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龙,就其自身各种自然及人为属性,几千年来始终未有大的改变,即使龙字本身也应该是一尘不变的。理由只有一个,由于其固有自然属性足以使远古人们无限崇拜,将其神化也是顺理成章。正因如此,几千年来才始终是“真龙天子”自居的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独有代名词。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怀疑它、改变它、研究它,以致龙的基本原貌流传至今。 龙凤究竟是什么,长久以来争论不休,尤其是龙的实体是什么,始终没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为此,不妨列举出一些古文献进一步加以分析。 (二)从龙实质的不同见解分析 至于龙是什么的问题在我国学术界引起了不少争论,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认为龙是图腾,另一种认为龙不是图腾,而是水神或动物神。那么,什么是图腾呢?图腾的含义包括三种:图腾是血缘亲属,图腾是祖先,图腾是保护神。那么,从“真龙天子”到龙的传人,以及十二生肖所有动物包括龙的事实说明,远古人们认为龙不仅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甚至视为祖先,同时由于农业对自然界的巨大依赖,早已把龙看成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龙是图腾应毫无疑问。至于图腾的实体问题是某种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如此即宏观世界上的所有物体都可成为图腾的实体,而龙的实体原形到底是什么,一直是众多学者探讨的问题,而大多认为龙的基形是蛇,还有龙为云说,龙为树神说,龙的原形为猪说,而惟有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中提出龙为闪电说,他认为:“幻想龙这一动物神的契机或起点,可能不是因为古人看到了与龙相类似的动物,而是看到天空中闪电的现象引起的。因为,如果把闪电作为基础来把它幻想成一种动物的话,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条细长的,有四个脚的动物”。这种不谋而合实属难能可贵。但是,目前是乎已经公认除龙为蛇说以外,其他都不过是一说而已。因此,不妨将蛇说列举并分析。 从历史典籍的记载中分析 《说文》云:“龙,鳞虫之长。”对此句的解释,不少专家只认为是指龙是有鳞之虫之长,但如果字字分析,鳞还是鱼的代称,虫字有泛指动物含义。《大戴礼记·曾子天圆》中云:“毛虫之精者曰麟,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鳞虫之精者曰龙。”仅仅这些是否说明龙是水生动物之长,“龙王”居住于海中、水中恰恰证明的这一点。 古人奉龙为雷神,在古人意思中,雷电即龙。《太平御览》中引《说卦》云:“震为雷,为龙。”同时在《易通卦验》中也说:“立夏清风至而龙升天”。就是说立夏之后龙才可腾飞于天上。“龙未升天曰蟠龙”,为蛰伏的龙。即说,立夏过后,雷电较多,也是龙施威布雨的时期。而古人所描述的雷神也都是“龙身而人头。”《说文》云:“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渊指的应是深潭,说明龙潜于深水之中而非人及陆地动物所能涉及,而且“能幽能明”即可放光,“能细能巨,能短能长”即说龙变化莫测,大自然任何动物都无法相比拟。 《论衡》卷六《龙虚篇》曰:“人为倮虫之长,龙为鳞虫之长,俱为物长,谓龙升天,人复升天乎。龙与人同,独谓龙能升天者,谓龙神也。”倮虫是指无羽毛鳞甲蔽身的动物总称。《礼记·月令》中解释:“凡物之无羽、毛、鳞、介者蛙蚓之属皆倮虫也,而人则倮虫之最灵者。”《礼记·礼运》中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这足以进一步说明龙是水生动物之长,倮虫类者以人为之长,这一方面说明龙与蛇是两类动物,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因远古人们将自然界动物区分较细,才使得中华民族祖先畏惧海洋,从未真正利用过海洋去征服自然。 《晋书·张华传》中称龙“长数丈”。《太平御览》称“蟠龙身长四丈”,即至少为13米左右。辽宁查海石块龙是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摆塑,全长近20米,龙身宽约2米,据考证,此龙形象的产生源于距今七八千年前,如此久远的年代其龙形象理应更接近实体,如此巨大的爬行动物在当时的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况且,相传龙族中有一种龙叫“烛龙”,古籍称是“人面蛇身赤色”,如果从此龙名称分析,这里的“赤”不应当视为红色,而应看作原始意义即“火的颜色”,说明此龙表现为火的样子,另外古籍还称烛龙“身长千里”,在自然界里的“动物”中,也只有闪电才能具备这样的特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