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开篇就提到他的小儿子问的一个问题:爸爸,历史有什么用?布洛赫没有提到自己的回答,仅仅是由此开始讨论历史学家碰到的种种问题。书并没有写完,作为法国抵抗运动的一员,在德国法西斯的监狱里开始写作此书,还没等写完,他就去世了。不巧的是,这书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我已经有好久没见,否则,引证他的原话,会很有趣的。大部分历史老师面对学生时,恐怕都会遇到同类的问题的。我也不例外。给外系的同学上课,固然如此;给本系低年级的同学上课,就更是如此。外系的同学,与历史关系不大,加之其专业就业与历史相比的自豪,瞧不起历史,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本系低年级同学则不然,既有入行的战战兢兢,也有一次次听到外行人对历史一次次的蔑视而感受到的心寒,对于今后的前途的忧虑,……无不刺激着同学来思考这样的问题。只是每个人的表现不同:有的直接发出疑问,有的呢,则是把苦闷藏在心里,但眼神却往往暴露出迷茫。各位有这样的经历,我也同样不例外。刚上大学时,忘记在什么场合下了,可能是在火车上,一个人,不是学生,听到我是学考古学的时候,眼中夹杂着奇怪和轻蔑,连续高声喊了三声:“那有什么用?”我没有说明。因为当时的我,自己也并没有想清楚,甚至还因为和学法律、经济、理工的同学的风光比较,有些自卑的意味。如果说,我们个人对今后生涯的怀疑或自卑、外行人的世俗和功利的眼光,都是因为不了解所致,也距离学术的标准太远的话,那么哲学家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曾经说过一句相当偏激却很有道理的话:“人们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道理是,人们从来都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大致如此。说他偏激,是这样说无法解释作为学术分工中重要一环的历史,何以会长久地存在;说他有道理,是因为如果历史教训真的可以接受,那么夏桀、商纣之后的君王都必然是英明的君主了,但实际大家都知道,创业、守成、奢靡、灭亡,就像一个永远也逃不出的怪圈,令后人不胜唏嘘。大学问家否认历史的作用的,当然不止黑格尔一人。宋代大儒朱熹对他的朋友吕祖谦喜欢读《左传》,很是不解,认为喜欢历史就如喜欢看人打架那样无聊;古希腊大哲亚理士多德也认为诗歌比变动不居的历史更接近真理。这些人都是大哲学家,却对历史充满了蔑视?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就不是一般的疑问,必须予以理性的回答。其实,就算是那些市井人物对历史发出的质疑,又岂可轻视不顾? 那么,历史有什么用?首先要说明的是,如果有人想要知道,学历史我可以找个怎样的职业、挣多少钱、获得怎样的社会地位,在此不予讨论,因为这已经不属于学术范畴了。即使算学术范畴中的问题,也应当归入社会学讨论教育和专业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之一例。虽然大致历史专业的人在社会上的地位会有个范围,在社会分工上自有其价值,总的说来,收入和社会地位属于中等。但具体到个人,则是任谁也无法逆料的。就个人的想法看,历史的作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谈。 其一是实用的价值。所谓的实用价值,主要指对较大的社会群体,包括国家和民族。过去我们常常说历史是可供后人借鉴的道理,大半可以与此类价值相合。最为实际的借鉴,可以通过他国、他民族的经验,为社会发展寻找新的制度或方法。比如,中国的公路系统过去相当落后,但现在情况有了很大不同,快捷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初步形成。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近来饱受人们诟病的公路收费制度。没有收费制度,现代的高速公路网是不可想象。原先的公路建设主要靠的是国家计划投资,但国家财政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不可能在公路上投资太多。实行高速公路收费政策后,政府、民间、海外资本开始共同成为投资的主体,因为有利可图,虽然各自目的不同,但有利可图则是共同的。其实,在十六世纪后半叶,英格兰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时,英格兰就已经开始创立了收费公路制度。其他还有公债制度等等,都可归入此类。另外则是政治层面上,许多历史教训的汲取,可以避免一些前人犯过的错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部书的意图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就不必多说了。还有另一层的含义,可以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所讨论的意识形态或者文化在社会交流和发展中的意义来解释。即不同个人、群体、民族和国家之间因为彼此对历史文化的了解,而有利于彼此的交往,尤其是经济方面的交往,历史文化的研究因此成为交往的润滑剂。 其二是对人性的认识。或许对所谓历史规律的探求也应当归于此类,有些借鉴功能的认识也与此相关。不过,对于历史规律的探求,固然会有对所谓规律认识带来的相对便利,但正如希腊古代哲人赫拉克里特说过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固定的规律的执着,容易造成对历史真相产生教条主义的认识,这在过往的历史过程中已经多次被证明了。如果说更为合理的认识,我还是抄录英国历史哲学家科林武德对此的认识,可以说是代表性的论述。“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大家都认为对于人类至关重要的就是,他应该认识自己:这里,认识自己意味着不仅仅是认识个人的特点,他与其他人的区别所在,而且也要认识他之作为人的本性。……认识你自己就意味着认识你能做什么;而且既然没有谁在尝试之前就知道他能做什么,所以人能做什么的唯一线索就是人已经做过什么。因而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历史的观念》,第38页)说得已经非常清楚,无须再多费说辞。 如果说以上两个方面是在宏观的实用性或哲学意义上探讨历史的价值的话,那么,最后一点,也就是个人的兴趣,或曰天生的求知欲,则是我最为关心的,毕竟宏观认识距离我们个人的认识还是太过遥远了。每个人都有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特殊兴趣,比如爱迪生从小就喜欢做实验、搞发明,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听他父亲给哥哥们讲其他的经书都不感兴趣,唯独听到《左传》,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领悟力。这种属于个人的特殊兴趣,或者来自家传,或者来自老师的引领,也有可能是天生的,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后天培养的。对于历史专业,或者相关的文科学生来说,历史学除了上述的实用方面、对人性的认识以及非常有趣的故事以外,还包括相应的一整套的搜索材料、论证材料和写作的技术,可以培养我们看待事物的理性态度和方法。历史学要学习的不仅是单纯的知识,还是一整套的技术?这样的说法似乎比较奇怪,但确实是事实,如果我们从所谓的科学是简单的理工科的范畴摆脱出来,把科学视为通过证据求证事物的真相的方法的话,那么用来求得历史真相的一整套方法,岂非就是一种科学技术?不同之处不过是对象从自然界转为人类过往的历史而已。历史学重要的技术或曰方法包括:目录、校勘、版本、避讳、辑佚、年代、考古、排比史料的异同,等等,没有这些方法的掌握,就无从获得对于历史独到的、有价值的认识。而这一切,如果不经过苦学精究,就无法得到学习历史的趣味。所以,有时候我会有这样的想法,同学们对于历史的价值产生怀疑,主要是因为根本没有经过这样的训练,或者是学校老师没有教的责任,也有可能是我们个人没有意愿深入探讨问题造成的。结果,没有任何的深究,就因为畏难而轻易放弃,四年的学习或许仅仅积累了一些记住的零散的知识,轻下结论,说历史无用,这不符合人的认识理性。我认为,历史不仅是有趣的故事,还因为它的技术而锻炼了人的理性,或许还因为见多识广的缘故开阔了心胸和视野,提升人生的境界。 以上是自己对历史学的作用的简单理解,如果要详细讨论的话,并非易事,恐怕需要写出专门的论文。当然,历史也并不必然就是有益的,如果被滥用或误用,历史也会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或者误导人们的认识。中国人因为崇古而不思变化,在近代遭受列强的欺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一些政治人物,简直视历史为玩物和工具,随意篡改而用来攻击政敌,都可谓历史滥用和误用的明证。殷鉴不远,如果一味强调历史如何如何有用,而不去思考某种历史认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不是一种对待学术的理性态度。粗疏、错误之处,还望各位指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