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与“认罪” 1966年的春天,燕园就不很平静了。这种不宁静的氛围,除了北大“四清”运动留下的一些后遗症引发出的一些人事纠纷之外,最为直接的原因便是由讨论《海瑞罢官》和有关“清官”问题的争论。特别是3月25日戚本禹发表了《翦伯赞同志的历史观点应当批判》以后,一股愈来愈浓烈的火药气味就在燕园里蔓延开来了。此时,北大校园里响着揭发、批判翦伯赞的“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史学观点”的杀伐声,而4月16日《北京日报》发表了点名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的《关于“三家村”和〈燕山夜话〉的批判》文章之后,北大校园里所引起的反响和震荡就更大了。 5月14日,以康生的妻子曹轶欧为组长的中央理论小组调查组7人来北大“调查”。5月中旬,曹轶欧调查组在住地友谊宾馆与哲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