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刘协(181—234)的禅陵,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23公里,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近年来,不少姓坂上、大藏、原田的日本人专程来修武寻根谒祖,祭拜刘协,自称为刘氏后裔。 此事说来话长,追根溯源还是要从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说起。 汉献帝刘协,东汉灵帝刘宏次子,是个生不逢时的倒霉蛋、受气包,但晚年得福。他出生不久,生母王美人就被何皇后毒死。8岁时,灵帝驾崩,抚养他的祖母董太后被害,他的同父异母哥哥、何皇后所生的刘辩继位,史称汉少帝。从此刘协和他的窝囊哥哥成了宦官、地方豪强、军阀袁术、袁绍、董卓等人手中的棋子,夺来抢去,任意摆布。 董卓自认与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也看不上刘辩的窝囊无能,于是废少帝,扶刘协登基,史称汉献帝。董卓被杀后,刘协落入曹操手中,这就是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把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打包嫁给刘协,把刘协变成了他的女婿。建安十九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曹操威逼刘协废黜伏皇后,将其幽闭而死,并毒杀她生的两个皇子。建安二十年,曹操逼迫刘协立曹节为皇后。延康元年(220),曹操死,曹丕继位,他不好杀自己的姐夫,便胁迫刘协禅让,改封山阳公,将其赶出京城。 从此刘协远离政治漩涡,专心治理山阳。他躬耕菜圃,劝课农桑,减免赋税,奖励垦荒,兴办义学,广施仁政,悬壸济世,救死扶伤,日子过得充实而安详。百姓感谢他的功德,敬之如父母,为其建庙立碑,歌功颂德。在历代亡国之君中,刘协活得最快活、最有价值、最有意义。 西晋太康元年(280),刘协玄孙刘阿知见天下大乱已见端倪,便于农历五月一日召集旧臣商议对策说:“我久居此地,恐有覆灭之祸,闻东国日本,有圣太子。”遂决定去日本避难。刘阿知率其子刘都贺、其舅赵与德,族人刘国鼎、刘涛子、刘信子、刘鹤明等2040人飘洋过海,几经艰险,于日本应神天皇时代(270—310)到达日本,后被倭奴国王赐号东汉使主,奉命定居于大和国高市郡桧前村。如今在桧前村和冈山县仓敷市妙见山顶,都有阿知宫,是祭祀刘阿知的场所。 汉皇族刘氏移民倭奴国,在日本史书《日本书记》《古语拾遗》《续日本记》中都有记载。刘氏族人移民倭奴国后没有用刘姓,完全融入大和民族,衍变成新的日本姓氏,成为倭奴国的新贵族。他们带去了当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倭奴国文明的发展。如刘阿知的儿子刘都贺将当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带到日本,因而被称为都贺王。日本仁德天皇六十年(372)农历四月八日,阿知后裔被赐姓坂上。日本雄略天皇十六年(471)农历十月一日,阿知后裔又被改赐姓大藏。特别是在朱雀天皇时代(930—946),阿知的后裔、汉高祖刘邦第四十五代孙大藏春实任征西大将军,为平定“天庆之乱”立下汗马功劳,受到日本天皇嘉奖和赏赐,此后大藏家族一直任长门守、太宰、大监等要职。 大藏春实在九州原田筑城,其后代居住在城内,到日本天承元年(1131),这支居住在原田的刘氏后裔正式以原田为姓,形成了今天日本社会中著名的原田家族。如今原田家族已经传衍到刘邦第九十三代孙。他们在福冈市建立了汉太公庙,至今保存着代代相传的族谱,并按照传统礼仪,到太公庙遥拜祭祀刘氏远祖。 窃以为,这种家族式的大规模移民,对于日本文明的发展,对于中日文化和民族的交汇融合,功莫大焉。诚如日本史学家坂本太郎在《日本史概说》中所说:“刘阿知一族及其后裔传入日本的汉文化,无论在精神还是物质方面,都给日本文化以划时代的影响。在精神方面,汉字、汉籍以及儒教和佛教的传入决定了后来日本文化的性质。在物质文化方面,水利、灌溉、养蚕等农业技术,建筑、雕刻、织布、冶金、制陶等各种工艺技术及其作品对当地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岀了巨大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