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试析明代的润笔(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作者赐稿 彭勇 参加讨论
三.
    收取润笔在明代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是值得多方面加以探讨的。当打开任何一部明代中后期明人文集时,很难发现没有应酬性文章时,不论这些文章是否收取了润笔,它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关注。收取润笔现象至少包括了三方面内容,第一,文人愿意按照别人提供的报酬来决定自己的创作内容,第二,社会上有人愿意出资去购买别文的文化作品,第三,当时的社会已经提供了文化作品交流的环境(市场)。
    收取润笔其实质上可以看成是一项文化经营活动,因为它已经具备了商品生产的基本属性,即它是一种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用以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劳动。收取润笔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文化”产品生产者-------“士人”思想上的解放,士人从传统的“义利之辨”中走出来,参与到经营过程中去。这又是归功于明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以及劳动产品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的结果。这方面,学界多有研究,兹不赘述。
    其次,以官员为代表的士人阶层的紧迫而现实的改善生活条件的强烈要求也是推动这一现象的直接动力。“明官俸最薄”是不争的事实,8明代官俸由于本色极少,而折俸的实际购买力极低且又不稳定,致使中下层官吏公用支出和家庭开支均非常紧张,在中后期整个社会消费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表现得尤其明显。清官的生活都很艰苦,如何良俊所说,“宪孝两朝以前,士大夫尚未积累,如周北野,其父舆为翰林编修,北野官至郎中,两世通显,而其家底如寒士”,许多官员致仕后,与当秀才时没有两样;1景帝时于谦权倾朝野,序列一品但他“廉清方正,一钱不私”,他“与夫人董氏居,共甘淡泊,旁无姬妾,食不重味,衣不重裘。乡庐数椽,仅蔽风雨,薄田数亩,才供饘粥……(英宗复辟)籍其家,无长物,惟上赐盔甲袍带”。2隐居在家八年的严嵩,生活极其艰难,据他讲“一官系籍逢多病,数日携家食旧贫”、“非才岂合仍求仕,薄禄深悲不逮亲”。3钱穆先生认为,只有“使他们的经济生活足以维持在某种水平线之上……失却其经济凭籍,非躬耕为农,即入市经商。而从此他们亦再不能尽其负荷民族传统文化之职责”4。
    官员要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只有通过其它途径来加以解决,如经营农工商各业,挪用公款、滥征科派、接受投献、贪污受贿等。润笔也是许多官员的选择。翻开明代中期以后官员的文集,有相当的卷幅是为别人写的序言、神道碑、行状、墓志铭、贺辞(如升迁、朝觐、生辰、喜庆)等文章,象严嵩、海瑞、张居正、汪道昆、王世贞等,不管是倾朝权贵,还是清正官绅,他们的文集中都充斥了这类应酬性文章。由于润笔收入属于一种较为隐蔽的、甚至是灰色的收入形式,不可能有确切的史料证明应酬性文章中哪些是收费的,更难以知道每篇收了多少费,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收了好处费的。以海瑞为例,他闲居在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一是通过经营祖田薄地四十余亩,二是撰写应酬性的文章,接收馈赠,如接受琼州府官员、书生以及乡绅请托写歌颂政绩的《赠史方斋升浙藩大参序》、《赠总督府洋山陵公罗旁序》、《赠大尹吴秋塘德政序》等几十篇,歌颂寿诞的《寿顾母何氏八十三序》等数篇,庆贺别人生了儿子的《贺屈元礼生子序》,此处还有为龚氏宗谱写的《内江龚氏谱序》以及《汴水寻源卷序》……5黄仁宇先生对海瑞这段生活如是评价: “他有祖传的四十亩土地足供糊口,在乡居期间,他也接受过他的崇敬者的馈赠,他把这些馈赠用来周济清寒的族人和刊印书籍,自己的家庭生活则保持一贯的俭朴”。6
    对于不入仕途的士人和下层官员而言,坐馆、入募和润笔已成为他们“本业治生”的重要途径。由于士人阶层的困顿,以及文化艺术作品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他们中不少人靠润笔就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陈继儒少时家境贫寒,本人又不愿入仕,早年一直坐馆、著述,以馆饩和润笔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以养家糊口。后来则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以润笔为生。由于他声震明代文坛数十年,其作品自然颇受欢迎,“四方征其文者,束帛挺金造请无虚日”,他的润笔之费积数万金,“以润笔之资卜筑余山……纵情山水数十载”。7嘉靖年间,文征明屡试不第,但其才学却享誉文坛,“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文笔遍天下”。万历年间的屠隆,“落笔数千言立就”,辞官回乡后,“卖文为活”。8对于大部分落魄士人来讲,其润笔收入也仅能满足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或者仅是养家糊口而已,一是他们的作品价格可能无法与名家圣手相比,二是在销售量上也很难有较大规模。所以润笔给士人带来的生活水平的变化绝不可能估计得太高。为了生计,许多士人走向亦儒亦商、弃儒从商的道路,有的人专门为别人创造通俗流行读物,有的从创作、刻版印刷,到最终发行,从事全方位的文化经营,大获其利。明末苏州人冯梦龙和凌濛初就是成功的例子。凌濛初在《拍案惊奇·序》中说,“近世承平日久,民佚志淫,一二轻薄恶少初学拈笔,便思污蔑世界……而且纸为之贵,无翼飞,不胫走……独龙子犹氏(引者注:冯梦龙,别号龙子犹)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着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宋元旧种,亦被搜括殆尽。肆中人见其行世颇捷,意余当别有秘本,图出而衡之”。从中已很难分清何是通俗小说创作,何是“轻薄恶少”的渔利行为了。
    从购买文章者(消费者)角度分析,消费是促进生产最直接也是永恒的动力,润笔现象的普遍存在与购文者心理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出赀财购买文章的行为是在中国尊老爱幼等传统的价值观点的背景下展开的。这类购买者购买的文章有墓志铭、贺寿序文、生子和升学贺文等,其中又尤以祭祀亡灵为最。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人死灵魂在,死后入土为安,盖棺需有定论,如果没有墓志铭或祭文之类,则“亡灵”无以为寄。如严嵩所写的墓志铭如《南京大理寺卿孟公墓志铭》(嘉靖十三年),该铭是应孟公之妻何恭人所请,理由是“不可俾泯泯无传”,各项丧葬费用竟由留都诸卿“出金为赙”。1朱国桢《涌潼小品》中有《祭墓》一文,小品虽是荒诞,却也反映了当时人的观点。其文曰:“谢枋得过辛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者,自昏暮至三鼓绝声,近寝室愈悲,一寺人惊以为神,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文,文成而声始息”。贺喜事而购文者也很常见,海瑞应请所做的贺寿序文《寿南瀛吴公八十一序》中就说“惟公得天,惟天寿公,不偶然矣。瑞公门弟子,所愿百岁师公……乡父老子弟谓予知公,征一言为公颂”,表达了期盼老年人长寿的善良愿望。
    第二,时尚攀比心理。传统习惯在新的消费时尚影响下,导致购买应酬文章可能性就变成一种普遍的行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迅速崛起,带来了文化市场消费多样化,商贾阶层的参与扩大了文化市场的购买能力,正如嘉靖时渭南进士张嘉孚说“世人生但识几字,死即有一道遗文,生但余几钱,死即有一片志文”。2许多士人虽然“贫不克葬”,也要设法去买上一纸祭文,以求心理上的平衡。杜允胜“病不克试,归卒于家。家贫不能丧,故人门生相与赙而葬之……以余最故,俾为之铭”。3一些士人入仕发达后,也设法为故去的亲人重新树碑立传,逐时尚而补刻,嘉靖时,刑部左侍郎何螯决定重修其父亲的坟墓,“先人之葬,十有六年矣。墓木已拱,而墓上之石未有刻,愿有诸焉”,就属于这类情况。4基层社会的文化消费也较趋丰富多彩,农村庙会风俗文化红红火火,市民文化消费异彩纷呈,“农工商贩,抄写绘画,家蓄而人有之”。5
    第三,追名逐利心理。文人逐名,商人求利,大抵是可以理解的。许多人以能得到名文显士之文字而荣幸,于是不惜一切去求索。吴县学士袁飞卿曾说“死而得文君铭,可不死矣”。6文征明为人作文坚持的原则是“独书生、故人子属,为姻党而窘者,虽强之,竟日不倦。其它即郡国守相连车骑,富商贾人珍宝填溢于里门外,不能博先生一赫蹏”,一些人不甘休罢,则“为募书生、故子人姻党重购之。以故先生书画遍海内外。往往真不能当赝一二”。7陆容对当时社会上购文者追名逐利的心理很较为深刻的描述:“古人诗集中有哀哭悼之作,大率施于交亲之厚,或企慕之深,而其情不能已者,不待人之请也……盖卿大夫之丧,有当为神道碑者,有当为墓表者,如内阁大臣三人,一人请为神道,一人请为葬志,余一人恐其以为遗已也,则以挽诗序为请。皆有重币入贽,且以为后会张本,亦有士未通显,持此归示其乡人,以为平昔见重于名人。而人之爱敬其亲如此,以为不如是,则于其亲之丧有缺然矣。于是人人务为此举,而不知其非所当急。甚至江南铜臭之家,与朝绅素不相识,亦必夤缘所交,投贽求挽”。8这种购文心态对文化作品商品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明以后,作为士人经济收入的一种形式,润笔长期存在。清初,病危的钱谦益,利用黄宗羲的文笔与自己人的名气,三篇文章所得的润笔竟达三千两白银,这三篇文章是墓志铭、诗序和庄子注序。9清中期,郑板桥以其极赋浪漫与传奇,将明代“江南四大风流才子”的收取润笔之风弘扬。近代章太炎等一些诗人画家靠润笔收入者不乏其例。润笔是读书人凭借其知识及智慧所获取的劳动报酬,其收入是正当的,也是应当倡导的,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当然,在其实施与操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消极和邪恶东西的交织在一起,特别是入仕的士人,极有可能与政治斗争纠缠在一起,嘉靖年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杨一清就是因被告收宦官张永金玉,并受张永弟张容“润笔”,为张永写墓志铭而罢官,此后郁闷而终。10同假冒危劣商品一样,赝品充斥文化市场,这是另当别论的。
    试析明代的润笔
    彭勇
    内容摘要: 润笔是为酬谢别人给自己写文作画的财物,明以前就已存在,但由于明代科举取仕,尤重文章,文官(士)长于作文,武官(生)亦有重文倾向,使明代的润笔现象非常突出。明代的润笔明初属个别现象,到中后期逐渐形成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收受到公开索取,且为当时各阶层士人和百姓所普遍接受,应酬性文体形式也日趋多样。明代润笔是明代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对润笔现象略做剖析,认为对明代润笔的研究将有助于有一个侧面考察明代文化发展状况、社会风俗变迁和商品经济的水平。
    关键词:明代 润笔 文化消费
    An analysis of remuneration of Ming dynasty
    Abstract: Remuneration had become a kind of payment for an article or painting written before, while it was much more paid attention in Ming dynasty. Because scholars at that time were good at writing and painting, seeking for remuneration had become common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had great effect on the following times. In this anticle, the author in the ways of cosumption economics makes a point that the research of remuneration of Ming dynasty will help us to inspect the cultural conditions, social customs and commerical circumstances etc.
    Key words: Ming dynasty Remuneration Cosumption Economics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