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中国历史最优分期标准(20070303)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凯迪社区 肃慎书室主人 参加讨论
综合各种标准,中国历史可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史前。
    人类创生后,分三路进入中国,一曰印度洋“黎民”,一曰昆仑山“汉藏”,一曰贝加尔“满蒙”。欧罗巴人种未予考虑。
    第二阶段:城邦。
    商、周(西周、春秋、战国)。
    第三阶段:第一帝国。
    秦、汉。
    第四阶段:坞堡。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五阶段:第二帝国。
    隋、盛唐。
    第六阶段:藩镇。
    中晚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大理土蕃)。
    第七阶段:第三帝国。
    元、明、清……
    分类依据为生态、行政、兵制、种群、税收。
    ★印度洋“黎民”图腾为“龙”,据何新说法即咸水巨鳄。昆仑山“汉藏”图腾为“饕餮”,即狼。后来二者融合为今龙。贝加尔民族图腾为“鸟”,商民族曰“玄鸟生商”,其发式与满洲亦雷同。
    ★为什么春秋时期创立了高度文明?
    春秋列国并争,讲求实效。民众在一个国家呆得不耐烦了,可以走人。这对诸侯产生了压力,迫使他们认真对待“民贵君轻”这句话。由于务实,所以墨子等实学兴盛,而墨家至帝国时期迅速衰落。
    new★为什么中国历史以帝国为常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主要是由中原地理生态决定的。中原广野,适合作战而不适合经商。反观希腊欧洲,地形远为破碎,海洋环绕,适合经商而不适合作战。所以孙子兵法“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原则战国时才开始失去意义。取而代之的是“得全全昌,失全全亡”,(意思是,要么彻底都得到,要么什么也得不到,像曹爽那样想当土财主退隐,办不到。)黄仁宇氏列举之治河,籴粜,备戎因素亦应考虑。
    ★正如混一希腊的马其顿处于希腊文明圈边缘一样,三个帝国的征服者也都带有外族色彩。
    秦,被三晋齐鲁诸夏视为夷狄,故孔子西行不到秦。
    隋,脱胎于鲜卑之北魏(北周)。
    元,蒙古。
    ★每个帝国建立之后,都会去试探自己的合理疆界后方才罢手。
    秦,征百越;汉,征匈奴开西域。
    隋,打高丽;唐接着打高丽,和阿拉伯人打。
    元,打日本;清,打缅甸越南。
    类似的,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打朝鲜。俾斯麦统一德意志后打法国。马其顿打印度。
    一般都是交通线太长而失败后才停下脚步。
    ★每个帝国间隙期,虽然多个政权并立,彼此征伐,但行政成本降低,各国更讲求实际,一切虚文俱能革去,所以显得生气勃勃。军事、技术、文化各领域,都有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所以当新帝国建立后,这些优秀事物迅速推广普及,中国马上进入一个空前繁盛的阶断。人们总是会嘲笑上一个帝国时期的贫困和愚昧。
    ★为什么只能称有宋为王国而非帝国?
    宋国疆土有限,未能混一中国(今天范围的)。所以宋国以重兵屯驻京师,仅能自保。而帝国绝对不会出现这种兵力分配。所以宋不会亡于内部叛乱,只能亡于外部入侵。
    ★为什么说秦汉俱属第一帝国?
    汉承秦制。中央设丞相一或两人,权势极大。好处是政无废事,坏处是开了曹丕、司马炎、刘裕等人的篡代之门。
    ★为什么隋、盛唐第二帝国时间很短?
    主要是生态因素。秦汉时期关中森林茂盛,水源遍布,财多人众,号曰陆海。所以四方有事能快速平定。盛唐时期关中已显颓势,加以水利不修,府兵制败坏,已失去了全国重心地位。
    ★为什么说明清俱属第三帝国?
    清承明制,中央废丞相,地方置督抚。地方督抚互相监督、制约,有要事直接上奏皇帝,所以没有大的地方叛乱事件。即使清末汉族曾、左、李等人拥团练数十万,也不敢贸然行事。
    曾左李袁,可以说是三代半人,手握强兵,部曲遍天下,而绝不敢有半点叛意,密折之功于斯备见。当然了,老太太的水平也应该考虑。
    ★什么是汉武帝最大的过失?
    《史记·平准书》:卜式相齐,而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率破,民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产业,而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
    汉武帝大肆侵掠民财,导致民众“偷甘食好衣,不事畜藏之产业”,(意思是:苟且偷安,今朝有酒今朝醉,没有动力去经营实业。)
    无恒产则无恒心。中华所以不能富强者,以此。
    而英国谚语说: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为什么说明国绝无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任何文明都有内在的发展逻辑,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逆天而行。必须待其瓜熟蒂落。所以古语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得之,必姑予之。
    明国没有明晰坚定的产权,交易成本又过高。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秋翁遇仙记》,秋先花园就面临张委员外的巧取豪夺。又如万历年之后厂监税监横行,随意掠取民财。
    那么明国商人和工场主有没有可能势力壮大起来,去制衡权力呢?也绝无可能。他们只能永远处于被支配位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