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明朝 >

赵贞吉

http://www.newdu.com 2018-01-30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赵贞吉是明朝名臣、学者,与杨慎、任翰、熊过并称“蜀中四大家”。赵贞吉担任过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学士、太子太保、监察御史、内阁首辅等职,曾参与促成“俺答封贡”,因与高拱不和辞官回乡,闭门写书,著有《赵文肃公文集》《赵太史诗抄》等作品。公元1576年,赵贞吉逝世,追赠少保,谥号“文肃”。
    人物生平
    少时聪颖
    赵贞吉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16日)出生于四川内江桐梓坝,六岁时随祖父赵文杰于武功县读书,每日能读一卷书。年幼时与其弟赵蒙吉自相师友,互进其学,十五岁读王守仁《传习录》,惊曰: “予固疑物理之远于本也,今获所归矣。”(我本来怀疑万物的规律是远离本心的,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归向。)欲往从王守仁治学,父母不许,遂遍诵六经自求之。十九岁习静般若寺,自号洞巾道人,适逢首辅杨廷和因大礼议之事惹怒明世宗朱厚熜,被罢职归乡,赵贞吉慨然兴叹: “孟子贤人也,孔子志梦周公,孟子志行王道,俱欲见诸行事,岂仅取为我忘情斯世哉!”遂立志学以致用,经邦济世,于是复攻举子业。
    嘉靖七年(1528年),二十一岁的赵贞吉中四川省乡试第四, 《易经》房魁,为举人,率领本乡赴试者一同去新都拜谒杨廷和,杨廷和评价他说:“是将为社稷器,吾儿慎(指杨慎)弗逮也。”
    嘉靖八年(1529年),下第归乡,会其母余太夫人故去。同年,王守仁、杨廷和相继过世,赵贞吉感于人世飘忽若是,遂兼修出世业,复习静古刹,“不栉沐解衣者数年”。(胡直·《少保赵文肃公传》)
    初入仕途
    嘉靖十四年(1535年),赵贞吉二十八岁,其父强令其赴礼闱参加会试、殿试,中乙未科进士,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称赞他的对策文章,可与汉朝贾谊的《治安策》相媲美(都御使王公廷相抚其卷曰:“虽《治安策》弗能绝也。”)。内阁拟一甲第二名,朱厚熜嫌其语直,批:“略泛而滞于行。”置二甲第二,但不久就后悔了,于是首先选他为庶吉士,特旨留馆,读书中秘。
    嘉靖十五年(1536年),授翰林院编修。
    嘉靖十七年(1538年),赵贞吉因感朱厚熜初即位时锐意改革,去除积弊,而近年沉迷方术,朝政荒疏,于是上《乞求真儒疏》,但惹恼了执政者,因于是年秋请假归乡治学。
    嘉靖二十年(1541年),西北边地不宁,以副使身份随隆平侯张伟出使兰州,行持节册封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赵贞吉出教司礼监,并同修《会典》,充会试同考官。又升为右春坊右司允,管国子司业事。
    仕路坎坷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进兵南下掳掠,直逼京师,谩书求贡,史称“庚戌之变”,朱厚熜召百官廷议,日中莫出一言,只有赵贞吉奋袖大言:“城下之盟,《春秋》耻之。且既许贡,则贼必入城要索不已,即内外夹攻,胡以御之?”并当场建言,宣谕诸将,散金犒士,以激励前线战事。朱厚熜对其颇为赞赏,并擢升他为左春坊左谕德兼河南道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并赐白金五万两,听随宜劳赏。
    因初时廷议罢,赵贞吉盛气谒见阁臣严嵩于西苑值房,严嵩辞而不见,赵贞吉遂斥骂门者。适逢赵文华趋入,赵贞吉复斥之,故严嵩大恨。及其撰敕时,故意不书令其督战之语,亦未遣一兵一卒为其护从。时敌骑往来频繁,赵贞吉独单骑出城(仅弟赵颐吉从之),先诣总兵仇鸾营,因仇鸾阴与严嵩勾结,辞而不受。赵贞吉无奈,次驰入诸将营,宣谕犒士。次日入城复旨,入城前已撰有疏草,复请督战之权,而仇鸾畏其复至,使人为赵贞吉誊疏,故意拖延。及赵贞吉入,疏不来,独以宣谕事毕奏上。严嵩乘间激朱厚熜怒,谓赵贞吉“漫无区画”,下之诏狱,廷杖四十(《明世宗实录》记为杖五十,《明史窃》记载为杖九十),谪广西庆远荔波典史。赵贞吉率妻子赴广西,至祁阳,得广西督学王敬所(王宗沐)翰谕。赵贞吉病且两月,计取道永州入粤,过飞雄岭中瘴,止存皮骨,与妻子相向而泣,是时颇为狼狈,智勇俱困,卒赖王敬所之眷顾,得置于安全之地,抵贬所已是春末夏初。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六月,被量移为徽州通判。后累迁南京吏部主事、南京光禄寺少卿、右通政、南京光禄寺卿等职。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赵贞吉听闻三大殿灾,于是写信给执政严嵩,认为不应为了修殿而劳苦百姓。他因此惹恼严嵩。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赵贞吉的父亲赵勣谢世,他闻讣后归乡。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升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因已闻讣归,遂未到职。
    嘉靖四十年(1561年),改任户部右侍郎,严嵩欲遣其往蓟州掌督运粮草之事,赵贞吉以为此事原已有人司职,徒增一职无益于事,故而拒绝,严嵩大怒,使人论劾,竟夺官去职。罢官归乡后,赵贞吉于内江桂湖街聚众讲学,从者甚众,并遍游内江各名胜寺庙,题诗刻石。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朱厚熜驾崩,赵贞吉痛哭,称:“先皇知我。”
    颇受恩宠
    隆庆元年(1567年),新即位的明穆宗朱载垕起复赵贞吉为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务。八月,朱载垕亲临太学,当时国子祭酒胡杰刚离职,赵贞吉代其处理事务,讲《尚书·大禹谟》之《后克艰章》篇。赵贞吉年逾六十,议论侃直,进止有仪,颇受朱载垕关注。朱载垕又见其阐发有旨,音畅仪端,深为感动。不久后,赵贞吉补任经筵日讲官,被推举为南京礼部尚书。
    隆庆二年(1568年)三月,朱载垕又将赵贞吉留下,当经筵直讲。会文武边臣议,欲招南兵十万于张家湾。赵贞吉执意认为不可,当事者悟。复点会试总裁,奉命教吉士,仍充讲读编修,代祭孔子,为皇太子讲《唐太宗喻太子章》。
    隆庆三年(1569年)八月,赵贞吉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同诸阁臣入辅大政,协管詹事府事。
    隆庆四年(1570年)正月,加太子太保、荣禄大夫,赐蟒袍鸾带。二月,由首辅李春芳举荐,兼掌都察院事。会有俺答孙把汉阿吉等入降,赵贞吉力促和议。后因非例考察科道之事与辅臣高拱不协,上疏乞归,十二月解都察院事。
    致仕著书
    隆庆五年(1571年)初,致仕归,荫一子赵鼎柱为左府都事。抵家后,门人请设教于圣水寺。三月,隆庆和议成,朱载垕以赵贞吉曾与其议,特荫其子赵景柱为中书舍人。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朱载垕驾崩,赵贞吉哭临至水浆不入,因哀毁过度而患嗽疾。
    万历二年(1574年),其弟赵蒙吉谢世,赵贞吉伤弟之先逝,有迟暮之感,乃于是年卜葬地于“宝峰”。
    万历三年(1575年),赵贞吉杜门谢客,不复会讲,汇秦汉而下三教遗言,作为内篇曰《经世通》 ,外篇曰《出世通》 ,汇三千年未经折衷之籍,聚为一书,作内外二篇都序。此书尚未撰成,至冬末,嗽疾复作,遂辍编。
    万历四年(1576年)三月十五日(4月13日),赵贞吉端坐而逝,享年六十九岁。讣闻抵京师,明神宗朱翊钧为之辍朝一日,谕祭褒扬,谥号“文肃”,追赠少保。
     赵贞吉代表作
    赵贞吉著有《文肃集》二十三卷(《四库总目》)行于世。《皇明经世文编》辑有《赵文肃公文集》两卷。今人官长驰有《赵贞吉诗文集注》。
     赵贞吉子女
    长子赵鼎柱,(赵台鼎)字长玄,号金泉,于医学颇有建树,辑著有《脉望》,官历蜀王府左长史。
    次子,质美能诗文,早亡(《松窗梦语》载其溺死于沱江之中)。
    三子赵景柱,字见泉,以父荫中书舍人。
     人物评价
    总评
    赵贞吉博学才高,但他为人好强,容易发怒,常常得罪人。对一些重臣,他也直呼其名,因此招致诸多怨恨。高拱、张居正的名望、资历都不如赵贞吉,但都在他之前得到重用。赵贞吉与他们都恃才争强好胜,互不相让,赵贞吉最终被排挤离职。
    历代评论
    杨廷和:孟静,社稷臣也。
    胡直:公孝友天至,从绾发与弟颐吉(此处应为蒙吉)自相师友,刚忠英伟,称其气貌,解褐即身任天下,忧先一世,虽百千挫不回,稍激勇退倬,有凤翔千仞之志,至其学问渊源,上探尧孔之微,而并包逮于伯阳、子羽,爰远泥洹,雅自命曰:经世、出世。其亦希古之博大人哉!将与天地精神往来遨乎其初!荀杨诸子,未足窥其奥也。海内士业文章者,争高模拟。公负特操,不袭人后,而博辨雄深,环玮变化如出溟海、起神龙,不可端崖,要归于道。(《少保赵文肃公传》)
    姜宝:今世论学者多阴采二氏之微妙,而阳讳其名,公于此能言之,敢言之,又讼言之,倡言之,而不少避忌,盖其所见真,所论当,人固莫得而訾议也,于乎若公其可谓豪杰而圣贤矣。(《赵文肃公文集序》)
    李贽对其的评价为:
    吾谓赵老真圣人也。(《与焦漪园太史》)
    夫赵老何人也?巍巍泰山,学贯千古。(《复邓石阳》)
    霍与瑕:师于国家重务,片言立断,有不可者,厉声折之,人不能当其下风,然行云流水,一过即休,未尝有丝毫芥蒂胸中。汲引后进,爱惜人才,容纳直言,为朝廷开言路,每惓惓也。……公学为帝师,才堪王佐,不吐不茹,至大至刚,此其钟山岳之间气,为一代之伟人。(《祭大洲赵尊师阁老》)
    钱谦益评价道:
    刚忠英伟,称其气貌。议论慷慨,有孔文举苏子瞻之风。身任天下之重,百折不回。
    公为诗骏发,突兀自放,一洗台阁婵媛铺陈之习。其文章尤为雄快,殆千古豪杰之士,读之犹想见眉宇。” (《列朝诗集小传·赵宫保贞吉》)
    黄宗羲:先生之学,李贽谓其得之徐波石。……先生之所谓“不足以害人”者,亦从弥近理而大乱真者学之。古来如大年、东坡、无垢、了翁一辈,皆出於此。若其远理而失真者,则断断无一好人也。
    张廷玉:贞吉负气自高,然处倾轧之势,即委蛇,庸得免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