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评论 >

戴建兵:弘扬革命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http://www.newdu.com 2018-02-19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戴建兵 参加讨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而且还创造了灿烂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从苦难到辉煌的历程中,凝聚着无数革命前辈的鲜血和意志,上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自信就是进行自我评价时呈现的积极态度,往往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文化自信则表现为文化给予个体和组织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往往来源于文化的内涵和功用。革命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起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形成于血与火的革命斗争实践中,自始至终担当着唤醒民众、激励斗志的历史使命。中国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积淀了无数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忠诚团结、不畏艰辛、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和高尚情操,它们共同凝聚成为革命文化的显著精神特征。
    一是勇于担当、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无数革命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呐喊,自觉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面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势力的剥削,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始就自觉担当起了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二是甘于奉献、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牺牲精神。革命年代许多共产党员放弃安逸的生活走上革命道路,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牺牲一切。夏明翰、吉鸿昌、刘胡兰等烈士的革命豪情和牺牲精神,不仅唤醒了许多民众,而且永远激励着后人。在血与火的武装斗争中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更是数不胜数,如长征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等,他们成为激励革命战士英勇斗争的楷模。
    三是忠诚团结、友爱互助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无论是面对外来强敌的侵略,还是反抗国内压迫剥削,每一位革命者深知仅靠个体力量难以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制定了严明的纪律,要求对内个人服从组织,对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战胜共同的敌人。在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中,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对革命同志和各种革命力量的团结、同志间的友爱互助,凝聚成战胜敌人、战胜困难的重要精神动力。
    四是不畏艰辛、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每前进一步都面对重重困难和阻力,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在困难艰险面前,革命前辈始终坚信革命一定能成功,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为了取得胜利,他们甘于吃苦、勇于斗争,其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和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概成为排除万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无穷的精神力量。
    第二,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创新形成了众多革命文化论著,为提升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这些著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凝聚着中国革命斗争的高超智慧和成功经验,形成了科学的革命文化理论。
    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陆续发表《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陈望道、李达等翻译介绍了《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解说》等著作,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领导中国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出发,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中国国情和革命实践,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光辉篇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科学生动地阐释了中国革命的规律和原理。这些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地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问题,生动地回答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革命文化理论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宝典,也是革命事业和人生航程的指路明灯。如1938年,毛泽东先后发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部著作,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双方的基本特点,阐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战略战术原则,论述持久战的总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思想,批判“亡国论”、“速胜论”以及轻视、反对游击战争的思想。这两部著作对提高中国共产党指导战争的战略思想水平,坚定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革命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剖析了文艺工作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关系,回答了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问题、歌颂和暴露的问题等,提出了革命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成为革命文艺发展的航标。众多优秀文艺作品围绕革命斗争的英勇事迹,进一步丰富了革命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艺作品以鲜明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塑造和反映了革命英雄人物和典型事迹等内容,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如小说《红旗谱》《红岩》、大型歌舞《东方红》、电影《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近年来,《长征》《太行山上》等影视作品形象地再现了革命斗争的情节和场景,使人们了解革命前辈的奋斗历程,体会和感受到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
    第三,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丰富的实践支撑。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文化结晶,具有雄厚的实践基础。革命文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接受了实践的检验,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无论是封建士大夫推行的改良维新,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不以失败而告终,不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并没有照抄照搬西方模式,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根据中国国情和革命实践,开创了新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的成功实践证明了革命文化的先进性和正确性,它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提升了文化的自信力。
    从历史来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革命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血与火的残酷斗争中,革命文化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90多年来,中国走过的历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走过的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充满着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能忘却、不容否定的壮丽篇章,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现实基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一定要铭记革命先烈的遗愿,继承和发展革命前辈创立的革命文化,为实现伟大理想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来看,无论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是在自我奋斗中获得前进的动力,革命文化都可以提供现实指导和精神指引。无数革命前辈既是革命文化的创造者,也是革命文化的践行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我们的楷模,他们的人生足迹映照着革命文化的光辉历程。正是在革命文化的作用下,个体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从而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并在其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等,既使我们感受到这些英雄个体的人格力量,也彰显出革命文化的强大力量。
    革命文化是党和人民在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创造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敢于拼搏、战胜困难,并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女排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新时期的伟大精神,涌现出邓稼先、王进喜等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动摇的基石,新时代要增强文化自信,必须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