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八大功绩成就华夏始祖 厉山镇有一条老街,名“日中街”,街上商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如织……游客常常好奇,它为何叫“日中街”?据传,这是为纪念炎帝“首倡交易”的功绩而命名。 《易·系辞》中说:“神农以日中为市”。即,正午太阳当顶的时候,大家把多余的东西拿出来交易,通过交换各取所需。 至今,在随北一些乡镇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如今称之为白午集。 “但要说起炎帝的第一大功绩,应该是在农业方面,即‘始作耒耜、教民农耕’。”随州博物馆馆长黄建勋介绍,耒耜是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上端木柄,骨质或石质的耜是下端的起土部分。相传是有次炎帝上山采药时,看到一群野猪用嘴巴拱土,由此灵感迸发而发明了耒耜。 “别小看这把耒耜。”黄建勋表示,它使原始人类从刀耕火种到精细耕作,从游牧到定居,农耕文明诞生,成为其后人类文明的基点和源泉。 之后,炎帝还教先民垦渠凿井,浇灌农田;精作陶器,冶制斤斧;织麻为布,制作衣裳;相土择居,造屋建房。 距炎帝故里约50公里,有一处重要遗址——距今约6000年的枣阳雕龙碑聚落遗址。上世纪90年代初,这里出土了多处房屋建筑遗存。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房屋已经使用了石灰以及类似水泥的建筑材料,房屋建成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结构,并使用了推拉门,且多坐北向南。“由穴居到屋居,是人类文明划时代的变化。”黄建勋说。 1978年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不仅让编钟蜚声海内外,也找到了史书上记载、秦汉时期就已失传的五弦琴。 战国《世本》等古籍记载:“神农作琴”,“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上有五弦”。随州博物馆编钟乐团艺术总监聂荣说,五弦琴开创了中国音乐五声音阶,对应现代音阶中的“1、2、3、5、6”。以桐树这种材质作琴板,更是沿用至今。 在安徽亳州华佗故里,华佗医学博物馆内列出数百位医学大家,排在首位的却是炎帝神农。 《淮南子》中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相传神农为疗民瘟疾,从随州厉山出发,到过神农架搭架上山采药,在山西太原留下尝药的鼎,最后辗转来到湖南,误食“断肠草”而逝。 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首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录了许多特效药,如麻黄可治哮喘,大黄可以泻火。人们景仰神农首创医药的功绩,将这部专著归之神农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