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楚帛書·甲篇》的“降奠三天”與“捊奠四極” 王寧 棗莊廣播電視臺 《楚帛書·甲篇》第6行云: “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奠三天絲思 ![]() 此節文字,目前諸家大多是在“降”下斷句,其它處斷句也各有不同,筆者感覺“降”下斷句很可能有問題,很可能當為: “炎帝乃命祝融以四神,降(隆)奠三天,絲(茲)思(使) ![]() 下面略作解釋。 祝融以四神,此句過去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安大簡被介紹出來之後,則可得解。《古書虛字集釋》云:“‘以’猶‘之’也。一同口語之‘的’。”[2]“祝融以四神”即“祝融之四神”,根據安大簡,老童生了四子:重、黎、吳、回四子,其中黎為祝融;[3]而根據《史記·楚世家》,“祝融”是火官名,重黎、吳回都曾為帝嚳的祝融,則“祝融以(之)四神”的意思就是作為祝融的四個神,應當就是楚人傳說中的重、黎、吳、回四人,是楚地的另一種傳說。這“祝融之四神”與上文的四木之神非一事,不能混為一談。 降奠三天,按此字原形作“ ![]() 奠,定也。 三天,諸家的解釋不一,下文還有“九天”之說,根據《呂氏春秋·有始》、《淮南子·天文》等書的記載,古人把天根據八方和中央分為九個區域,稱為“九野”,也稱“九天”,那麼“三天”則可能是指天有三重,或以為有“九重”(《楚辭·天問》:“圜則九重”),大概最早“三”、“九”都是表示多數,表示天有很多重(層),很高很厚的意思,未必就是實數的“三”或“九”,這裡就是指天。“隆奠三天”,就是把天隆高而定之。 “天”後一字原為殘字,實為“絲”字,當讀“茲”,[7]《古書虛字集釋》:“‘茲’猶‘亦’也”,[8]文中言“絲(茲)思(使)”者,猶言“亦使”也。 “ ![]() 同時也可知道,訓“擊”的“捊”很可能就是“摽”的假借字,“摽”也有“擊”義,《說文》、《廣雅·釋詁三》并云:“摽,擊也。”這個字亦從“攴”作,《廣韻·下平聲·胞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