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手机版
|
高级搜索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首页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文史百科
民间说史
历史典籍
搜索
检索标题
智能模糊
搜索
热门标签:
清朝
汉朝
刘备
朱元璋
刘邦
乾隆
武则天
佚名
三国
诸葛亮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十四
http://www.newdu.com
2018-01-26 武汉大学简帛网 張俊民
参加讨论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簡1.證書到候身臨以書一二曉來不服遣吏將來與市
□
是服言·謹以府書 EPT56:7
本簡屬案驗官文書,釋文《集釋》與原本同。“□”因為簡牘殘短,綴合後的字形受到影響致使,存疑未釋,此字可作“相”。
簡2.尚賀 與 從雒陽樊有·肥川·蘇福·溫廉
□分
·凡四人 EPT56:11
本簡完整,字跡清晰,約為人員出入關記錄文書。“尚賀 與”三字居中大書,餘為兩行字。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分”應釋作“細公”,是人名,與前面的三人構成所言的“凡四人”。“公”、“分”二字的差異比較大,分別見陳建貢字典頁77與頁90。由之可見,“溫廉”復姓漢簡亦有記錄。
簡3.則即
騂馬
候長通歸更至月廿二日還到隧則 EPT56:19
通歸取枲一宿持枲二
稯
還到隧則未取
至月十二日 EPT56:20
此二簡涉及到一個人所做事,此人名“通”,筆跡速草,出自一人之手,所以放在一起檢討。二簡除前簡左下小殘損不影響字體外,均完整。釋文《集釋》與原本同。如果說“即”字尚可的話,“騂馬”二字釋文則與字形相去較遠,“騂”可釋作“辤”;“稯”也有問題,這個字左側是“糸”,不是“禾”部,右下類“豕”。且後一字迺“枲”之量詞,簡牘中除了以枲製作的履、長弦等器物外,表示枲數量的詞以“斤”為主,此外或稱“絜”、或稱“束”。故“稯”字應存疑待定作“□”。
簡4.
□
當曲隧長居延利上里公乘徐延壽年卅 五鳳四年十一月庚午有劾缺 EPT56:24
本簡上殘,為漢代官吏的任免文書。字跡清晰,《集釋》釋文與原本同,為在開頭部位增加一個“□”。按照居延漢簡文書例,此字應該是當曲隧所屬是甲渠候官,可補釋“渠”字。
簡5.力諷誦
勉
雖 子元伏地再
幼子承 EPT56:27B
本簡完整,為倉頡篇習字簡。釋文《集釋》與原本同。其中“勉”字與A面的“勉”差異很大,B面本字的左部明顯是衣部,應釋作“初”。
簡6. 印破
甲渠候官以郵行
四月己未日餔時第一隧長
巨老
以來 EPT56:47
本簡為封檢,中間一行文字是早期書寫,左右兩側是收到文書後的加註文字。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巨老”二字應屬於人名,釋作“巨老”不妥,應釋作“延壽”。
簡7.郭中卿記
負
稚君至舍□絝
襲袜 EPT56:72B
本簡完整,如其自名為“記”文書。《集釋》釋文與原本同。今案“負”字應釋作“𩕾”。
簡8.
史
曹史偃再拜言甲渠候遣令史延齎居延男子陳護眾 …… EPT56:73AB
本簡完整,兩面為私人書信。文字太多略而不錄。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簡牘中“史”與“吏”有的地方區別甚小。如果說A面之中的二字還不清楚的話,那麼B面二字差異還是蠻大的。且作為諸曹之一,“史”應釋作“吏”。
簡9. 山陽
親
陽里魏偃第廿三隧
爵
復襦一衣
皁
復襜褕T閣 劍一枚 布襲一衣
白練絝一閣 韋舄一閣 布帬一衣
布禪衣一閣 縑帬一衣
布禪一衣 EPT56:86
本簡完整,為戍卒衣器物名籍。原簡分四欄書寫,人名籍一欄,衣物三欄。文字先後兩次書寫,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本簡的文字書寫比較獨特,需要重點注意。如其中的“親”字,直接做“亲”;“爵”字,應釋作“票”(即“縹”);“皁”字,本字是直接寫作“草”而不是“皁”。
簡10.
賦
弟充謹伏地再拜請
中君次公足下善毋恙甚
賜
木功事充
欲
時至中君次公前問中君次公
□
急迫吏候望為職以故不敢左右幸寬
罪
充叩頭
謹
幸甚幸甚充與吏爭言 EPT56:87A
本簡完整,為“充”寫給“中君”的私人書信。釋文《集釋》原本略同,其中作“□”“迫”“罪”原本作“徼”“乃”“□”。今案《集釋》“迫”字可從。“賦”字應釋作“賤”字,是“充”對“中君”的謙稱。漢簡中有“賤子”謙稱,敦煌簡中亦有“賤弟”之謂。“賜”字,應釋作“勤”;“欲”字,應釋作“宜”字。第三行“□”,應釋作“徵”;“罪”字可存疑,作“□”;“謹”字與首行“謹”字差異較大,應釋作“重”。漢簡官文書中有“寫重”一詞,“充”似將此字用在私人書信中以示誠意。
簡11.
□伏地再拜
□
EPT56:101B
本簡上下殘,殘存文字屬於私人書信。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第二個“□”應釋作“足”字。
簡12.第卅六隧長侯偃 卒一人
首
積茭 堠塢不塗
三人見 見葦三百束 EPT56:107
本簡下殘,屬於候官吏員的行塞記錄文書,記錄行塞至第卅六隧長侯偃所在隧的管理狀況如何。釋文《集釋》改原本所釋“省”為“首”不妥,原釋是正確的。
簡13. 入粟三石帣百九又
糜
三石帣九十二奇一石
五
月乙丑□
(右齒) EPT56:120
本簡下殘,文書性質屬於“粟出入簿”。《集釋》釋文改原本“正”為“五”,錯,應從原釋。且“糜”字應從“禾”部之“穈”。
簡14.移檄書居延
守
尉
移檄
部亭吏從迹逐捕
□
卒王
□□女□
發
唯
官
□□
敢言之 EPT56:128
本簡完整,字跡殘泐,屬於教敕類官文書。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字跡漫漶,幾不可卒讀,但是按照漢代官文書的格式或文例,參照殘存的筆畫仍可以進行再一步釋讀。“守”字,應釋作“令”;“移檄”,應釋作“游徼”;第一個“□”,應釋作“時”;第二個“□”,應釋作“廣”;第三個“□”,可釋作“後”;“女”,可釋作“毋”;第四個“□”,應釋作“足”;“唯”字從“忄”,應釋作“惟”;後二“□”,應釋作“繫驗”。整簡釋文作“移檄書居延,令尉、游徼、部亭吏從迹逐捕。時卒王廣後,毋足發,惟官繫驗,敢言之。”
簡15.□□□
□□
與市
移□部
九隧癸未
出
吏武賢劾
送
方□痛
□□
EPT56:131
本簡簡牘整體完整,自己殘泐漫漶,釋讀比較困難。原釋文作“□□□□□□市得□□九隧□□出入 □劾送可……”。現藉助比較好的紅外圖版,第四、五個“□”字體與後面的“武賢”類似,可釋作“武賢”;“ 移□部”,應釋作“將詣第”;“出”字,應釋作“士”;“送”字,應釋作“遝”字;“痛”後二“□”,應釋作“詣居”。
2018年1月26日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8年1月26日10:2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
中国古代地图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下一篇:
宋代大理寺审判制度独具特色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随便看看
《封神演义》:作为封神榜的制定者之
苏联解体前的五张老照片,最后一张令
李牧抗击匈奴的故事:让我打仗?我就
赵云的儿子为什么没有得到刘禅的重用
民国北洋政府简介:国民党和北洋政府
大隋开国
《国王与皇帝:查理曼大帝新传》
宋代妇女的服饰包括什么?如何划分服
歧路亡羊的成语故事是什么?歧路亡羊
白色情人节的由来 白色情人节是什么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学
史家论史
观点
史学评议
国外史学
治学心语
历史考据
历史名人
古今文献
学科简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词条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专门史
党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中国近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中国现代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民族学
学术文摘
理论政策
经济生态
社会文化
语言文字
民族史学
世界民族
民族地区发展
新疆研究
西藏研究
人类学理论
人类学应用
访谈笔谈座谈
书评文萃
田野研究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民间说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