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1978年开始承担研究生教学工作,迄今已历24年,共培养研究生57名,其中硕士生35名,博士生22名。20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研究生教学必须紧紧地为培养目标服务,落实培养目标,使研究生成为一个具有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具有高深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广博专业知识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此目的,我着重抓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人生观的培养。我认为如果能真的学会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观察历史、观察现实、观察人生,他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我在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着重抓了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阅读与思考:历史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作用,我认为不在于系统讲授历史事实,而在于指导研究生阅读和思考。教师的讲授应着眼于起导读作用。讲基本理论观点、研究发展水平、各派分歧意见以及值得思考的问题等等。指导的参考书要有精读、泛读之分:基本理论著作、权威的专业著作、原始资料文献要精读,其他一般参考书可以泛读。读书总要以我为主,边读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书上说的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尽信书不如无书"。不管论点还是资料,你认为好的、精彩的、有用的,就要下功夫记住,用以丰富和充实自己。遇到不明白的问题,首先要动手查资料,力求自己解决,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在解决不了再去问导师。研究生要养成带着问题查材料的习惯,这是研究工作必备的能力。 ◇◇研究生思想要敏锐,一搭眼就能发现问题。有一次,一位博士生发现一本书上写着:"人是有肉体又有精神思想活动的精灵,人的精神思想活动是区别于一切动物的根本标志。"他问我这个提法对不对?我说这句话上半句大概没有错,讲的是事实;后半句大概有问题。常见到西方学者讲,人是有思想的动物,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思想。问题在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还是凭空产生的?显然都不是,而是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来的。我说你去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吧,看看马恩是怎么说的。他查过马恩著作之后回来告诉我,说区别在于生产。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费尔巴哈"部分,特别强调人类生产活动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并不在有没有思想,而在于生产活动,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是"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我说你自己查到了,问题解决了,印象深刻,一辈子也不能忘。如果我告诉你,区别在于生产,而不在于思想,你也许如过耳清风,转眼就忘了。你对人类生产的认识不能停止在与动物的区别上,由此应该进一步想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既决定社会的基本面貌,也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读书学习要思考,经过思考才能举一返三。 ◇◇第二,读书报告与教师指导:如果说本科生应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那么研究生的培养则不应重复这种方式。研究生应以读书报告为主,教师指导讲评为辅;对硕士生,教师可适当多讲一点。研究生写完读书报告,并把它当众讲出来,教师一听就知道,好在何处,不好在何处,哪个问题未弄懂,哪里理论出错误,在什么问题上有新的见解,什么地方史实不够准确,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论,收效最大。读书报告既可锻炼研究生分析问题和组织问题的能力,又可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述意见的口才。独立工作能力的获得只能在学习和研究的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 ◇◇一次,有个研究生在讲述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时,提到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问题。我在讲评时着重指出了这个提法是不正确的。在政治经济学上,有"资本主义积累",也有"资本的原始积累",但就是没有"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累,靠的是利润;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的积累,靠的是暴力,如圈地运动、殖民地掠夺和国债制度等,都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创造前提。两字之差,查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三,指导论文写作。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三年学习的总结,是综合能力的检验。我对学位论文的要求极为严格,容不得半点马虎。研究生反映学位论文这一关是最难过的。 ◇◇我对研究生论文的指导,主要体现以下几项原则: (1)因才定向:根据研究生的特长和爱好决定选题方向,有利于研究生以后的发展,不要求研究生向导师的研究方向靠拢。特长是德语的研究德国史,特长是日语的研究日本史,特长是俄语的研究俄国史,特长是伊斯兰教的研究阿拉伯史,去过希腊留学的研究拜占庭史,对罗马较熟悉的、到过意大利留学的研究古罗马史,曾赴英国留学的研究英国史,如此等等。 (2)内容充实:一篇论文内容是否充实,关键在于占有资料是否充足。我国关于世界史方面的资料比较缺乏,只有根据占有资料多少决定选题。资料多能写成充实文章,资料少就没有这种可能。这是世界史学科特殊情况决定的,不得已而为之。 (3)理论坚实:学位论文的理论基础是最根本的。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贯穿全篇,决不能搞出唯心论、形而上学的东西。如果理论不正确,文章就不坚实,好比大厦建在沙滩上,一推即垮。记得一个研究生写论文,研究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社会变化,将经济领域的变化与非经济领域变化平列起来,什?quot;知识增长,各级教育水平提高,群众性政治参与,社会动员,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等全部都上来了。我说你这样罗列不对,他说这是"多线论",不是"单线论"。我说:"不错,社会是多维、多线、多层次的。但这些维、线、层次并不是单摆斧柯,平列起来的,而是有主有次的,有个决定性力量是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被决定的上层建筑尽管也有反作用,但那是第二位的。看问题不能不讲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讲主次就会陷入二元论和折衷主义的泥潭。" (4)中国视角:观察世界问题和历史问题不能跟着人家跑,人云亦云,而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即中国人的观点。西方学术界有强烈的西欧中心论的观点,某些大国又有大国沙文主义观点或霸权主义观点。在这些方面,我们不能不警惕。中国的历史资料比较丰富,其中有许多是记载外国的,如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和巩珍《西洋番国志》等,作者都是随郑和下西洋的人物,记其海外见闻,颇有史料价值。在指导论文时我经常提醒研究生要注意运用中国人记述的史料,体现当时中国人的视角。 (5)行文通顺典雅:文字表达力求简洁、明快、准确、典雅。我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比较严格。每篇论文都要精读,一字一句认真细读,从理论、资料、逻辑、结构、内容、文字上找问题,随时加眉批、旁批,指出问题,如何修改。全文最后下评语,提出十多条修改意见,供研究生修改参考。一般论文,我看过两三遍,提意见修改两三遍。最多的彻底推翻过四次,认真重写后才通过。研究生反映写论文和修改论文是最苦最累的,有的累哭了,有的累病了,有的累得头发掉光了,变成"秃博士",但也是学习收获最大的。 (作者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文版,第23-2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