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访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安作璋

http://www.newdu.com 2018-01-22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张清俐 张杰 参加讨论

    东夷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演进过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东夷文化研究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夷文化的历史地位?东夷文化与中华文化尤其是齐鲁文化,有何渊源?
    源远流长内容丰富
    《中国社会科学报》:东夷文化在中华文化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安作璋:东夷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族源之一,来自黄河中上游的西夏族和来自黄河下游的东夷族构成了华夏族的主要族源。太昊、少昊、舜、皋陶、伯益等东夷族领袖都曾担任早期华夏族的领袖,东夷族在华夏民族发展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
    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从时间上看,东夷文化应从北辛文化算起,经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其发展具有连续性,对于文明起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地域上看,东夷人的活动范围大体在今山东省境内。东夷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例如炎帝神农烧山种植五谷,蚩尤以铜做兵器,舜作陶,羿作弓,伯益与大禹联合治水等,这些都是与当时人类生产生活有关的大事。
    而在精神方面,《史记》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主张以德治国;古籍中有“皋陶作刑”的记载。可以说,舜和皋陶率先提出了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理念。又《汉书》有载:“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孔子见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孔子主张的“仁学”,即是继承东夷风俗演化发展而来。这些文献记载都足以证实东夷文化水平之高。
    深刻影响民间礼俗习惯
    《中国社会科学报》: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您如何看待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关系?
    安作璋:东夷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齐文化,即以东夷文化为主,吸收周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鲁文化,即以周文化为主,吸收东夷文化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文化,东夷文化是齐鲁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根基。
    从严格学术意义上讲,中国文明起源于龙山文化时期。城市、文字、冶铜技术乃至反映等级制度的礼仪设施,这些文明的基本构成要素都是最早在此聚集形成。因此可以说,龙山文化是中国早期文明的起点。
    龙山文化大致相当于历史记载中的虞舜时代。舜是“东夷之士”,关于这一点,神话传说与考古发掘表现出了一致性。继夏之后的商朝是由东夷族的分支——商族创立,商朝历史又一次表明,东夷文化扮演了当时文明的重要角色。周朝的统治中心在西方,但随着齐、鲁两国的建立,山东地区成为东夷、西夏两大文明的交汇点,两种文明在此碰撞融合,最终孕育出了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孔子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仁学来自于东夷的文化传统,礼学源出于西夏的灿烂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讲,儒家文化是虞夏商周四代经典文明的结晶,是中国古代两大地域性文明——东夷文明和西夏文明融合升华的产物。
    齐鲁两国毗邻东夷人的居住区,不少东夷人居住在齐鲁两国境内。尤其到了春秋中后期,东夷居住区先后被齐鲁两国蚕食鲸吞,越来越多的东夷人成为齐鲁两国居民。东夷人继续保存了自己的习俗礼制,并对齐鲁两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东夷人秉性温柔,敦厚和平,修文礼让,崇尚仁德。当代历史学家王献唐认为,东夷人的社会道德观念,“便是中国历史传统上说的‘仁道’。……孔子本是接受东方传统的仁道思想的,又进一步发展为儒家的中心理论”。“夷俗仁”,应该是孔子和儒家关于“仁”的思想的最初渊源。
    殷商文化、周文化和东夷文化,在长期的相互影响、渗透、交流乃至融合的过程中,慢慢孕育出了新的齐鲁文化。但是殷商文化、周文化和东夷文化,作为齐鲁文化的来源,它们的地位、作用又不相同。周文化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社会上层建筑方面尤其如此,这保证了齐鲁两国社会制度的基本一致性。殷商文化和东夷文化处于次要地位,它们对民间的礼俗、道德、习惯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推动东夷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中国社会科学报》:对于东夷文化,以往学界进行了哪些研究?对于推动东夷文化研究的深入,您有何建议?
    安作璋:东夷文化研究离不开东夷史和山东古国史研究。从研究意义上讲,先秦时期山东地方史研究主要起步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王献唐的《炎黄氏族文化考》和《山东古国考》,堪称山东地方史研究的筚路蓝缕之作。两部著作从民族文化探源的角度,提出“中国古代民族历史,整个的是夷、夏历史;中国古代民族文化,整个的是夷、夏文化”。王献唐认为:商周时期,这一地区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姜姓统治集团,在文化上是属于夷的。该研究开创了东夷族与山东古国史研究的先河。
    此后,东夷文化的相关研究专著主要有何光岳的《东夷源流史》、栾丰实的《东夷考古》和《海岱地区考古研究》,以及逄振镐的《东夷文化研究》和李白凤的《东夷杂考》等。这些著作或偏重于考古发掘资料的分析阐释,或偏重于传说资料的文化解读,对东夷的族属、构成、文化源流和文化特征进行考察,勾勒出了东夷文化的基本轮廓面貌。
    2006年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逄振镐的《山东古国与姓氏》一书,是作者长期从事东夷古国史研究的学术积累,对东夷古国的族属问题、源流问题作出了重要探索。该书可以说是对近年来东夷古国史研究的重要总结。
    为更好地挖掘东夷文化深刻内涵及深远意义,探讨传承发展东夷文化,进一步做好宣传研发工作,我认为,应该征集、整理、编印《东夷文化研究资料汇编》,包括东夷文化考古资料、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资料。在此基础上,将东夷文化资料编写成专著、论文,甚至进行故事、小说、戏剧、电视剧等形式的演绎,在推动东夷文化研究走向深入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东夷文化内涵,推动东夷文化走向大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