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访谈 >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共双方地位的变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未知 张鹏飞 1210090403 参加讨论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共双方地位的变化
    姓名:张朋飞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学号:1210090403
    内容摘要:从1931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从一个曾经被藐视的小党派,经过18年的艰苦抗争终于走向中国执政党的舞台,中国的历史以及社会性质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社会
    一.抗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铁路的爆炸声拉开了改变中国历史的一场战争的序幕,抗日战争由此开始。从广义上来讲中国的抗战从1931年9月18日来算到1945年8月15日共计14年,八年抗战只是狭义上从1937年的“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
    1931-1937,从国民党的政策上来看,主要是对内,也就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从当时中国执政党的角度来看,这种政策应该来说是一个执政党的必然选择。经过五次围剿后,可以说共产党以及红军已经奄奄一息,但西安事变的突然发生救中共与危机之中,这次偶然的事件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个人就西安事变这件事来看,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张学良和蒋介石这一将一帅的对比,张毕竟只是一介武夫,军人的血性与其父张作霖的血债把自己内心对日本的仇恨加以升华才做出如此冲动的举动。在当时的中国日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行为让所有的中国人对其恨之入骨。蒋介石也不例外,但作为一个领袖,其目光一定要远大,胸襟一定要宽广,客观的将蒋介石从对国民党负责的角度出发对日本的暴行一忍再忍,为的就是先平定中国共产党,做到“安内”而后再对付日本去“攘外”。
    西安事变的突然来袭给了共产党得以喘息的机会,所以日本的侵华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共产党的发展与壮大。从1937——1945年的全面抗战这段时间可以发现,国军在对日的正面战场上进行抵抗的都是国民党的正规军甚至有些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例如卫立煌的十四军在山西的的抗战,薛岳部参加的4次长沙会战以及王耀武的74军也就是后来在解放战争孟良崮战役中被解放军全歼的王牌74师的前身也曾为抗日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蒋介石的军事力量经过八年抗日,力量大大消减,而相对与敌后战场的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来说其任务相对较轻,而且通过许多历史书籍与电影我们不难看出在共产党这面对日进行抵抗的大都是民兵或一些游击队,而主力部队被划分成很小的单位分散在群众中,这样其主力不但可以保存,而且还可以很好的在群众中宣传革命。这样通过抗战的洗礼,国军力量大为消弱,而共军的军队力在从经过五次剿绞后的几万人到抗战后一举发展到一百多万,而且通过抗战中的思想宣传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从客观上这种群众基础无形中成为后来共产党取胜的杀手锏。
    二.解放战争
    
    
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的斗争终于迎来了最终胜利,于此同时世界发法西斯战争也最终结束,当苏联、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人民欢庆胜利并重建自己家园时,中国却迎来了又一次战争--国共内战。1946年内战初期,国民党通过抗战期间接受的大量的美国援助以及收编的日军及日伪装备拥有在数量和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相比之下共军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处于劣势,但它却有着打赢这场战争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像二战中美国和德国那样强大的装甲机动部队以及充足的火力与空中力量,更没有现在战争中使用的高精确打击的导弹技术与信息技术,所以在单一的陆军对抗的时代,人海战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而在拥有民心的共产党这一方来说在无形中就在军事力量上有了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一点在淮海战役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淮海战役中国民党拥有包括蒋嫡系部队黄维兵团在内的80万兵力,而且空中优势和充足的炮火支援;相比之下,解放军的参战部队大约有60万,武器装备大部分是缴获而来,而且缺少重武器和炮火支援,但是它却有40万人民自愿给解放军当后勤,所以在补给上解放军有这明显优势,也就是说加上后勤力量,解放军的总兵力应该有100多万,这也就注定了国军失败的结果。
    在成功粉碎国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国共力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国军兵力下降到三百多万,而且不得不进行战略防守,由于国民党统治区域面积大而且兵力不足只好采取重点防守的战略。此时,解放军力量大大增长,兵力已经达到280多万,而且建立了强大的炮兵与工兵,于是毛泽东抓住战机开始了反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百万雄师过长江后以锐不可当之势占领南京,虽然还有国民党的残余部队的零星抵抗,但就大形式而言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于是1949中国迎来了共产党执政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人民的呼声中建立。
    三.因素分析
    
    
纵观国共对峙的20多年,原本不可一世的国民党最后落了个兵败台湾的下场,而曾经被自己称为共匪的党派却稳坐了江山。通过以下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
    从国情来看:中国当时仍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执政期间资本主义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蒋介石那种美式资本主义制度毕竟不会在当时中国那种社会形态下建立。
    从民心向背来看: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而在当时中国劳苦大众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地主资本家的数量,所以大多数人民投靠到了代表农民工人利益的共产党这一边。
    从指导思想来看:中共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又有毛泽东将其中国化并成功地运用到革命建设中来,而国民党没有一个坚定一致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许多上层领导者思想腐化,导致国民党内部混乱。
    从军队素质来看:中共领导的解放军有着良好的纪律以及朴实的作风,军官与士兵同甘共苦,加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士兵们士气高昂,战斗意志强。相比之下,国军军队贪污受贿成风,军官腐化使得军队纪律松散,士兵厌战,成了“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的现象。
    彼得大帝可以带俄国走进世界强国之列,拿破仑可以改变整个欧洲历史,所以一个领袖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可小视。就蒋介石与毛泽东来看,蒋的领导才能与用人能力和政治远见性远没有毛泽东目光远大,而且蒋的心肠要比毛泽东软很多,做为一个政治领袖这是致命的缺点,就领导才能来将蒋就更不能与毛相比,观之,他没有毛那种可以作出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豪放魄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