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很多历史学家将这一时期视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期。英国济贫法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不断完善的济贫法在三个方面对英国社会产生了影响,分别是社会的稳定、工业革命时期社会问题的解决以及福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都铎王朝时期是英国济贫法产生的重要时期,这有着其重要的社会背景。首先,英国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玫瑰战争等一系列大规模战乱的时期,封建诸侯的数量急剧下降,封建社会的瓦解、封建庄园制及农奴制的解体,大量人口得以从土地的束缚中及封建制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脱离开来,人口的流动性的加大,加之战后人口数量的增加,造成社会上流动性贫民数量的急剧上涨。再者,圈地运动的开展及修道院的解散,大量农民被赶出家园,四处流浪,形成一支庞大的失业大军。 统治者阶层为维护统治,减少流民的数量,开始对这一群体进行管理,从而促进了英国济贫法的产生与发展。都铎王朝从1495年始制定了一系列管制和救济穷人的法令,分别为:1495年法令、1503-1504年法令、1531年法令、1536年法令、1547年法令、1552年法令、1555年法令、1563年法令、1572年法令、1576年法令、1597一1598年法令和1601年法令。随着时代的演进,这些法令内容及其主旨并非一成不变,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对穷人流动的管制。 1572年法令是英国济贫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由原先一味的对于贫民的流动性的限制及惩罚,到开始为贫民提供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贫民的流动性问题,减少流民的数量,促使贫民通过自身的劳动获得温饱等,减少造成社会不安的因素。该法令将穷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无工作能力的穷人,这一部分人因为疾病或残疾而贫困,亦或因为太老或太小缺乏谋生能力而贫困;第二部分是那些有工作能力却找不到工作,或是家庭太大而工资太少以至于无力供养全家的穷人;第三部分就是那些有工作能力但却好逸恶劳的穷人。自1572年法令开始,英国的济贫法中,始终可见政府为贫民提供就业机会这一政策的身影。 至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的颁布,使得英国济贫制度得以形成。《济贫法》并非是特指某一项法律,而是由一系列法律组成的一个体系,其中《伊丽莎白济贫法》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它是这一体系的发端而且更因为它所确定的法律原则长期延续下来。在此后的200年间,未曾有过原则性的改变,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及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等促使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颁布,从而开启了英国济贫法史上新的一页。 济贫法的施行从根本上来说,是统治阶级在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下为维护自身的统治而做出的,但在客观上,提高了贫民的生活质量,为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生存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就经济功能时指出:“英国的旧济贫法制度要优于欧洲大陆的贫民救济,不仅是因为英国的旧济贫法制度建立在依靠税收作为财政、覆盖全国及其救济的综合化的基础上,旧济贫法制度还对英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在了解1572年济贫法时可以看到政府开始在对贫民的就业情况进行改善,为流民提供就业机会,为其生活提供保障。使英国在面对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得以稳步的前进,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基础。 中世纪晚期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出现,不仅是英国社会转型的需要和近代社会政策的起源,也是实现英国民族国家及政府权力合法性的需要。于是,从宗教改革开始,英国对贫民的救济逐渐从依靠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教会救济,转变为依靠建立在民族国家责任理念基础上的政府救济政策。随着对于贫民救济的主体由宗教向世俗诸侯的转变,权利的中心向世俗的转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