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完《史学与考证》,有一个同学问我:西方人做文献考证吗? 我的答复是,他们在古典学(特指古代希腊、罗马的研究)、埃及学、亚述学以及中世纪的圣经注疏,也同样会在文字、语法、格式、钱币学、碑刻、考古、文献版本等方面,做深入的研究,与清代考据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到国家图书馆看书,几乎所有的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家的著作,都有好几种集注本,一如中国的《尚书》、《诗经》的各种注疏本。就算是现代的古希腊史的研究著作,也大多沿袭传统的考证学的做法。但是,非常奇怪的是,近百年来,尤其是1949年以后,翻译西方学术著作,基本都是以理论为主的。这样的情形不免会造成对于西方学术的误解,仿佛只有各种五花八门满天飞的理论。但为什么在翻译界的学术著作翻译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想大概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大多数翻译者的知识程度问题,即使外语极好的人,也可能存在对于这些注疏本望而生畏的普遍心理,特别是古典学和圣经注疏,涉及到拉丁文、希腊文、中世纪西欧各国文字,各种历史知识,乃至更为细致的技术性学科,这些内容,一般的翻译者,不要说文字或者技术学科的方法、理论都未必能了解。同时,还存在着要核对原文的工作,以中国的藏书条件,大概是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当然,还存在的是,即使藏书丰富,是否了解,也很难说。其二,出版社只怕不会出版这样的书籍,因为排版困难、校对困难,更重要的,这样的书籍只有极少的人才会去看,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一定是得不偿失的。基于这样的情形,我们对于西方的学术,才有以上的误解或疑问。 不过非常令人高兴的是,国内现在已经有人开始从事西方典籍注疏本的翻译工作,比如中山大学的刘小枫先生对于古典著作和基督教典籍的注疏本翻译,甚至组织国内学者为西方经典做注疏,实在是开风气之先,令人欣喜。这样的工作,必将带来国内对于西方古典和基督教学术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西方学术了解很少,却凭着有限的知识,竟然胡说了这许多,实在应该感到惭愧才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