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博采众长、后来居上的楚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8-01-24 中国社会科学网 明海英 参加讨论

楚国历时800余年,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土不过同”的蕞尔小邦,发展为纵横几千里的泱泱大国。楚文化辉煌灿烂,正如史学家张正明所说,楚文化是由青铜冶铸工艺、丝织工艺和刺绣工艺、髹漆工艺、老庄哲学、屈原诗歌以及庄子的散文、美术和乐舞,六大支柱支撑起来的。那么楚文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它与其他地域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所长黄尚明。
    善于学习、兼容并包的民族特质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楚文化。
    黄尚明:楚民族善于学习、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特质,是楚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秘密所在。
    楚文化的主源在中原。楚公族为祝融八姓中的季连一支。清华简《楚居》记载,季连初居于今河南新密一带的具茨山,与盘庚之女通婚。后楚人迁徙至河南西南部丹淅之会。商朝末年,楚人与周人结盟,鬻熊为文王之师。周成王时,封熊绎为楚子。据此,我们认为楚文化的主源在中原,楚文化的源头是商周文化。楚文化是商周文化与江汉土著文化融合产生的地域文化分支。
    楚文化凝聚众多地域文化之精华。在西周早期,楚国已经具备一定实力。但真正大规模开疆拓土,是在春秋早期楚武王之后。周天子失去控制能力,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逐鹿中原,交相称霸,楚人乘势而起,征服、消灭的国家多达60余个。那些国家中文化比楚国发达的,楚人便虚心学习,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例如曾国,从2011—2013年发掘的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来看,曾国青铜技术水平高超,是江汉地区周文化的代表。有的国家文化虽不甚发达,但地域特色突出。楚人兼收并蓄,熔华夏文化及蛮、夷、巴、蜀、吴、百越、濮等文化于一炉,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
    在扩张中吸收地域文化精髓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具体阐释一下楚文化是如何吸收其他地域文化精华的?
    黄尚明:楚国向中原发展,先后占领了唐白河、淮河、汝水、颍水等流域。楚国以稻作农业为基础,因此楚人首先向生活习惯相近的平原地区发展。楚人对中原各国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政策,或灭或徙,或灭而又复,复而又灭,淮、汝、颍流域的小国大多成为楚国的县级行政单位。在这些地区,楚人一方面大力推广楚文化,另一方面又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吸取华夏文化精髓。楚国知识分子熟读经典,经世致用。据《国语·楚语》记载,楚庄王时期,申叔时培养太子,要求太子学习《春秋》《诗》《礼》《乐》《语》《训典》等。考古发现也说明诸子百家著作当时在楚国广为流行。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三个抄本的《老子》、道家典籍《太一生水》、儒家著作《鲁穆公问子思》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有儒家著作、道家著作等共80余种。清华简整理出儒家著作《尚书》、佚诗《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等,另有筮占类书籍《筮法》、数学类《算表》等。这说明楚国对华夏文化的学习是全方位的。
    楚国向东发展,与吴越文化的交流也十分频繁。楚国学习了吴越文化的兵器铸造技术、造船技术、土墩墓葬俗、原始瓷器烧制技术,而吴越文化也吸收了楚国的车战技术、建筑技术、鸟虫书装饰艺术。
    楚国还逐渐向南发展,春秋早中期到达湘江下游,春秋晚期进入湘中,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到达湘南,吴起变法后,南平百越,疆界及于南岭。楚文化与百越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楚辞体受到《越人歌》的影响;湘南地区楚人墓、越人墓分布错杂;越人的金属采矿冶铸技术对楚人产生重大影响。楚、越文化互相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不喜山居,故楚人较少向西发展。但为巩固后方基地,楚成王时楚国灭夔国,楚庄王时楚国灭庸国。从三峡考古发现的楚人遗址和墓葬来看,楚人从春秋早期开始进入三峡秭归一带,春秋中期时到达巫山一带,春秋晚期楚国势力向西急剧扩张,抵达奉节、云阳等地。战国中期是楚人西进的又一高潮,到达今忠县一带。据文献记载,楚人还在三峡一带设置巫郡、黔中郡。
    在文化方面,秦灭巴、蜀以前,楚文化对巴、蜀文化影响最大,尤其是楚国青铜文明、铁器文明对巴蜀地区的影响,这一点从巴蜀地区出土大量楚式青铜器和铁器就可以看出。而楚人从巴人手中获得了盐业生产权,学习并掌握了盐业生产技术。楚人西进三峡,控制了长江交通、盐业生产和朱砂原料,楚国的经济实力得以迅速壮大。
    总之,在楚国向四周扩张的过程中,楚文化以商、周文明为基础,吸纳了众多地域文化精髓,因此能够集众美于一身,发展迅速,后来居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