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说明的现存问题 说明文字、介绍文字等有错误 文字说明的创作是一件繁琐而且对人的细心与耐心有很大要求的工作,在创作完毕结束同时应该认真查验,防止错别字的出现使观众众曲解相关内容,对博物馆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后果。例如:某博物院介绍文字中“鱼米之乡”,写成了“渔米之乡”,错误一目了然。除此之外在某博物馆泊车处,提示牌中将“指定”错写为“制定”,“关好”错写为“管好”,“车辆”错写为“车俩”,还有把“损坏”错写为“喷坏”。在文字翻译方面也有错误,某博物馆将鸡的英文译作“ji”。 可读性不足 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过于浓厚的学术性,在说明文字中有许多不经解释的专业用语,艰涩难解。例如在许多历史类展览尤其是先秦史展览方面,可见大量关于某遗址发掘的意义、地层堆积的特点、出土器物类型和组合等专业性非常强的内容,这对于大多数不具备考古学知识的观众来说根本无法看懂。二是缺乏生动性,文字风格多平铺直叙,缺少语言上的修饰与打磨。一些历史类博物馆对各历史分期的亮点不加以总结和提炼,而是用“先秦时代”、“唐宋时期”等笼统的词语作为部分或单元的标题,并且将各时期发生的主要事件进行大致介绍作为标题说明,使内容乏味枯燥。三是忽视情感需求,说教意味浓厚。在一些关于政治题材的展览中很明显,说明文字中有大量关于某一战争或革命事件的教训及意义,与政治课本无异,这会使观众感到自己是在被灌输一些东西。此外还有重叙述、轻启发等问题,使观众仅有认识的增长而非思想的提升。 文字自身形式的缺憾 文字在阐释陈列展览文物的相关内涵时会存在一些局限性,不能让观众很好地“感同身受”。陈列展览的文字说明本身还存在着观看容易疲劳等特点,在观看展览时,还要考虑光线等问题,使光线既易于观看又不至于损害文物。 对文字说明的建议 用字准确 博物馆应该秉持着强烈的的责任心以及严谨认真的立场,杜绝上述这种状况的出现。在展览向公众开放前,就应该有效地检查,并及时改正错误,避免出现这种不规范的现象。在展览向公众开放后,也不应该松懈,仍要仔细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修改,避免让观众对博物馆产生“不专业”等这样的消极想法。 通俗易懂 博物馆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其陈列展览对观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受众也很广泛。不论它的内容有多学术,内涵有多复杂,文字说明的表达都要求力透纸背,简单易懂。例如:博物馆可以给文字说明上复杂的字注音;文字说明的内容贴近公众且容易被接受。让文物本身“说话”,虽然博物馆想给观众留下自我想象、施展、领会的空间,但在现实中会给观众领悟展览造成复杂的空白。一个陈列展览若是缺少那些使观众容易了解,并欣然接纳的文字说明,即使它能部分地表现或者重现有关历史文化知识,也同样难以保证博物馆陈列展览有效的发挥它传播知识和教育的重要职能。 简洁精炼 观众来到博物馆进行参观,是为了领会文物展品的内在含义及它身后的故事。文字说明不能像教科书一样面面俱到,需要简洁扼要,脉络清晰,突出重点。如咸阳博物馆的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陈列内容要在揭示秦的发展轨迹同时,突出秦史中与咸阳有关系的且重要的历史内容。文字说明的措辞如果拖拉繁杂,就将消磨观众的耐性,会使观众不能集中精神也易于产生疲倦感。 内容科学 文字说明内容要科学,即客观、准确地反映文物本身的历史内涵和社会价值。捷克学者奥索耳索勒认为:“陈列就是使人参与认识,使人通过某些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或者通过全部感觉器官认识事物。”在这个了解的历程中,文字说明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来协助大众了解事物,这种概念是成立在人的数次观察、对照、剖析等基础上而实现的。所以文字说明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文物本身的科学内涵,所处的历史环境、社会价值及文物之间的联系等问题时,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例如:在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通史陈列中,关于原始社会“石器的改进”这部分,是通过展出丁村人文化遗存来表现的,该部分的组说明写道:“丁村人的石器,在打制技术上有了提高,石器的类型也有了增加,丁村人用交互敲击法制造的砍伐器,是北京人所没有的;厚三棱尖状器是他们的典型工具。”在这里概括地介绍了十万年前的丁村人比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人时期在使用工具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一是石器类型的增加,二是创造了北京人所没有的制造工具方法——敲击法。这两点特征并不是随意编造而成,而是对人类发展阶段中使用工具的变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比较,并结合考古学家研究的成果以及文献典籍资料研究后得出的结论,由此保证文字说明的科学价值,使观众清晰地了解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的变化等。 兼具艺术 文字说明要挖掘文字本身的魅力,发挥文字在叙事和抒情等发面的优势,重视句情段意。如标题,要耐人寻味、经得起推敲,同时要根据观众的特点,结合相关研究成果选择背景资料和素材进行恰当描述。在设计文字时,考虑到字的大小、间距、字体等因素,要合乎视觉审美的要求。陈列展览若能实现高品质的展示艺术,不仅有利于提升观众文化欣赏水平,也有助于增强吸引力。 文字说明在陈列展览中十分普遍,其质量影响着整个展陈的完整。对文字说明的研究,并不断优化,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不断提出解决的建议,可以让公众通过观赏展览自发地读懂文物、获取知识、怡养性情、启迪心灵,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让公众更有效地利用博物馆,从而将博物馆的影响力转化为社会价值,做到以人为本,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