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不讲大道理了,就回过来说,你这些钱,你去吃啊,去穿啊,去玩啊,你总而言之,奢侈消费吧,我想对发展消费,发展服务业还有点贡献,对不对?明朝还有一个问题,大笔的钱却是藏在国库里,或者官僚的家里,不肯拿出来。这个事情今天我敢于这样说,因为真凭实据在手,为什么“在手”,等到明末农民进了北京抄家的时候啊,露了底了。这些人临到死都不肯拿出钱来,结果呢,最后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正月初一的时候,崇祯皇帝召集大臣,说形势紧张,那大臣问他,说国库里还有多少钱,崇祯皇帝脸色很难看,说国库这个事情,我不能告诉大家,实际上他不肯动。到三月初的时候,义军进来了,因此急了,他就要大臣、亲戚、宦官捐钱,捐下来怎么情况呢?只有两家人家各捐一万,大多数都几千,太监的头目叫王之心,据说最富了,传说他有30 万,死活只捐了一万,一个大学士叫陈演,他说我平时很清,一个钱没有,所以一毛不拔。等到李自成抄家的时候,就这个一毛不拔的人先是把四万两银子送到大将军刘宗敏的家里,想蒙混过关,结果呢,他家里的佣人揭发,说不对,他家里还有,军队一抄,抄下来多少呢,还有银子四万八千两,加上黄金一百六十两。这个太监头目抄出来现银十万两,加上其他各种古董加起来,三十万两的白银,家财是不错的。皇后是苏州人,姓周,她的家里抄出来白银是五十一万两。所以总共农民军在北京抄了多少?这个数目呢,是这样。刘宗敏上交给李自成最高是一千万两,其他将领都没有高过,所以我估计高过这个数字,这北京实际抄到的数是两千万两白银。现在回过来国库里的,国库里的清清楚楚,有一个户部,户部就是财政部,财政部当小科长的人姓赵,他最清楚。他说李自成把国库里的那些银子全部搬到西安,用驴,用马车搬的,他一车一车看,看下来,万历八年以来国库里的底银始终没有动过,总共多少呢,他算下来是3700万两白银,还有黄金,黄金是多少呢,黄金是一百五十万两,一百五十万万两按一比十计算,大概我们说,这样看起来至少总有四、五千万两,四、五千万两再加上前面的2000万两,大概我们数目是六千万到七千万两,大家看,六千万到七千万两也就是弗兰克说的三亿两千万两的多少,三分之一。我有一点感慨,想读给大家听。出口贸易得来的白银,既使哗哗地流入,绝大部分没有掌握在民间。即使是务农的、纺织的、贸易的,辛辛苦苦攒来的白银,实际上都被各种名目的赋税摊派收取了。白银的诱惑,极大地刺激了当权者的贪欲。 王家范:为什么,因为白银不光具有流通的价值,还有一个功能,容易储藏,所以到了白银时代,官僚层的贪欲是实物经济时代所无法比拟的。明中朝以来,无休止的权力斗争,皇族带头,上下经商,官商勾结,都跟白银的巨大的诱惑相关,白银的权力化,权力的白银化,所以从明中叶开始,直到清亡,除了顺治跟康熙前期,跟雍正一代比较收敛,其他的我们可以看到,贪污、贿赂的规模是一拨比一拨扩大,官场腐败,人心不古,吏使每况而愈下。连崇祯皇帝都大发牢骚说,假如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大明就有救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白银资本还有另外一种作用,把朝廷上下熏得晕头转向,一点感觉不到地下的岩浆运动,因此一旦“井喷”,急来抱佛脚,来不及了。所以我在这一段历史中间提出来一个悖论,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这个悖论是什么呢?大家看,何以看起来如此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大明王朝,忽喇喇大厦倒塌。 明末清初人对这个历史悲剧,这真可以说:想说,说不明;想道,道不清,最后只能悲愤地说,这是天意,是老天要灭了大明。但我们(相信)现代科学的人,谁相信老天是有意志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另外一种老天的惩罚,却降临到了大明王朝的头上,这个老天惩罚是什么呢?自然灾害。 王家范:从明朝的中期,大概嘉靖、万历开始到康熙中期,这样一百多年,亚洲的东亚大陆碰上了一个自然灾害期,这个自然灾害期专门有一个名词,叫“小冰河期”,这个冰河期高峰在什么时候呢,正好是崇祯在位的17年里最厉害。它的主要特征是旱,旱了以后来蝗虫,我们都是这样,一大旱,蝗虫就来了。接下来一个东西是瘟疫。在这种情况下,又是穷民之变化为盗,不可得也。这段历史大家都知道,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屡打屡扑、屡扑屡起,其实崇祯11年左右, 这些起义差不多灭完了,我们看姚雪垠的小说就知道了,失败之后,李自成躲到商洛山,只剩下十八骑,这个十八骑的士兵最后在崇祯的12年到13年,突然进入河南,一进入河南以后,一下子几万,几十万,最后到了将近百万,整个河南七大战役打下来,就是西安,西安打下来就打北京,河南是他很重要一块地方,为什么道理,那种情况下面,要多少农民起义战士就有多少。好了,这个故事讲完,我现在读一下我最后的一些感慨。读了那么多年的历史,还是有不少困惑。 王家范:许多事情很难用一定、必然这样的哲学大字眼来判断和预测。每一个王朝,大的两三百年,从王朝的中期起,总有神经过敏的知识分子出来叫喊,世风日下,国运岌岌可危,像唐代的安史之乱,像明中后期那样,怪事连连,感觉很不好,但是四五十年过去,甚至长达七八十年,天也没有塌下来,说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说不可能,突然起来发生得让人手足无措,惊心动魄。所以啊,西方有位社会学家说,社会是一头狡猾的动物,不容易捕捉,不容易抓住。我觉得我们中国古人经常说的那个治国名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现在有这个西方社会学家说话,我们算是有点理论根据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这边呢,有一些网友的问题,希望和您来交流一下。 王家范:网友也有问题,好。 主持人:对。第一位网友的名字呢,叫做“阿房宫的小丫鬟”。她说,前人曾经说过中国文明造极于宋,想听一下您这位中国古代史的专家对此是否认同? 王家范:这位网友看的书真不少,因为这是我们的寅恪老,陈寅恪先生的一句名言,我仔细想过,深为佩服。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大概中国的古代到宋是高峰,我说的话比他难听,宋以后啊,明清就下流了。 主持人:能不能请您继续给我们讲讲下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下流? 王家范:其实呢,从表面现象看,我的感觉是这样,到宋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都正正气气,程朱理学,就是王安石、司马光,两个人,政见有严重分歧,但是两个人都讲尊重对方,都讲人格,都不来小东西。王安石死的时候,司马光专门要朝廷下一个表彰信,也就说那个时候把人格,把人品,把一个知识分子做人的道理看得要比其它的重。政治分歧可以的,但是政治分歧不应该影响人跟人之间的尊重,这叫文化。明清以后,知识分子的样子真的是不行,我也想过,不行是不是人不行?那这里有一个问题,今天隐约地感到,时代变化了,明清以来商业资本发展了。所以一些西方人对这段历史非常重视,说你们中国不必学西方,你们按自己的规律走下去,你们资本主义比我们厉害。我想,这不叫资本主义,叫商业资本主义,不是工业资本主义。中国的商业资本主义,城市里边它表现得很活跃,商业资本,白银,钱财,是好事,因为有这个才能发展经济,但是对知识分子的良心、人品,它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我认为明清的下流,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经不起物质的诱惑。 主持人:好,谢谢王家范先生和我们的网友进行交流,接下来呢,请我们在座的同学提问。 提问1:王教授,您好,我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的硕士研究生。说到明朝的话,我不得不想起一个人,那就是张居正,然后黄仁宇在他的《万历十五年》就谈到张居正之于明朝非常重要,他说的一句话是“世间已无张居正”。那么我想,今天谈的一个问题就是,您对张居正是怎样评价的,而且在当下社会,像张居正这样的铁腕政治家,是不是有一定的存在的需要或者意义?还有一个问题,当然是假设,当然您刚才谈到就是您非常讨厌假设,因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那我还是不得不想假设,向您问一个问题,倘若张居正是生活在崇祯年代,而且崇祯没有杀袁崇焕,那么是不是明朝的危机可以往后后延几十年。谢谢。 王家范:真不错,而且非常有想象力。我先说他最后问题,最后问题他设想,崇祯皇帝文有张居正,武有袁崇焕,两个人左右手辅助崇祯皇帝,是不是明朝的情况就不一样。张居正呢,我们都承认是一代名相,是个强人,是个能人,行政的管理能力,魄力、胆识,都没有话讲,但是我还补一句,他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他能成功,有特殊的原因,因为隆庆(继位)很短,有小皇帝万历上来,万历的妈妈,老太太非常信任张居正,张居正又靠了一个重要的宦官,叫冯宝,所以有这两个后台,所以他做事情敢于泼辣,做得非常泼辣,在当时来讲是一头猛牛。但张居正最后失败了。这个失败不只他个人命运,他个人命运是在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在前,万历长大了,亲政了,有人告发张居正如何如何,小孩子呢,对他这个老师呢,心怀仇恨,就当年管得他太厉害了,所以这一下子狠狠打击他,就抄家,(算是)还没有鞭尸。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张居正这样一种改革,实际上在当时短时间看是有效的,积下的问题一大堆,特别是一个官僚集团已经渐渐形成了,它有很多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张居正都是碰钉子的,所以张居正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这样说。他成功了,他有成功的经验,跟有非常难得的多个政治资源,抓住机会,改革一下;说失败,他因为积下的怨,可以说今天不爆发明天爆发,明天不爆发,后天爆发。关键问题是什么呢?中国所有的改革,我指古代的,最后都要决定皇帝。崇祯这个人对人不宽厚,疑心病很重,所以我估计张居正在他那里的话,说不定崇祯早就把他干掉了,说这个家伙太猛。我只好这样回答你的问题,不可能有大的回答。 提问3:王教授,您好。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你刚才说到宋朝灭亡的原因,我想宋朝,我觉得它好像应该说,比起明朝来说,它的这个腐败的那个程度好像应该说是不如那个明朝这么严重,但是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最后都是不能够逃脱被那个少数民族灭亡的这个命运。你能不能谈谈就是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是不是最终决定一个王朝命运的是它的那个军事力量,而不是它的经济实力,或者说是其它的一些原因。好,谢谢。 王家范:这问题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因为每个王朝的灭亡啊,我们现在通常讲王朝周期率,具体拿到每一个王朝,特别大的王朝灭亡,各个王朝灭亡情景和突发因素都不一样。宋朝是一个很文弱的朝代。它汲取五代沉痛的教训以后,对武将进行控制,我们叫“杯酒释兵权”,以后对军队的管理,采取各种制约的办法,军人黩武,搞政变的可能性很小,军队是被管住了,这非常成功。因为历史上,以前,往往是军队搞政变,导致政局动荡不稳。宋朝,赵匡胤两代皇帝成功的阻止了这个问题。第二呢,对经济总体上说他干预很少,文化大概很繁荣,在宋朝明显有一个问题,它文了以后呢,有点懦弱的味道。就说日子过得很好,也欢喜看诗,也欢喜写词,不希望乱,不希望打仗;假设打仗的话,能不能花几个钱摆平了嘛,最好了,所以你看看,多次的有和议的问题。最后不行。这里有一个普遍的(问题),你说的冷兵器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在历史上,并不是先进的民族一定打败落后的民族,往往是野蛮的民族打败了先进的民族,特别在冷兵器时代。你看辽、清,后来的蒙古,都是这样,它实际上是处在社会发展阶段比我们稍微落后一个阶段,但是这个阶段民族特点是什么,第一,全民皆兵,农耕合一。整个一个部落既生产,又打仗,拉起来就打,停下来就生产,那我们这个王朝,弄起兵可不容易了,而且好久不打了,所以一打就输掉了,所以各王朝灭亡的原因,可以细细想,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大概只能回答你这个问题了。 主持人:好,谢谢。那最后王先生,想请问您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给我们说一些话,结束您今天的演讲。 王家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家范先生今天带给我们的演讲。刚才王先生演讲的时候,有一句话我记得特别地清楚,就是我们要去关注那些经济发展背后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那大家总是说沿袭历史会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会给我们经验,会给我们教训,其实我想今天面对同样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也应该记住这句话,去关注那些经济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再一次谢谢王先生,也谢谢我们在座的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