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收藏鉴赏 >

《同祝太平图》:乱世的祈盼

http://www.newdu.com 2018-01-22 收藏快报 李熊熊 参加讨论

    ■浙江杭州 李熊熊
    我收集到这样三块瓷片:画面都是在野外的环境里,两个儿童抬着一只大花瓶,花瓶里有的插着花草(图1、图2),有的插着珊瑚(图3)。三块瓷片虽然画法略有区别,但它们显然是同一个题材。这题材要表达的画意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对瓷画的画面进行分析。从谐音、通假的方法去思考,大花瓶的“大”与“太”通,“大瓶”之意可解为“太平”;两个儿童,“童”与“同”谐音,两个人一起抬花瓶又有“共同”之意。因此,两个儿童共抬一只花瓶,应该是“同庆太平”“同享太平”,或“同祝太平”之类的意思。
    如果仔细推敲,“庆”“享”“祝”等词汇是有细微差别的。“庆”“享”更多地适合在“太平”来临之后用;“祝”则有“祝愿”之意,用在“太平”来临之前更贴切。那么,就这三块瓷片而言,题名应该用“庆”“享”“祝”等字中的哪个字呢?在图3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下方有两丛竹叶,这是瓷画独特的一种示意方法,在用谐音暗示“祝”。所以,这幅瓷画准确的画名应该是《同祝太平图》。
    再来看看《同祝太平图》的场景。图1和图3比较清楚地显示,两个儿童是在室外抬花瓶。天空中画着云层和太阳,地面四周一片空旷,这花瓶要往哪里抬呢?这看似不太合理的野外场景,其实是要通过在天之下抬花瓶,寓“同祝天下太平”之意。
    从上面的画意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它们产生的年代范围。期望“天下太平”,一定是天下不太平的年代。明清两朝什么时候天下不太平呢?莫过于明末清初改朝换代那几十年。一方面官逼民反,另一方面外族入侵,造成天下大乱。越是战乱,人们越是盼望太平。盼望心切,才会有相应题材的瓷画创作面世。在明末清初,先是繁重的徭役,后是连年的战争,曾使景德镇瓷业遭到重创。这就为瓷画《同祝太平图》的出现提供了大的时代背景。
    天下不太平,在瓷业上的直接反映是产品粗糙、丑陋,质量严重下降。我们看三块《同祝太平图》瓷片,釉面发灰、窑渣点点、画笔粗率、造型不准等,工艺水平相比前面的嘉万时期和后面的康雍盛世,都只能用“极差”两字来形容。这正好证明了景德镇瓷业在那个年代的确经历了很不寻常的衰落。
    景德镇瓷业在明末清初遭受苛政的冲击和战乱的破坏,以及瓷器品质之差在历史文献中可以找到记载。据乾隆四十八年《浮梁县志》序:晚明浮梁县“一逢巨作,功不易成,致重臣数临,邮驿骚动,令疲于奔走,民苦于棰楚。卒之大耗帑藏之金,重困闾阎之力,而于巨作迄无成。遂使饶郡数邑,供应不遑,而浮邑之吏民更不堪命。是害在陶而实在浮矣。迨我朝定鼎,深悉浮邑之苦,尽革前明之弊,陶业稍复,而邑治稍安。既复为逆氛所扰,致是邑之户口盖藏尽墟于兵燹,此康熙十二年以迄十六年事也。”
    叶梦珠《阅世编》卷七也有记载:“崇祯初时,窑无美器,最上者价值不过三五钱银一只,丑者三五分银十只耳。顺治初,江右甫平,兵燹未息,磁器之丑,较甚于旧,而价逾十倍。最丑者四五分银一只,略光润者,动辄数倍之,而亦不能望靖窑之后尘也。至康熙初,窑器忽然精美,佳者直胜靖窑,而价亦不甚贵,最上不过值银一钱一只而已。自十三年甲寅之变,江右盗贼蜂起,磁器复贵,较之昔年,价逾五倍,美者又不可得。……至二十七年戊午,豫章底定,窑器复美,价亦渐平,几如初年矣。”
    通过以上瓷画题材、瓷器工艺和历史记载三者之间的相互印证,让我们对瓷画《同祝太平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那个动荡时代的景德镇瓷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