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基督教历史年代表(1225 - 1994)(20060426)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大樗树下 newdu 参加讨论
1225-1274 多马.阿奎那(Thomas Aquinas)神学家、哲学家
    1260 1988年梵谛冈科学检验认为「杜林殓布(the Shroud of Turin 耶稣裹 布)」於此年出土。
    1321? 但丁(Dante Alighieri)着作「神曲 The Divine Comedy」
    1328 反教皇尼古拉五世(Nicholas V)
    1342-1352 教皇格利免六世(Clement VI)
    1350? 英文逐渐成为英国的国语
    1350? 文艺复兴运动在义大利开始
    1352-1362 教皇印诺深六世
    1354 最早文件提及「杜林殓布(the Shroud of Turin 耶稣裹 布)」的存在。
    1380-1517 第一本完整英文圣经译本至马丁路德九十五条之间
    1380-1382 约翰威克理夫(John Wycliffe),牛津着名神学家,在希律弗得的尼古拉(Nicholas of Hereford)协助下,将新旧约圣经翻译成英文,是第一本完整的英文圣经,包括非正典的旁经。
    1384 波贝(John Purvey)威克理夫追随者修订威克理夫圣经译本。
    1389-1404 教皇波尼法修九世(Boniface IX)
    1390? 威克理夫教导在英国再叁遭攻击。
    1406-1417 教皇贵格利十二(Gregory XII)
    1408 由 於约翰威克理夫圣经引起的纷争,导致牛津议会明令除非获得教会完全同意,不得将圣经翻译本国语文。私自翻译圣经者处死。多马摩尔声明:「此项禁令之目的不 在禁止阅读威克理夫之前的旧圣经译本,亦非定新译本的罪,而是因为它有错谬之处。不是禁止新的译本,而是待其获得正确的修正之後,才能让人阅读。」 ("A Dialogue against Heresies")
    1412-1431 圣女贞德,法国女英雄。
    1415 佛罗伦斯议会定罪所有威克理夫的着作。不过所译圣经在删除异教意味的导论部分,并规定只有宗教场所及获得大公教会许可者才能阅读。
    1453 拜占庭归与奥图曼帝国。
    1466-1536 伊拉斯姆(Desiderius Erasmus)丹麦学者,编译希腊文新约,该希腊文新约多获十六世纪圣经译者参考翻译。
    1473-1481 西斯汀教堂(Sistine Chapel)竣工,由Giovanni de Dolci监工。
    1478 教皇希克斯都四世(Sixtus IV)建立异教裁判所。
    1483-1546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更正教领袖。传讲不需透过善工、圣职人员,唯独「因信称义」,攻击教皇权威,拒绝神职人员独身制、鼓励个人阅读圣经。
    1488-1569 科威对勒(Miles Coverdale),奥古斯丁会修士,宣布与天主教断绝关系。第一位更正教爱希特主教。
    1491-1556 伊格那丢罗耀拉,耶稣会创办人。
    1492 哥伦布首航,发现萨尔瓦多,开始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史。
    1503-1513 教皇犹流二世(Julius II)
    1505-1572 约翰诺克斯,苏格兰的更正教改教者。
    1506 教皇犹流二世谕令拆毁旧的圣彼得大教堂,授权布拉曼帖(Donato Bramante)计画兴建新的教堂,迄1606年方全部拆毁。
    1508-1512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为彼得大教堂绘壁画。
    1509-1547 亨利八世(Henry VIII)统治英国。
    1509-1564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宣讲预定论,好行为、成功是拣选的记号。
    1513-1522 教皇利欧十世(Leo X)
    1517-1994 基督教的新纪元 - 路德、加尔文种下现代更正教的种子。英国脱离天主教会。
    1517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95 Theses)
    1520 马丁路德遭天主教开除。
    1522-1523 教皇亚得良六世(Adrian VI)
    1522 路德的新约圣经德文译本。
    1523-1534 教皇格利免七世(Clement VII)
    1524 德国南方农民暴动,遭遇路德支持的压制力量,启开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宗教战争。
    1525-1534 丁道尔新约圣经译本,由伊拉斯姆希腊文译本(1466) 翻译,并比较拉丁文通俗版圣经( Vulgate)与希伯来文摩西五经,比较拉丁文通俗版圣经与马丁路德所译德文圣经。丁道尔使用所译圣经针贬天主教的错谬之处,这反映出马丁路德新约译本的影响。
    1530 奥斯堡信条(Augsburg Confession)马丁路德建立信义宗教会。
    1531 传说墨西哥瓜达卢佩圣母(Mary at Guadalupe)显灵,天主教认为是值得相信的。
    1534 亨利八世带领英国脱离天主教会,将修道院财产充公,开始圣公会。
    1534-1550 教皇保禄叁世
    1534 罗耀拉创办耶稣会(1491-1556)协助收回波兰、匈牙利、德国南部,并差派宣教师到新大陆、印度与中国。
    1535-1537 科威达尔译本(Coverdale's Bible)使用丁道尔译本,并参考拉丁文、德文译本。与马丁路德一样,将次经置於旧约之後。1537年获得批准发行,却於1546年遭取缔。
    1536 丁道尔遭处死,留下旧约译本手稿。英国教会谕令焚毁其圣经,因为带有路德改革意味。
    1537-1551 约翰罗杰斯(John Rogers)基础於丁道尔译本及科威达尔译本,翻译马太圣经(Matthew Bible)该圣经译本获得许可,但不得用於公众崇拜。
    1536-1541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油绘「最後的审判 the Last Judgement」
    1539-1552 理查塔弗诺(Richard Taverner)修订马太圣经译本,由於不谙希伯来文,该译本多为新约修订本。
    1539-1569 克伦威尔的大圣经(Great Bible)第一本被批准在英国教会公开场合使用的圣经。该译本基础於丁道尔圣经译本,并根据拉丁版本的希伯来文旧约、伊拉斯姆的拉丁圣经以及做许多修正。该译本从未在英国遭弃绝。
    1543 英国国会公告丁道尔圣经为「奸诈、错谬、不确实的翻译」,虽然这译本内容的百分之八十包含於修订本圣经之内。
    1545-1563 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天主教的改革,面对更正教的挑战,清楚明订官方的神学立场。
    1546 英皇亨利八世谕令禁止任何人拥有丁道尔译本或科威达尔译本。
    1547-1553 爱德华六世统治英国。
    1549 圣公会出版公祷书(Book of Common Prayer)
    1550-1555 教皇犹流叁世
    1550? 多马摩尔(St. Thomas More)、克蓝麦(Cranmer)以及弗克斯(Foxe)确认圣经中英文译本部分的地位,包括四福音、保罗书信及启示书。
    1553-1558 玛利一世统治英国,停止出版英文圣经,许多神职人员离开英国。
    1553 贵格利大学(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设立於梵谛冈。
    1555-1559 教皇保禄四世(Paul IV)
    1556 伯撒(Beza)新约拉丁译本
    1558-1603 以利沙伯一世统治英国。
    1559-1566 教皇比约四世(Pius IV)
    1560 日内瓦圣经(Geneva Bible)新约部分修订自丁道尔的马太圣经及伯撒(Beza)新约拉丁译本。旧约部分则是大圣经(Great Bible)的彻底修改。限制在苏格兰使用,而非英国全部。至少出版140版。
    1560 由於不同意信义宗的圣礼及教会统治观念,约翰诺克斯(John Knox)建立苏格兰长老教会(Scotch Presbyterian Church) 。
    1563 圣公会的叁十九条教义(39 Articles, Episcopal Church)
    1566-1572 教皇比约五世(Pius V)
    1571 强大的土耳其人意图征服基督教欧洲,据说是被呼求玫瑰圣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之名的基督徒水手彻底击溃。
    1572-1585 教皇贵格利十叁(Gregory XIII)
    1572-1606 主教圣经(Bishop's Bible),未尽理想的大圣经(the Great Bible)修订本,由英国圣公会出版。
    1582 海姆斯新约圣经(Rheims NT)基础於科威达尔译本、主教、日内瓦圣经。
    1590-1591 教皇乌耳班七世(Urban VII)
    1590 西斯汀版本之拉丁文通俗版圣经(Vulgate)
    1590 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完成圣彼得教堂壁画。
    1592-1605 教皇格利免八世(Clement VIII)
    1596 由於乌克兰隶属的波兰国王与罗马复和,乌克兰天主教会成立,是最大的拜占庭天主教会。
    1603-1625 詹姆士一世统治英国,第一位自称不列颠国王。这头衔在1707「合并法 Act of Union」实施後,成为正式头衔。
    1605-1621 教皇保禄五世(Paul V)
    1606 卡罗.马德诺(Carlo Maderno)将圣彼得大教堂修改成拉丁十字架形状。
    1609 约翰史密特(John Smyth)建立浸信会。归因於反对婴儿洗礼及强调政教分离。
    1609-1610 天主教第一本英文圣经译本(Rheims-Douay Bible)旧约分成两部,基础於非官方的鲁汶文件,以西斯汀版本之拉丁文通俗版圣经修订,新约则根据海姆斯新约圣经。
    1611-1800 英王钦定本圣经(King James Version)根据主教圣经及海姆斯新约圣经,包括次经。修改此钦定本圣经者被控诉为「败坏上帝话语该受咒诅者」。
    1623-1644 教皇乌耳班八世(Urban VIII)
    1625-1649 查理一世统治英国
    1633 钦定本圣经(AV)在苏格兰出版。
    1644 长期国会(Long Parliament)指示只有希伯来正典许可在英国教会诵读。(有效除去次经)
    1644-1655 教皇印诺深十世(Innocent X)
    1653-1658 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治理英国
    1655-1667 教皇亚历山大七(Alexander VII)
    1658-1712 理查克伦威尔(Richard Cromwell)治理英国
    1660-1685 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 king of England)恢复君主立宪,推翻长期国会1644年决议,恢复次经的位置。这项修正引不起非改革宗者之注意。
    1676-1689 教皇印诺深十一(Innocent XI)
    1685-1688 英王詹姆士二世(James II king of England)遭罢除。
    1689-1702 英王威廉叁世与女王玛利二世统治英国。
    1700-1721 教皇格利免十一(Clement XI)
    1702-1714 英女王安妮(Anne queen of England)
    1714-1727 英王乔治一世(George I king of England)
    1714 钦定本圣经(AV)在爱尔兰出版。
    1718 天主教那利(Dr. Nary)版圣经,不若杜埃-海姆斯版圣经(Reims-Douay)之庞大。
    1727-1760 英王乔治二世(George II king of England)
    1730-1740 教皇格利免十二(Clement XII)
    1730 天主教魏森(Dr. Robert Witham)版新约圣经,修订自海姆斯新约圣经。
    1738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建立循理会(Methodist Church)
    1738-1816 新版天主教新约圣经,由 Dr. Richard Challoner and Francis Blyth O.D.C., Bernard MacMahon, Dr. Troy合力完成。
    1740-1758 教皇本尼狄克十四(Benedict XIV)
    1752 钦定本圣经(AV)在新大陆殖民地出版。
    1758-1769 教皇格利免十叁(Clement XIII)
    1760-1820 英王乔治叁世(George III king of England)
    1775-1800 教皇比约六世(Pius VI)
    1776 在亚美利加的英国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引发美国独立战争。
    1800-1823 教皇比约七世(Pius VII)
    1801-1877 杨百翰(Brigham Young)摩门教领袖移民犹他州。
    1811 天主教卡隆纳圣经修订本(Challoner's version)
    1820-1830 英王乔治四世(George IV king of England)
    1815 天主教圣经公会根据卡隆纳圣经修订本,出版新约圣经。
    1816-1829 卡隆纳圣经第叁修订本(Challoner's 3rd revision), 林格(Dr. John Lingard)参照希腊文圣经及拉丁通俗本圣经翻译而成。
    1823-1829 教皇利欧十二(Leo XII)
    1827 约瑟史密斯建立摩门教会。
    1829-1831 教皇比约八世(Pius VIII)
    1830-1837 英王威廉四世(William IV king of England)
    1830 据报圣母在法国巴黎显现,天主教会称之为值得相信的。
    1831-1846 教皇贵格利十六(Gregory XVI)
    1832 忧心更正教教派之争及失去起初热心,长老会信徒在美洲成立基督的教会(Church of Christ)。
    1837-1901 英女王维多利亚
    1846-1878 教皇比约九世(Pius IX)
    1852-1922 如瑟立(Charles Taze Russell)1870年代建立耶和华见证人运动。
    1859-1959 这一百年间,天主教共有90个新约译本,56个整本圣经译本。
    1869-1870 第一次梵谛冈会议(Vatican Council)第廿次大公会议,确定教皇无误论(教宗有关道德及信仰所做的宣布绝对无误 《ex cathedra》)
    1878-1903 教皇利欧十叁(Leo XIII)
    1878 尼加拉圣经研讨会(Niagara Bible Conference)的十四点信条(14-point creed)被基要派采用。
    1881-1894 英国教会提出修正版圣经(Revised Version)之需要,修正版圣经言及其新约参考钦定版新约以及海姆斯版新约;旧约方面,修正版圣经参考希伯来文圣经与希腊文旧约或七十士译本。比钦定本正确,其学术性从未被质疑。
    1898-1904 廿世纪新约圣经(Twentieth Century NT),依照年代重编新约书卷排列顺序。
    1901-1910 英王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 king of England)
    1901 美国标准版圣经(American Standard Version)是修正版圣经的附产品,美国圣经学者将未被修正版圣经采用的研究成果带回美国,并於一九○一年出版美国标准版圣经。
    1901 针对循理会及其他教会失去传福音的火热,五旬节教会(Pentecostal Church)在堪萨斯州首府托贝卡成立。
    1902 伟蒙特(Richard Weymouth)新约圣经,十分仔细的逐字翻译圣经译本。
    1903-1914 教皇比约十世,最近一位被封圣的教皇。
    1910-1936 英王乔治五世(George V king of England)
    1910 长老会代表大会(Presbyterian General Assembly)五点声明,同样被基要主要者采用。
    1910-1915 64位英美学者、牧师所着基要主要的十二册合集,成为基要主义的基础。
    1913-1924 摩法特圣经(James Moffat Bible),四百年来第一本个人独力完成的圣经。
    1914-1922 教皇本尼狄克十五(Benedict XV)
    1919 全球基督徒基要主义协会(World's Christian Fundamentals Association)建立。
    1922-1939 教皇比约十一(Pius XI)
    1925 斯科普斯案(Scopes Trial)导致基要派内部分歧。
    1936 英王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 king of England)主动退位的英王,温莎公爵。
    1936-1952 英王乔治六世(George VI king of England)
    1936 西敏寺版新约圣经(Westminster NT),非由主教团(Hierarchy)授权翻译的天主教圣经。
    1939-1958 教皇比约十二(Pius XII)
    1945-1955 诺克斯圣经(Knox Version)译自通俗本拉丁文圣经,由英格兰及威尔斯两地之大主教与主教们授权。
    1946-1952 修正标准版圣经(Revised Standard Version)
    1949 基础英文圣经(Basic English Bible),只用一千个简单、直接的英文单字。
    1949 发现昆兰书卷(Qumran),又称死海书卷(Dead Sea scrolls)
    1952-Present 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Elizabeth II queen of England)
    1957 代表加尔文宗、信义宗的公理宗、福音派、改革宗教会合一运动成立联合基督教会(United Church of Christ)
    1958-1963 教皇若望廿叁(John XXIII)
    1958 菲利浦斯新约圣经(J. B. Phillip's NT)使用口语化语文。
    1959 联合基督教会(United Church of Christ)信仰告白。
    1961 新英文圣经(New English Bible), 取代基础英文圣经(Basic English Bible)供个人阅读之用。
    1962-1965 第二次梵谛冈会议,第廿一次大公会议。教皇无误论更为变本加厉,通过教友要服从教皇的教训,即使教皇在非正式场合说的话,也要服从。
    1963-1978 教皇保禄六世(Paul VI)
    1966 天主教版的修正标准版圣经,天主教与英国教会合作结果,天主教与更正教共用一本圣经的一大进步。
    1966 耶路撒冷圣经(Jerusalem Bible)基础於法文版的耶路撒冷圣经(Bible de Jerusalem)
    1970 天主教兄弟之谊圣经译本(Confraternity Version)新天主教圣经译本,原本以通俗拉丁文圣经为基础,後以希伯来文旧约、希腊文新约为基础的译本。
    1971 新美国标准版圣经(New American Standard Bible),参考新近发现的希伯来文、希腊文圣经修订自美国标准版圣经(ASV)。
    1978 教皇若望保禄一世(John Paul I)
    1978 新国际版圣经(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使用现代英文格式。
    1978-? 教皇若望保禄二世(John Paul II)再次确定保守道德传统,禁止女性按立祭司职。
    1979-1982? 新詹姆斯王版圣经(New King James Bible)钦定本完整修订本。维持钦定本的风格。
    1994 宣布福音派与天主教之合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