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宋 邵雍 《观物内篇》十二:“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回望2007年的历史教育,我们应以何观之?透过关键词,让我们去回味这一年的历史那些事。 1、有效教学——及时雨 代表事件:2007年一月《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出版。2007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历史有效教学的讨论铺天盖地,其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的出版带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没有深奥的理论,然而在精彩的实践案例中凸现历史教育的人性关怀。有效不仅是有效率,更是有人性。有效教学关注的重心仍然倾向于教师的教,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地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学习什么样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以及怎样学习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2、历史教科书——任人打扮的姑娘 代表事件:上海历史教科书事件——苏版历史书遭停用。.2007年九月,《南方周末》报道了以标题:“上海版历史书遭停用:或成最短命教科书”的文章。这是继去年上海历史教科书事件的又一风波。英格兰埃克塞特大学教育学院Jon Nichol和Kevin O’Connell教授在分析对比来自世界13国家的历史课程后得出了压倒一切的结论是,历史课程是一个政治建构:历史课程是为了培养现代公民所需要的素养。〔1〕教科书风波再次让我们思考我国历史教育的目标。既然是公民教育,到底是“小公民”?(狭义上的,国家认同。)还是“大公民”?(广义上的,国家认同和公民所必要的思维的素质。) 4、退出——集结号 代表事件:赵教授发表“我为什么退出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公开信,宣布退出理事会和全国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赵教授一直提倡:历史与社会的课程本质是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行动,依据历史学科的价值,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领会的历史文化体现出来。这就是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而这一次,赵教授以实际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主张。组织可不可靠在乎于组织是否在真正履行自己的责任,一个学术协会当以学术为重,否则可能会殃及鱼池。 5、研修——练好功夫 代表事件:2007年秋季教育部历史新课程远程研修。课程改革是一个美丽的梦,同时也是一条尚未修成的公路,而教师就要上公路开车,而且原来是开摩托车的,拖拉机的,开火车的,现在统统改为开汽车。结果,我们都需要学开汽车,上路再说,而不能等——等上面提供辅导书、秘笈、等上面下命令;停——静观其变;而是要听——参加研修,听听专家、优秀教师怎么说。看——看看别人怎么做,看看书;思——反思别人、自己做得好不好;问——学问学问,不懂就问。在新课程下,每个人都需要学习,而且专家学者,教师不可能单打独斗,而是合作学习,在互相观摩、分享和学习中共同成长。 6、高考——历史不能承受之重 代表事件:2007年高中新课程首轮新高考。在步入课改三年来,人们不断在争论高考的指挥棒和课改的关系。高中课改真能摆脱高考的“紧箍咒”吗?在目前缺乏公信力的氛围里,如华南虎事件,大片《集结号》、《投名状》所反映出来的社会信任感的缺失。高考似乎是唯一的一根救命草根,有时就是因为规则本身比它的内容更重要,因为人们不知道没有了它之后世界会变成怎样子,起码我通过自身的努力我还是能够考上大学,我能够看到希望,而不是再努力也是徒劳。然而作为一种评价的方式,它不是万能的,高考与发展性评价相矛盾吗?这是很难证明的命题,但是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信念是每位教师应该去追求的。 7、假设——反弹琵琶 代表事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历史能否假设大讨论。历史能否假设?假设历史能否应用到历史教学?进一步来说,什么样的历史假设才是符合历史学科的?这些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历史学者和历史老师。比如“假如是齐国统一了中国”这个假设,有位历史学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力来叙说齐国统一了中国后中国会怎样发展。假设历史不是戏说历史,为什么学习历史?因为我们几乎必须要获得使用人类经验的实验室。而真实发生的历史是这个实验实的一部分,当我们反过来假设某些历史不是按照原来的路子走时,我们可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更全面地把握,而且想象能力也是历史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能力。 8、求真求实——难以跨越的卢比孔河 事件代表:历史教学求真求实讨论。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这毫无置疑。然而真实就那么容易确定吗?历史是由一连串的事件所组成,而这些事件的意义确是历史研究反复不断加以分析和阐述的。每个人的立场都是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性所带来的偏见,对于学术研究在存在不同意见的情况下,一份史料说一份话,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历史学习者需要发展什么样的技能?评估相互冲突的解释的能力。学习如何确认和评估有争议的解释是公民必须要具备的一项技能。学习历史无意去破坏忠诚和承诺,但它有教会评估观点,而且提供参与辩论和达成共识的机会。在求真求实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历史是肉感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规律和规则,以为发现事物背后的逻辑就抓住了事物的全部。 结语:王夫之 在《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中,“特以‘毋自欺’三字” 以警醒反思者。回望2007,令人反思的东西实在太多,捡拾上面几个贝壳,以作为07年藏留的记忆。在反思历史教育中,让历史科变得更有尊严,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甚至是中学历史课程的历史名词。新年伊始,在此祝愿历史教育的所有老师,博友们新年好﹗ 注释: 〔1〕Jon Nichol and Kevin O’Connell.History Curricula from Around the World for the 21st Century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Historical Learn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2(1), 95-10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