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从1933年开始,社会史大论战转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为更加深入地触及到历史发展的形态和阶段问题。前此的论战,虽然也论及此,但更多地围绕中国社会性质的现实问题展开。从1933年开始,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讨论和论战,始得到全面展开,并由此而奠定解放后古史分期讨论的基本格局。 社会形态理论争论的一大焦点,是关于奴隶社会的问题。奴隶社会是不是人类社会普遍经历的形态,中国是否有过奴隶社会,是争论的核心。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肯定奴隶社会的普遍性,肯定中国历史曾经有过这样一个阶段,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的一大贡献。然而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