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中国史 > 访谈 >

叶秀山:学者首先还是要做学问(20060116)

http://www.newdu.com 2018-01-02 国学网 乌尔沁 参加讨论
叶秀山先生70岁了,他的职业化荣誉头衔有一堆:哲学家、美学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授、翻译家等等,每个头衔都跟学问有关,除此之外,叶秀山身上还有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京剧票友等等头衔。说到叶秀山先生是票友,不免有点委屈他了,因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20来岁的叶秀山就已经是北京大学京剧社社长了。我们从现在70岁的叶秀山的硬朗身段和清俊面庞看,他仍然一副天生的才子模样。
    叶秀山先生讲自己的智力属于开化得比较晚的,27岁的时候,他才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青少年时代的叶秀山并不十分哲学化,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投入了颇大的兴致,比如他跟京剧的渊源更是由来已久。叶秀山现在还认为,一个好的大学者,应当也是一个文化方面的杂家。比如俞平伯先生,比如李健吾先生,又比如郑振铎先生等等。
    叶秀山193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家里的独子,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总比表兄妹们差,所以常挨父母训斥。叶秀山跟着在上海做生意的父亲学会了看京戏,成迷上瘾后,还于1950年向京剧名角、名票学唱,名琴师还提携过叶秀山的胡琴技法,还帮助他调嗓子。少儿时代的记忆,至今影响着古稀之年的叶秀山,他总是以为,一个人的艺术细胞是需要从小扶植和培养的。
    叶秀山先生认为,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对艺术的爱好与自己从事的专业必定有着天然的有机联系。像搞美学研究,总要在一两个或更多艺术门类中达到相应的内行水准,否则你在这个学术领域恐怕是没有发言权的。叶秀山先生以自己的哲学研究为主业,同时也不偏废心爱的京剧、昆曲、书法、话剧和曲艺等门类的中国传统艺术。
    叶秀山先生说过,如果说,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品有永久的魅力的话,那么历史上伟大的哲学著作似乎也有那么一种永恒的魅力,因为既然它们都是以各自的方式捕捉人生的真谛,世界的本质,那么哲学著作和艺术作品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尽管科研机关不限制科研人员的作息时间,可叶秀山先生规矩惯了,按时上班下班,每天坚持到哲学所面北的九层书库尽的那一间四五平方米写作阁子间,它曾经是叶秀山先生十几年如一日的安乐窝。其实叶先生在京城东直门的家里也不是没地方,甚至在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美国麻省,也有叶先生的另一半家,妻子张金珠女士也常常惦念着要叶先生过去,但是叶先生顶多是去探探亲,仿佛就是割舍不下哲学所那巴掌大的阁子间。在这个曾经的小阁子里面,叶秀山先生孜孜不倦著书立说,于无声处写下几多惊世的文章。现在,这个曾经的小阁子间也没有了。
    在这个小阁子间,叶秀山先生还做了数量巨大的译文工作,他似乎一直在学习外语,英语、俄语、德语和古希腊语、法语、拉丁语等,同事开玩笑称叶先生是“八国联军”。熟悉叶先生工作写作习惯的人知道,叶秀山阁子间里没有电脑。他看的读的密密麻麻记的几乎全是洋文。在叶先生的阁子间上下内外堆放的都是书,仔细一看仿佛跟哲学直接有关的并不多,美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艺术学、考据学乃至经济学之类五花八门什么都有,还有什么《西方舞蹈文化史》、《电影美学史》等都摆在他的案头。
    叶先生在他的阁子间已经带出了3个博士毕业生,3个硕士生。叶先生阁子间简陋得很,一张旧桌、一把木椅,还有一张短小的堆满书的矮床,累乏的时候,叶先生就歪蜷在床上的书堆里打个盹儿。闭闭眼、歇歇手后,起来再接着看呀、翻呀、写呀的。总是没个完没个了的样子。过去哲学所科研人员不集中坐班的时候,你若来到九层图书馆尽头叶秀山阁子间附近,准保时不时能听见叶秀山先生翻看书籍时候的摩挲声。叶先生爱讲这样一句话:对于做学问,首先应当是喜欢,这个最重要了。
    最近一次见到叶秀山先生是他70周岁的时候。这一天,他正在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一间大大的研究室里给博士后上课。我们听过叶秀山先生讲课的人知道,叶先生讲的东西,都属于比较有意思的一类。有意思,在叶秀山先生看来,就是一种兴致所在。叶秀山的兴趣广泛,他也曾经会开车,会唱京戏,收集精典唱片,等等。但是所有兴趣爱好当中,叶秀山对于搞学问,更加专注也投入了更多心血。70岁的叶先生在他呆了49年的哲学所会议室里这样说,这个所成立50周年了。我应当是跟这个所一起成长的人。在学务学,这是我的兴趣所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目前我对中西两个哲人深深迷上了,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黑格尔。
    叶先生常说,今天,外面世界的诱惑比我们圈子里面的诱惑大得多。我作为一个学者,自己的最重要使命就是:不管世事的纷繁复杂,社会的治乱,都要以学术为重,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本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特别出众的人才,他们本来在搞学问上,是可以很有出息的。但是他们搞了诱惑更大的东西。我们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学问不可能分心。叶秀山为那些在学术上本来很有前途的人惋惜,很可惜失去了他们。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2月29日 第七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