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枣庄 家乐 青铜镜是古代梳妆照容的生活日用品,是中国青铜器中自成体系、价值极高的工艺美术品,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萌芽于夏商,兴于战国,盛于汉唐,而衰于宋元,止于清末。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而著称于历史长河中。 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强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昌盛,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铜镜制造工艺也相应的有了新的进步。 西汉早期战争刚停息,经济较萧条,铜镜工艺缺乏创新,显得粗而不精,大都继承战国晚期铜镜风格,纹饰造型较为单一。至西汉中期,镜面渐大,镜壁厚重,钮为半圆形,敦厚平滑。花纹装饰受当时帛画、壁画、石刻等的直接影响,战国铜镜那种抽象的纹饰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新颖的草叶纹、星云纹、乳钉纹等。从题材上看,已趋于写实,内容与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羽化升仙、祥瑞辟邪说法相吻合。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条带式的铭文,都是祝福式的吉祥韵语。 东汉早期铜镜铸造工艺得到空前发展,纹饰繁多复杂,铭文内容出现变化,仙人祥瑞图案常出现,博局镜最为盛行。到了东汉中期,浮雕式禽兽纹和乳丁环带式装饰增多,博局镜相对减少,私人制作的姓氏镜大为增多,流行“君宜高官”“长宜子孙”等铭文,连弧云雷纹、夔凤镜、变叶四叶纹盛行。东汉晚期,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人民从宗教信仰中寻找精神寄托,有佛教色彩的浮雕神兽纹和莲花座纹饰逐步盛行起来。出现较多的兽首镜、龙虎对峙镜、浮雕重列式神兽镜及人物画像镜等,纪年镜开始增多。 西汉草叶连弧纹镜(图1):直径18厘米。圆形,圆钮,草叶形钮座外以回凹四方形纹包括,四乳钉相间有篆字阳文铸造铭文,两字为一词组,内容为:“心思、美人、毋忘、大王”八字。乳钉向外间饰四蟠螭纹和复花瓣纹,四蟠螭的造型纹饰相同,均作回首吐舌状,长舌上卷,两脚前撑后蹬,雄壮有力,十六连弧纹收边。草叶纹是汉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纹饰,此镜品相完整,纹饰精美,做工精细,为镜中难得的精品。 西汉四螭铜镜(图2):直径17.6厘米。高龟形钮,圆斜纹钮座,内区十六连弧环绕,外区四柿蒂纹环绕四乳钉,乳钉之间饰四蟠螭成弓形回首状,十六连弧形收边,镜体黑漆古沁色,古意盎然,为西汉早期铜镜标准器。 东汉日光对称单层草叶镜(图3):直径14.5厘米。圆形,圆钮,四叶纹钮座,内向十六连弧纹带。座外一个细线小方格和一凹面大方格,格内每边繆篆体两字铭,连读为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方格四内角为方形图案,四外角伸出双瓣一苞花枝纹,四乳钉及桃形花苞两侧各一对称单层草叶纹。此镜保存完整,局部有锈斑,纹饰精美,做工精细。 东汉神兽镜(图4),直径12.8厘米。圆钮,圆钮座。内区为流云纹衬地,有高浮雕人像和神兽组成的繁密图案。兽首作龙形或虎形,人像似为东王公、西王母、伯牙弹琴和黄帝,神兽外有半圆方枚带,每个方枚上有四字,全文:“吾作明镜,幽谏三商;配像世京,沉德序道,敬奉臣良;周刻无祀,百具作昌;买者大吉,生如山石;士至三公,于师命长。”缘内圈以波浪纹为地,饰浅浮雕神兽图案,外圈为卷云纹。 中国铜镜以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汉代铜镜铸造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