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高度重视适应21世纪需求、富有时代气息的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2004062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学术交流网 黄安年 参加讨论
[2004年6月21日说明:本文为6月19-20日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为纪念美国史、日本史、拉美史三研究室成立40周年而举行的《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讨论会准备的论文稿,6月17日首发于学术交流网,20日又略作增补。]
    开展适应21世纪需求、富有时代气息的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迫在眉睫,需要引起历史界、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之路的需要;是适应全球加快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进程的需要;也是改革和发展世界史学科和教学体系的需要,还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普及世界史教育和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需要。
    (一)
    我们强调高度重视适应21世纪需求、富有时代气息的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还鉴于近些年来我国20世纪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出现了弱化的趋势并有所发展,而某些行政主管和学术主管部门缺乏清醒认识和忧患意识,沉醉于各项“学术政绩工程”之中,这种情况越来越令人担忧。
    笔者以为这种弱化趋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设置中,近年来世界历史课程一度从规定必修课程改为只规定准备选报高校文科的学生必修课,其他学生则为一律选修,而一旦改为选修,选报理工科的高中生几乎没有人主动选修世界史课程,加上世界古代史部分的内容早就从高中世界历史课程中被删除,其结果将导致新世纪初中学生和年轻人有可能面临新一代“球盲”的危险。对此,笔者在学术交流网上已有多篇文章论及。本世纪初,一场历史教材编写的大辩论和强有力的历史课程改革虽然从指导思想上扭转了这种趋向,但是它的负面的后续影响已经显现。需要指出,在论及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时如果将普及教育这一领域排外在外是不完整的,我门的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应当高度关注普及教育中的世界史教学。
    第二,在不少高等学校的历史系教学计划调整中,在教育主管部门错误指导和干预下,过多压缩了基础课程,将原先规定的世界现代史和世界当代史两门基础必修课程合并和压缩为世界现代史一门必修课程,教学量减少了近一半。从而在教学课程体系上使20世纪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受到了严重削弱。这一严重后果不仅严重影响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基础知识,而且对于世界现代史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迄今为止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第三,20世纪世界史课程的教学体系尚未健全,尤其是从全球整体史学和适应面向21世纪需求的角度来构筑20世纪世界史的框架还不成熟。有的世界现代史或名为20世纪世界史虽然力图体现20世纪全球化的整体发展进程,但是从内容和结构上还难以体现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发展,教学体系和结构没有创新式重大突破,许多高校的20世纪世界史教材大同小异,却一版再版以求应对扩招,但说不上与时俱进,这使得专业历史系学生的世界现代历史的基础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时代特色。笔者在《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史》一文提到“多年来世界现代史教学和研究使我们深切感到建设好当代世界史务需革除现存的四个弊端”“弊端之一,没有很好地体现整体世界的历史。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史应当充分反映当今寰球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的统一’进程”、“弊端之二,没有很好地坚持实践标准”、“弊端之三,没有很好地坚持生产力标准”、“弊端之四,没有很好地反映战后历史划时代变化”。文章强调“时代要求崭新的当代世界史研究”,提出“历史行将跨入90年代,愿一部富有时代气息的当代世界史能及早奉献给面向90年代的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光明日报》1989年1月4日),90年代中期以来笔者又在多篇文章中论及20世纪世界史的建设的迫切性。
    第四,目前不仅中学历史教师队伍中从事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人材严重短缺,而且在相当多的高等院校历史系教师队伍中,出现从事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研究和教学队伍比例失调的“偏瘫”或失衡现象,世界史教学和研究队伍严重萎缩,这种情况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强国发展的需要。以至有些重点高等院校历史系的世界史教学和研究队伍难以为继。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为例这两年在杨玉圣、杨宁一、刘北成相继离开了北师大历史系后,从事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仅剩5人,就人数而言创自两个教研室成立以来的最低。
    第五,作为培养世界史研究高级人才队伍的博士学位点和博士生远比中国史的要少,原来的世界近代现代史和地区国别史两个博士授予权单位,合并为一个,同样很不利于世界史研究队伍的建设和后续发展。与此相关,在教师高级职称的评定和提升方面,世界史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笔者2003年3月10日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了《关于20世纪世界史的研究——与世界现代史研究生座谈提纲(1997年11月12日)》一文,阐述了20世纪世界史研究的基本观点。其中提到在20世纪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中要特别重视解决好十个问题:一. 坚持实践第一标准;二. 坚持社会生产力标准;三. 坚持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规律;四. 准确把握20世纪的时代特征和主题;五. 探索反映时代特色的学科体系;六. 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七. 重视和跟踪对当代世界问题的研究;八. 加强对全球性问题的研究;九. 加强科研基本功训练和科研手段的现代化;十. 教学与研究相互结合,提高与普及相互促进。
    笔者在1997-1998年间主持编著了《世界大通史》中的当代世界部分三卷,共220万字,该三卷分别为经济卷、政治卷、社会思想文化卷,根据刘宗绪等总主编们对于整个世界大通史的编写指导思想,结合当代世界实际,笔者提出世界大通史当代卷部分应遵循的七条原则:
    1.体现全球化趋势加速和多样化发展加强相统一的特色
    2.体现广义意义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终极检验标准
    3.体现社会实践是检验当代历史发展客观性和科学性唯一标准
    4.体现当代世界和当代历史学的整体和综合发展趋势
    突出跨世纪的时代主潮流, 从全球角度高度涉猎包括中国在内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政治格局变迁和国家兴衰、各类社会制度变化、社会集团和生活、各类思潮和宗教流派,多样文化和艺术等各个方面
    5.体现宏观综合研究和微观深入考察的统一;学术性和通俗性的统一;综合论述和历史发展的统一
    6.体现与大世界通史总体思想、构思和体例的协调及当代部分的特色相统一
    7.体现国内最新水平, 反映国外的研究成果, 继承和开创相统一
    在1999-2002年围绕中学历史教材课程改革的大讨论中,笔者就当代世界史总体框架的思路进一步发表了看法,在《评人教社《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 130例质疑引发的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年第7、8、9期)一文中,笔者提出“评论不易,编著尤难。编著一部高质量的、富有时代气息的、符合跨世纪需求的、科学性与知识性统一的20世纪世界史教科书难度很大。编著符合普及教育需求的高级中学世界现代历史课本比高校教材更难。它要求深入浅出地概述20世纪多样化统一世界的历史演变,如实地阐述本世纪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进程,帮助跨世纪的我国青少年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正确认识民族主义、正确认识国际关系、正确认识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信念,立足“国情”、胸怀祖国,了解“球情”、放眼世界,服务人民、报效社会。”
    个别学术权威对于笔者所论的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观提出了质疑,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0·26”的专家会诊会上提出:“灌输以‘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多元化'的思想和知识,我认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还称:“如实地阐述本世纪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社会思想多元化的进程”“依据这种观点编写教材会出大问题”。针对这些观点笔者做出了回应。笔者提出:“要不要了解符合20世纪世界的‘球情’?我们显然不能要求行将过去的20世纪世界的‘球情’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而是要立足‘国情’,了解‘球情’,服务于‘国情’,不能按照主观臆想来勾画‘球情’,排斥对‘球情’的如实了解。当然对于‘球情’的理解见仁见智。”“难道阐述20世纪全球经济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服务不可以吗?难道世界人民反对两次世界大战,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和全球政治民主化进程无关吗?难道反对世界上的法西斯暴行,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反对单极世界,主张政治多极化、主张建立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全球政治民主化进程无关吗?难道社会主义国家自身不要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吗?难道反对将西方的价值观强加于人,主张世界是多样化的,世界上的意识形态也是多元的,有什么不妥?前不久总书记不是号召学术思想界、理论界加强对四个如何认识的研究吗?这四个如何认识中就有三个如何认识是直接关系到如实研究‘球情’的。至于如何概述‘球情’,本是学术讨论问题,大家都有发言权,怎可动辄就用‘出大问题’来指责人呢。” (《学术批评与非学术因素----质疑人民教育出版社“10·26会诊”》,《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3、4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1、6期)
    现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争论已经过了三四年,如何建设21世纪世界现代史仍是说不尽的话题。为了建设好适应21世纪需求富有时代气息的20世纪世界史研究和教学,笔者再次着重强调以下两点:一.突出阐述20世纪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进程和规律性现象;二.突出关注20世纪世界史研究和教学的资源和信息多元化、网络化。
    (二)
    关于阐述20世纪全球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进程和规律性现象
    一.20世纪世界史的学科体系要立足求真务实、学术创新
    20世界史应突出全球性、整体性的历史考察和研究。那种国别+地区+时段的阐述法并不能准确表述20世纪历史发展的完整进程。那种以两大社会制度体系斗争和发展史为纲,突出意识形态挂帅和深受冷战思维影响的阐述,也不能准确和全面反映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全貌。那种传统的世界现代史和世界当代史教学偏重于政治和国际关系史的叙述,忽略了经济和科技发展及思想文化演变的阐述,难以适应21世纪全球发展的需要。依笔者之见,20世纪世界史的研究需要求真务实、学术创新,需要对现有各个20世纪世界史的学科和教学体系的表述进行梳理,取其精华,依据20世纪“球情”,进行求真务实创新式的探索。
    二.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以来的世界史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史学界有着不同的见解,比较普遍的有20世纪初开端说、1914年开端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开端说,以及十月革命开端说的学术争论,现在人们越来越多认同20世纪初开端说。笔者所著《二十世纪美国史》是以1898年作为美国现代史开端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笔者所著《当代世界五十年》一书则提出“1900年以来世界现代历史”的见解(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在笔者和刘宗绪教授合著的《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中更系统阐述了“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取20世纪开始说”的见解。(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在前两年审定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时笔者进一步强调了坚持这一观点的科学性,并主张这一讨论是学术争论,应汲取苏联的历史教训,不要将学术问题政治化。依笔者之见20世纪初开端说更能准确地反映现代世界的发展轨迹。
    第一,20世纪初开端说体现了从近代工业化到20世纪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历史轨迹,反映了由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表现了由农村社会生活到城市社会生活的历史演变。也突出了自19世纪晚期以来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来龙去脉。
    第二,20世纪开端说体现了经济组织结构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组织的发展,突出了现代企业组织的兴起和发展。而没有垄断组织的兴起,没有现代企业的兴起和发展就谈不上20世纪的历史发展。
    第三,20世纪开端说表明了若干重要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没有现垄断组织和代企业就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现代社会主义运动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诞生。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以十月革命作为近代和现代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并不能完整说明区分近代和现代世界历史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根源。
    第四,20世纪开端说不仅不否定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而且深刻揭示了十月革命的经济背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初步时间反映了20世纪政治演变的基本进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