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当时,清军和义和拳民曾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国使馆,但竟然久攻不克。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清军总兵力保守估计至少2万;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外国使馆久攻不下,清军决定火烧英国使馆北面的翰林院,《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 第五,慈禧不自量力地对十一国宣战,外省督抚有头脑清醒者。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传统观点认为,此为与洋人勾结,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是卖国行径;而新的观点认为,此举起到保境安民之作用。而事实上,慈禧很快对贸然宣战后悔,默许了“东南互保”。 ![]() 第六,至于那份伪造的情报,前因后果是这样的。慈禧曾欲废光绪帝,另立端亲王载漪的儿子溥俊为帝,因为外国使团反对而未能如愿。载漪眼看儿子当不成皇帝,对列强恨之入骨。他的亲信便伪造情报,说列强将逼迫西太后归政光绪帝。嗜权如命的西太后,才不惜一切后果,走上宣战之路。因此,清军战败之后,西方列强提出“惩办祸首”。慈禧虽无恙,端王载漪被终生圈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