,很可能会比较简单地否定中国人的理性思维的能力,实则毋宁说那是中国人理论思维的表现方式。近代以来,受到西洋学术的影响,讨论史学理论者渐多,比如梁启超、何兆武两位是其中最重要的,但他们并非理论的创建者,而是西方理论的中国回应者和译介者。 以上是我仿照《书目答问》附录二《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列出的中西方在史学理论方面有比较深入探讨的学者,也没有特意去查书,列出自己尚依稀记得的重要的史学理论的著述者。虽然要讲的主要是西方史学的理论,但中国学者在这些领域的思考,有必要了解,也可算是了解西方学者著述的一种途径。 我对于理论是有偏见的,特别相信歌德说过的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理论不过是人们对于现实的一种总结,并无什么神秘之处,但随着人类对于概括性的术语的运用,理论越来越显得比较艰深,虽然其中有人类思维越来越精细的趋势带来的种种特点,但故弄玄虚、用名词来吓人的也不是少数。因此,不必过于迷信什么理论,一切史学理论都必须经过史料和史实加以检验。对于理论来说,史料就是常青的生命之树。因此,研习史学理论,从理论到理论,我以为,只能是一个死胡同,必须结合生动的历史个案进行阅读和学习。 先列一组有关柯林武德的书籍,单本读书并非研究态度所应当有的,如果能够就某一问题,找到一些核心的书籍,相互比较、参详,才有可能真正走上研究之途。可惜,我手头似乎只有关于柯林武德的书略具此特征。当然,也仅仅不过是略具而已,因为我知道国家图书馆有不少相关的柯林武德史学理论的研究著作,却并未去查找。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年。 柯林武德《形而上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柯林武德自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柯林武德作品系列》还有《史学原理》、《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文选》两种,尚未见到坊间有售,或许尚未出版。这两种自然是了解柯林武德史学理论的重要的材料。 《柯林武德的历史思想》,见《新史学》第三辑,大象出版社,2004年。这是一部柯林武德个人论文与研究论文的合集,由陈恒、耿相新主编。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外篇有长篇的《章实斋与柯灵乌的历史思想——中西历史哲学的一点比较》。 R.G. Collingwood.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y and other writings in philosophy of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9. 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何先生是中国译介西方历史理论著作最力的学者,读他的书,应该说是比较好的西方历史哲学的入门,他翻译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在具体问题的历史研究方面,何先生比较关注明末清初的耶稣教士来华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最近还在出版一套《历史的观念译丛》,是值得注意的: 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2006年。 布克哈特《世界历史沉思录》,2007年。 布莱德雷《批判历史学德前提假设》,2007。 帕拉蕾丝—伯克编《新史学:自白与对话》,2006年。 其他的,我还没有买,各位不妨根据书后所列书目了解。 沃尔什《历史哲学导论》,何兆武、张文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这部书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书末有《进一步阅读的书目解题》,可以结合这里的指点,到国家图书馆找相关的书籍。 汤因比等《历史的话语——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伊格尔斯《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从科学的客观性到后现代的挑战》,何兆武译,2006年。 伯克《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198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托什《史学导论—现代历史学的目标、方法和新动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这是在西方英语世界比较流行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入门书。 勒高夫等《新史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陈恒、耿相新主编《古典传统与价值创造》,《新史学》第一辑,大象出版社,2003年。这书后面有两篇专门讨论历史真实的文章。 以下几种是我平日较多注意的,也稍微熟悉一些的几种书: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商务印书馆,1982年。 鲁宾孙《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 罗素《论历史》,三联书店,1991年。 卡尔《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7年。商务原先的齐思和译本其实更好。 其他手头有却一时找不到的还有(出版社、出版时间有些就记不住):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维柯《新科学》。 汤因比《历史研究》。 中国有关的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主要有: 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篇》,见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知几《史通》,中华书局有浦起龙注本,四部备要本,辽宁教育出版社亦有点校本。 章学诚《文史通义》,中华书局有叶瑛《文史通义校注》本,文物出版社有《章学诚遗书》本,还有仓修良《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本。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此书许多出版社都有出版,极易得。 中国传统的史学理论著作,与西方史学理论颇有不同,读此四种书,即清晰可见。 总之,请各位注意,这不是一个什么书目,不过是一个学习者给自己所列的远非完全的书单而已。但这么多大贤关注史学理论,说明了史学理论乃一不可忽视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