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名人 > 近代 >

马一浮

http://www.newdu.com 2018-02-05 新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人物简介
    马一浮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家、理学家、诗人,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与梁漱溟、熊十力并称“现代三圣”,被誉为国学大师、一代儒宗。马一浮曾任教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是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著有《泰和会语》《宜山会语》《尔雅台答问》等作品,是第一个将马克思《资本论》引进中华的人。马一浮在哲学、文学、佛学、书法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其书法融章草、汉隶于一体,被称作“中国书法界的泰斗”。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清光绪九年(1883年),马一浮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马廷培当时任四川仁寿县知县。母亲何定珠,出身于名门望族,颇有文采。马一浮有姐三人,均识字读书。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从何虚舟先生学读唐诗。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随父母返浙江绍兴原籍,居绍兴东关长塘后庄村(今上虞县)。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其父聘举人郑墨田教子,郑氏为马一浮取学名“福田”。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应县试名列榜首。
    求学生涯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浙江社会贤达汤寿潜(民国时期曾任浙江都督)见其文章,大加赞赏,以爱女汤孝愍妻之。同年赴上海习英、法、拉丁文。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与马君武、谢无量合办《翻译世界》。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妻子病逝,立志终身不娶。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美国主办留学生监督公署中文文牍,后又赴德国和西班牙学习外语。曾预纂《欧洲文学四史》等著作。次年东渡日本学习日文。
    清宣统三年(1911年)回国,赞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
    学术养成
    民国元年(1912年),应蔡元培邀请,短暂出任民国教育部秘书长,不久后便辞官归去。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丰子恺撰《护生画集序》。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寇攻陷上海,逼近杭城,国难迫使马一浮携家人南渡避寇。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之聘,至江西泰和浙大以大师名义作“特约讲座”,讲稿后辑为《泰和会语》。为浙大作校歌。同年随浙大至桂林,又转至宜山,继续在浙江大学讲学,讲稿后辑成《宜山会语》。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编刻自撰历年诗词之作,有《蠲戏斋诗前集》《蠲戏斋诗编年集》《芳杜词媵》等。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抗战胜利,回杭州,续以书院主讲兼总纂的名义从事刻书。
    人物归宿
    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
    1954年,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1959年,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
    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反动学术权威”的罪名被赶出蒋庄。
    1967年,胃部大出血,后诸病皆发,于6月2日在杭州逝世。逝世后,被安葬在南山公墓。
     马一浮有几个子女
    马一浮与爱妻汤孝愍1899年结婚,1902年其妻得肺结核病逝(另一说法是两人在为马一浮父亲守孝期间不慎怀孕,偷偷打胎致其妻死亡)。此后马一浮终生未再续娶。所以马一浮应该没有孩子。
     马一浮书法
    马一浮擅长书法,各体皆备,碑帖兼取,尚古而脱古,自成一家。尤精行草及隶书,行草运笔俊利,章法清逸而气势雄强,横划多呈上翻之势,似淡拘成法,拙中寓巧,气格高古;隶书取精用弘,形成用笔温厚、结体潇洒之特点。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韵致。
    马一浮在《戏题鬻书启诗》中自谓:“恨无勾漏丹砂诀,幸有羲之笔阵图。”由此诗可知,他自己的书法所成,自视不低,且独钟于王羲之。
    纵观其学书之路,早年以唐碑入手,尤喜爱欧阳父子,二十岁后遍临魏晋南北朝书,植根于钟王诸帖。他的篆书直接取法李阳冰,隶书则以《石门颂》为宗。
    最为世人认可的还是其行草书体,集各种书体于一身,自成风格。亦善治印,为西泠印社成员,其印朴茂而富韵致。曾受过马一浮亲炙的丰子恺更是服膺他的学问人品和书艺,称其为“中国书法界的泰斗“。
     马一浮与毛泽东
    1956年,全国政协召开知识分子大会,毛泽东等共和国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与会的各位特邀委员,并与大家合影留念。这是马一浮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1957年,马一浮又应邀赴北京开会。会后举行宴会,毛泽东特意与马一浮坐在一起。他们互相交谈,颇为融洽。马一浮后来特意书写了“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为一家”的一副诗联,赠给毛泽东,以示答谢。
    1964年,马一浮应邀赴北京开会,毛泽东又一次接见了他。两人谈论了中国古代诗歌等,当时在座的还有马一浮的同道和友人熊十力等。此次会见,马一浮还为毛泽东写了一副古人的名联:“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
    也是在1964年,有一次毛泽东接见和宴请全国政协委员中花甲以上的老人,马一浮也在其中。当时他应邀赴宴,先与在门口迎接的毛泽东握手寒暄,随后被安排坐在毛泽东身旁,同桌的还有周恩来、陈毅、粟裕、陈叔通等。毛泽东还特地请马一浮坐在自己和周恩来之间,以示敬重。宴席开始之前,面对马一浮、陈叔通等耆硕,毛泽东不要服务员来摆放碗筷,而是特地让年纪较轻的粟裕来摆放餐具,以示对马一浮等耆硕的尊重。
    宴会后,马一浮感动之余,回到杭州写了两副对联,分赠毛泽东和周恩来。前者曰:“旋乾转坤,与民更始;开物成务,示我周行”。落款则为:“集《易》《诗》《汉书》《宋史》句,赠毛泽东。马蠲叟赠言”。后者曰:“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落款为:“集《周礼》《孟子》《礼记》句,周总理鉴正。马蠲叟赠言”。马一浮书写这两副对联时,两眼已近失明,所以书写叫作“瞑书”。书毕,他感到不是太满意,后来又写了两副,直到满意,才交人送出。
     人物评价
    马一浮老先生是当代中国唯一的理学家。(原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马一浮道高识远。(国学大师 熊十力《十力语要》卷二《与贺昌群》)
    中国历史上大学者,阳明先生之后,当推马一浮。(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戴君仁)
    马一浮义理精纯,代表着中国活的精神。(港台著名教授 徐复观)
    千年国粹,一代儒宗。(国学大师 梁漱溟)
    大儒。(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创始人 陈独秀)
    书法界之泰斗。(著名画家、学者 丰子恺)
    马一浮兼有中国正统儒者所应具备之诗教礼教理学三种学养,可谓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的仅存的硕果。(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贺麟)
    二十世纪师儒中的一个真正隐者。(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