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莱坞大片《角斗士》中,古罗马角斗士大都是奴隶出身,艰难悲惨地游走于生死之间,不是杀死对手就是被对手杀死,但是科学家的最新观点认为,这些描述竟然都是错误的。 竞技角斗在公元1世纪时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娱乐形式和军事艺术。而角斗士在古代社会也是薪水高、地位高的“专业人员”,甚至连饮食都很奢侈。 美国“发现”频道报道称,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古罗马的角斗士都是经过高标准训练的高薪“专业人员”,是当时人们眼中的明星运动员。而且,竞技场里的角斗并非人们一直认为的“拼命杀死对方”,而只是通过展示各自的战斗技能来娱乐大众。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考古学家史蒂夫·塔克告诉“发现”频道说:“我们在研究文献资料和古罗马帝国的碑铭后得知,当时角斗士非常出名,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罗马境内路人皆知。他们极少搏斗,一般来说,两名对阵的角斗士在比赛过后都能活下来。” 角斗三阶段“不流血胜出” 塔克的研究重心是角斗士一对一对决时所使用的战术策略。他仔细考证了158幅描述古罗马时期的角斗士战斗情形的画作的艺术品,然后又将它们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击剑指导书籍以及军事艺术品进行比较。 根据塔克的说法,将中世纪的击剑书籍与角斗士艺术品作比较意义很大,因为这些作品都是描述一对一的战斗,而且中世纪武士的披甲和武器与角斗士所使用的相似。 塔克表示,每场角斗一般分为三个评估阶段。第一阶段是“初步接触”,两名角斗士必须灵活地移动双脚,前进、充分挥动武器,完成一击。第二阶段则从其中一名角斗士受伤或者处于下风时开始,这时主要看角斗士如何后退,拉开自己与对手之间的距离。第三阶段到来后,角斗士会扔开自己手上的盾,开始进行徒手搏斗。 塔克表示,这些动作可以概括出角斗的目的:角斗的目的并不是杀死对手,反而正如古罗马诗人所说的,是为了“不流血地胜出”。在三个阶段都表现突出的角斗士就会被认为是一名优胜者。 角斗安全第一 在古罗马时期,角斗士的主人必须花钱买下角斗士并且对他们加以训练,这是一项巨额的投资。根据英国罗马考古学会的负责人布赖恩·沃特斯的说法,这也许就是为何角斗士在场上不“拼命”的原因。 沃特斯说:“古罗马的议员、富商和君主并不愿意仅仅为了满足观众而让他们最好的体育明星互相残杀。” 西方军事文化起源 这一点也可以从角斗士的装备上得到进一步证明———他们总是带着厚重的头盔、盾牌、护臂和披甲。“如果角斗一定要以其中一人被杀告终,那么如此周到的保护毫无意义,这就等于给死刑犯穿盔甲一样荒谬可笑。事实上,角斗士的全副武装就是为了尽量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塔克还表示,古罗马角斗展示的是如何生存和在不造成自己或对方受伤的情况下胜出的艺术,这种角斗很可能是现在西欧的西方军事、武术文化传统的起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