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希腊的悲剧(读书笔记)(2007090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暨阳社区 newdu 参加讨论
记得在坛里曾有人跟我争论过一个问题,一定要说《悲剧的诞生》是如何的深奥晦涩,只是他本人太过愚蠢罢了。中文的悲剧很让容易让人所以然地理解成其表面词义:悲惨的或灾祸性的结局。如果先入为主地如此定义,自然就永远读不明白了——为什么悲剧非得从希腊起源?为什么这里的悲剧又被提到如此之高的地位上,甚至尼采认为它是“肯定人生的最高艺术”?
    其实这里有个先鸡或先蛋的问题,tragedy这个词,在这里只是我们现在所划分的悲剧的一个子集,显然《孟姜女》也是一个悲剧,却不在tragedy原义的范畴内。
    tragedy的希腊文原义为goat-song,即山羊之歌(山羊剧),为了纪念酒神狄俄尼索斯(传说中他传授人们造酒技术),每当葡萄丰收的季节都要举行化装歌舞会。参加者披上羊皮,戴上面具,脸上涂满酒糟,沿着乡间大道唱歌,领唱者还会用动作形像表现歌曲的故事。在祭祀中,合唱队会表演歌舞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这种歌舞被称为“酒神颂”。“酒神颂”发展到后来,逐渐扩大到神话和英雄传说的范围——悲剧的形式逐步发展和完善,成为一种固定的叙事体。
    这种形式在本质还属一种宗教活动,在东方早就有之了。但在这时,分歧开始出现~从此希腊文化踏上了一条古怪而奇特的道路,创造了“近乎完美、最高尚的生活”(某历史学家这样评价)
    其实印欧人从蒙昧时代把爱琴人和克里特人完全赶出半岛后,这些终于定居的希腊人还是蛮荒时代,甚至转眼就把被他们征服的早期文明完全遗忘了,他们敬畏地仰望迈锡尼等旧城的高墙,认为那是独眼巨人所造的……
    然而历史垂青了爱琴海世界,他们直接继承了小亚细亚的辉煌文明,腓尼基人为他们带来了字母,众多的良港使得他们可以直接沟通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埃及。
    也许是进化得太过突然,希腊人从来就没有把创造高度的物质生活当作目标,典型如斯巴达,简直就是个杂乱的大村落,雅典到后期才修了城墙。他们把神庙建筑在山坡上,即所谓的卫城,敌人来范,要么退到山上的卫城,要么放弃城市,等打退敌人再回来。
    从这里看出,希腊人在本质上属游牧文明,后期转型为商业文明,而东方农业文明的风气完全没有沾染,他们的粮仓在更北的黑海沿岸,那里从来没有进入过历史的眼界。
    种种特性使得希腊人保留了游牧民族的自由习性和浪漫精神,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他们的英雄记忆来自吟游诗人的传唱,荷马史诗成为希腊人的圣经。没有什么比宗教更能影响一个文明了,希腊的早期自然宗教只有唯一的神,最后被定名为‘宙斯’,其它都是七拼八凑得来的,比如阿芙洛狄忒源自闪米特的爱神伊师特。
    同时,希腊保留着游牧文明的另一特征,就是根本没有建起过伟大的城市和公众设施,雅典从来就没超过三万人口,直到希腊帝国的最后,居民的家中仍是简陋的,城市是破败的,连最重要的议会厅也是用泥砖砌成,最好的建筑也只是粗糙的石块。相反,宗教的神殿和用作交易的艺术品却精致得让人赞叹,这也说明了希腊是注重个人化和精神化的民族。
    在文化方面,希腊表现出了空前绝后的繁荣。苏格拉底,柏拉图、修昔底德、伊索克拉底,亚历山大时期的阿基米德、欧几里德、亚里斯多德……修辞学、政治学、编年史、几何、代数、解剖学这样的名词全都出现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小小的雅典,在最盛时期也只有2.5万至3万人口,历史上再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在文明进程中与它相提并论。
    那么,tragedy何以在雅典得以诞生?这跟民族特性和宗教特性都是有关的,而在希腊的宗教中,神灵并不具备良好的品性,荷马用荒诞的笔调描述了宙斯的家庭纠纷,而且希腊人认为死亡后好人和坏人都要受到折磨(除非你成为神)——因此,希腊宗教并不具备引导人们培养良好举止和性格的能力,这恰恰是原始宗教的特点之一。不管如何,完成从一神向多神的转变后,宗教文学也发展起来~表达迷茫和痛苦便成为了主流。
    山羊剧的本质是平民的(早期的平民身披羊皮就是衣服),先有斯特斯卡洛创作这样的歌曲流传,其内容多半来自荷马史诗中的神或英雄。当时,歌颂酒神享受美酒是其主要内容。庇西特拉图将之引进雅典之后,游行变成了剧场演出,也是希腊最初的戏剧雏形。后来由一名演员发展成多名演员,加入了更多的情节对话,从而形成了古希腊的悲剧模式。请注意,这里的“悲剧”,还是特指的山羊剧演变过来的戏剧,但这类戏剧多半悲壮而惨烈,所以这个词汇就具备了“悲剧”内涵,渐渐的演变成现在的意思。
    对知识带来的见识,引发了新的思考,宗教和政治形态和社会进步完全脱节,文艺和科技却已经高度发展,人们需要更有力的寄托。苏格拉底曾说过最精辟的话,他发现自己是唯一自认为无知的人;他认为人们以知识自负,认为到处尽是真知的贫乏,偏见的猖獗,而在这种空虚背后,人们找到了萨提儿歌队——悲剧的歌队,戏剧所常常遨游的境界,确实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一种假设的自然状态的空中楼阁。
    其实古希腊悲剧主要不是写悲,而在于表现崇高壮烈的英雄主义思想。亚里斯多德定义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
    引用尼采的观点,当潜伏在理论教化核心中的祸患逐渐使现代人感到不安,博学多才的伟大人物已经煞费苦心地使用科学武器来证明一般科学的局限性和条件性,从而决然否定科学自称普遍有效性和普遍目的性。由于这种证明,以前自命凭借因果律就可能探究事物之秘奥的思想,才第一次被视为一种幻想。
    而康德与叔本华的挑战了逻辑的乐观主义,这种乐观主义也是我们文化的根基。这种乐观主义依赖不加考虑的aeternao veri-taates(永恒真理),相信一切宇宙之迷都是可知的,可解的,并且把时间、空间、因果完全当作普遍有效的绝对规律。康德却证明:其实这些范畴的作用不过是把纯粹现象,幻(Ma C ja)之产物,提到唯一最高实在的地位,以现象代替事物的真正内在本质而已,因此事物本质是不可能真正认识的;也就是说,象叔本华所云,这不过是使做梦的人睡得更香甜(“意志及表象之世界”)。
    随着这种认识开创了一种文化,尼采称之为悲剧文化,它的主要特征是:智慧代替了科学作为最高目的;不受科学之惑乱欺骗的大智大慧,以冷静的目光综观世界,竭力以同情的博爱视世间的永恒痛苦有如自己的痛苦。试设想:方兴未艾的世代具有此种大无畏惧的眼光,此种英勇的壮志;试设想:这些屠龙之士,以果敢的步伐,以傲岸的英姿,毅然拒绝这种乐观主义的病态学说,以便“坚决地生活”,美满的生活;——那末,岂不是这种文化的悲剧人物,以严肃畏惧的情绪来锻炼自己,就必然要求一种新艺术,超脱的慰藉之艺术,也就是说,要求悲剧。
    他认为苏格拉底文化核心中隐藏着的东西——想入非非的乐观主义,就自然会演变为不得不追求这种亚历山德里亚式的尘世幸福,乃至乞灵于一种欧里庇德斯式的“神机妙算”!(欧里庇德斯改革悲剧,在情剧难以发展时往往会出现神仙来相救以避免悲剧收场,以此迎合大众)。
    悲剧放弃了神灵高高在上的神秘面孔,改为叙述人神之间共同的悲壮,视之为一种近乎极乐的真实。这也直接影响了希腊人的世界观,他们不再相信神灵的绝对万能,也同样不接受某一个人的统治,他们追求个人的高度修养和享乐。
    游牧部落制的生活习惯,造就了希腊独特的文明形态。不管是人文意识和施政纲领,在农业社会是不可想像的。农业社会需要高度组织和开发,也需要居民相对固定,城防稳固。而商业文明不同,它需要的是对个人财产的尊重有和产阶级参于政务。
    正是在这样对高度文明的直接继承,对思想言论的极度自由,和对个人主义的高度推崇之上,才有了希腊在文化史上罕见的辉煌,这些跟悲剧所教化的思维方式是有直接联系的。这些最终启蒙了现代民主意识,也为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以至于The Conquest of Civilization的作者对东方文明数笔带过,却对希腊颂辞如潮了。
    确实,希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宝贵特例,但我并不认为希腊文明代表最高境界,民主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施政体系,举例来说,包括伯里克利在内的执政官,在有过失时,会被公民投票放逐——如何保证公民代表最深远的眼光和绝对正义呢?
    又如同亚西比德远征叙拉古时,因为被一场官司缠身,当时公民大会允许其归来后再作审判。结果舰队刚抵达意达利,做事不论章法的公民又命令他立即回国接受判决,这不但使得指挥官空缺,也把亚西比德逼得倒戈。而这个人先后投靠斯巴达和波斯与雅典为敌,在敌人手中显示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于是八年后重回雅典被推举为执政官,却又因为某次失败而再次被赶下台,这样雅典失去了最后一个才能的领袖。
    再如公元前476年,雅典和斯巴达的战舰在小亚细亚对峙,风暴来临时,指挥官无力救援,因此被公民大会以渎职而全部处死,八位将领只有两人逃走。将领屠戮殆尽后,公民派出了一批指挥官,每人轮流指挥一天,却要他们远征。于是荒唐的情景出现了,当天的指挥官把船开出港口,伯罗奔尼撒的舰队不肯应战,再开回去,天天如此。终于在某天被莱桑德突袭,捕获了雅典的几乎所有船只。
    换言之,当民众权利无限扩大时,统治一样会变得残暴而专制。除此之外,以民主为标榜的希腊文明从来就不是一个宽容先进的代名词,杂乱的城市主要的劳力来自于战斗中掳来的奴隶,所有雅典以外城邦的人根本就没公民权,甚至也不会得到任何法律的保护。
    雅典要求臣服的城邦纳贡,用以建造耗资巨大的神殿。当城邦反抗时,公民大会甚至作出了屠尽全部居民的决定(米蒂利尼叛乱),幸好前去执行的船未抵达,公民大会又改变主意了,才免去一场灾堆。
    同样,融合了悲剧特质的希腊式文明也在一种看似自然的矛盾中自我消耗殆尽,所留给后人的,唯有高山仰止之心罢了。要知道,希腊作为一个政治势力从盛极到衰落,仅在伯里克利后的两代人里。
    迎合痛苦,或悲壮地面对死亡,也胜于歌颂生存的幸福,或可简代以‘悲歌’和‘牧歌’之区别,当然这里又引申到所谓的牺牲“——悲剧为了一种难解的纠纷自杀而死,所以是悲壮的牺牲。其余的艺术则尽其天年,善终辞世。”
    不论是雅典,斯巴达,底比斯还是马其顿,都没有办法让这个文明平稳延续下去,这里的公民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神灵不再具备威严,忠于自已的城邦,却没有国家的意识,他们满足于个人的体育锻炼,观看比赛,或者去柱廊学院参加辩论,或者远游求学,伊壁鸠鲁的理念被曲解为享乐至上,使得整个希腊世界都沉浸于高度文明的骄奢淫逸之中,再也无法结成一体。
    征服者亚历山大企图把整个世界希腊化,却不可避免的引入了东方式的理念,于是他把自已当作了神,且不可避免的失败了。柏拉图几乎代表了希腊人的浪漫气质,于是叙拉古在整个希腊世界风雨飘摇时请来了柏拉图本人,试图将其理论付诸实施,结果葬送这个强盛的帝国只用了三年——取而代之的是罗马。
    罗马是个粗糙的模仿者,却在政治上更有实践力,当共和体制带来了全民的背德时,独裁者结束了它,屋大维成为了奥古斯都,皇帝在八月死去,因而这个月份叫作august。
    从此希腊式的精神淡出了文明的视野,所谓的民主也一起死去,罗马人保留下来的,除了多利克式的建筑和艺术方面的模仿,不过是某段时代的尸体罢了。正如同悲剧很快被喜闻乐见的喜剧所替代,喜剧也只是装斯文,真正被民众追捧的是血腥的角斗表演。
    从此,世界再度归为一种高度组织的平静,富有激情的人民和高度创造力的时代也一去不返,永不再现~
    纵观整段文明的兴衰,也恰如悲剧艺术一般,由认知怀疑而引起的痛苦,到迷离状态的放纵,不正附合酒神的梦境吗,在这梦境之中,无数的花朵开放幻灭,却终免不了在矛盾中走向死亡。宛如一曲绝美的悲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