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政变一直是历史学家研究的重点课题,关于这场政变的评价,至今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争议,尽管近代以来研究者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共识,但仍然有很多很大的争议尚待解决。无论如何,甲申政变是朝鲜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看,它对朝鲜的近代化是有很大作用的。 甲申政变的评价 关于甲申政变的总结和评价,历来是史学界的争论热点,尤其是对于其性质的论定,更是由于所处时代和历史观点的不同而众说纷纭。当时的朝鲜王朝政府对甲申政变持完全否定态度,将开化党称为“逆党”、“叛党”。日本学者早期亦多把甲申政变视为朝鲜王朝传统的年轻士族与外戚权贵之间的“党争”,并认为中日两国的卷入是“两国官方不明朝鲜政情而被利用罢了”。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第二任总统朴殷植则在其著作《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中将“甲申独立党之革命失败”作为第一章,将其视为韩国独立运动的开端。 到了现代,朝鲜、韩国和日本的学者在甲申政变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在不少问题上达成共识,但分歧也很大。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起初认为甲申政变是贵族阶级中的革新分子在外国(日本)势力的影响下发动的政治阴谋和宫廷政变,但朝鲜战争以后,这种看法逐渐发生变化。1962年出版的《朝鲜通史》将甲申政变定性为“朝鲜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第一次反对封建制度的运动”,“是一场不成熟的资产阶级上层改革运动”,这样评价道“诚然,这次改革运动极不彻底,但它是变封建朝鲜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尝试,在当时朝鲜社会经济落后的历史条件下,是起到了进步作用的,这也就是甲申政变的意义所在。”并认为“甲申政变也招致了清日两国势力向朝鲜进一步渗透的恶果”。中国大陆史学界的观点与《朝鲜通史》的观点大致相同。1970年代主体思想在朝鲜确立后,朝鲜史学界又将甲申政变的性质改为“资产阶级革命”,并延续至今。韩国史学界也对甲申政变高度评价,韩国历史学家李瑄根根据朴正熙时代的“国防史观”,称开化党(独立党)为“近代民族主义的先驱者”,韩国历史学家姜万吉亦在其著作《韩国近代史》中认为:“‘三日天下’虽然结束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是很大的,必须给予高度的评价。”但是随着韩国的民主化,甲申政变的负面评价逐渐增多。所以甲申政变的评价至今分歧很大。 甲申政变的意义 甲申政变是朝鲜半岛历史第一次资产阶级改革。它企图以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实现朝鲜的近代化,从而使朝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政纲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带有鲜明的进步性,反映了新兴的朝鲜资产阶级建立独立富强的国家的愿望,其开化思想也促进朝鲜的思想解放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它也为后来朝鲜的第二次资产阶级改革——甲午更张铺平了道路。但开化党采取的亲日态度以及与日本的合作,无疑是与狼共舞。这又在根本上违背了朝鲜民族的利益,所以它没有群众基础,得不到朝鲜人民的支持。如果政变一旦成功,将不可能带来开化党主观期望的朝鲜的独立富强,相反会大大加快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的进程。之后的甲午更张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总的来说,甲申政变推动了朝鲜历史的发展,是朝鲜近代化的重要一笔。 甲申政变也在近代国际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虽然违反国际法,图谋颠覆朝鲜政权,并且被清军打败,但是却在外交上反败为胜。日本透过这一事件同清政府缔结《天津条约》,实现了自己与清朝在朝鲜半岛的对等地位,进一步扩展了自己在朝鲜的势力,对内则养精蓄锐,准备与清朝在朝鲜半岛决一死战,从而使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成为必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