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 为墓葬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断代 丝绸是在故如甲木寺僧人第一次打开墓葬时就发现的,尤其是一块带有“王侯”铭文和复杂的鸟兽图案的丝绸,是青藏高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丝绸。考古学者一致认为,“王侯”铭文禽兽纹锦为墓葬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断代。丝绸残片为典型汉地经锦,长44厘米,宽25厘米,藏青底上织黄褐色纹饰,自下而上由三组循环纹样构成。其中,汉字“王侯”及其镜像反字在3世纪至4世纪和公元455年的尉犁营盘墓地和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也出现过,由此可知该墓葬的丝绸年代应为3世纪至5世纪。而有关学者通过对墓主人骨骼进行加速器质谱计C14测年(AMS),也将其断代为3世纪或4世纪初,与丝绸图案显示的年代十分吻合。 疑似茶叶: 可能是一种食物不是简单泡茶 随着墓葬的清理,惊喜接踵而至。当考古人员在一些青铜容器中发现像现在红茶一样的东西时,他们有些疑惑:这是菜叶子还是茶叶?如果是茶叶,怎么会有这么多呢?因为容器的底部都被这种黑色的东西覆盖了。“所以,这也许是一种食物而不是泡茶用的。”仝涛推测。如果真的是茶叶,它来自哪里?根据语言学家的推测,茶的发音,在藏缅语系中应出自云南。云南的确是我国最早茶叶的故乡,据文献记载,最早可以推到汉代,但是从考古学上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如果该墓葬中出现的东西真的是茶叶,那么它会将茶马古道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很大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发现不亚于丝绸。”仝涛说。茶叶来自云南的推测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古象雄国自然资料非常缺乏,很多东西依赖于“进口”。青铜剑的发现就证明这个地方与我国西南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意义: 填补西藏西部“前吐蕃时期”的空白 西藏阿里,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非常闭塞的地方,因为地处偏远、人迹罕至,与周围隔绝,都不会让人产生一种与其他文化发生关系的联想。但是故如甲木墓地的发现,让原先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基本上可以把它看作整个欧亚大陆文化圈里的一部分来考量。对于学术界而言,这一突破应该说是颠覆性的。”仝涛说。 而且,从时间上来看,它对西藏西部“前吐蕃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填补了西藏新石器时代到吐蕃时期之间的空白。西藏西部的考古工作开展较少,年代上存在相当大的缺环。在古格王国兴起之前的很长时期内,阿里地区处于吐蕃的统治之下,吐蕃时期的文献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记载,而吐蕃之前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之间,文献记载很少提及,考古上的材料也很罕见,考古学者往往只能采取模糊处理方式,将其归入所谓的“早期金属器时代”。最近10年来,考古学者在札达县北边皮央-东噶石窟寺的周边发掘了一些墓葬,年代为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400年左右。但此后到吐蕃时期仍是一片空白。故如甲木墓地的发现正好填补了这段空白,使年代链条更为完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