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馆际文化交流诌议

http://www.newdu.com 2018-02-24 汉阳陵博物馆网站 佚名 参加讨论

    ——以汉阳陵国内文物交流展为例
    石 宁
    摘要:馆际之间的文物交流是博物馆交流的主要内容。本文从国内文物交流展对博物馆文化成果推广和馆际相互学习方面进行探讨,以及文物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其目的是大力推进馆际之间的文物交流,实现国家倡导的文化大繁荣。
    关键词:馆际文物交流   问题    解决办法
    文物凝聚了民族力量和精神寄托。随着“三贴近”的提出,博物馆以社会认同感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谈到“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随之各地博物馆开始免费开放,博物馆作为精神文明和文化传播阵地,得到充分发挥。由2014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也能感受到这点---“博物馆架起沟通的桥梁”,主题强调博物馆是根植于现在,保存与沟通过去的鲜活机构,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博物馆必须重新考虑其传统的使命,研究出吸引更多观众的新策略,特别要不断改进藏品展示的传统方法,以便参与社区,与公众保持联系。此外,该主题还强调世界各地博物馆之间的合作、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新形式,使博物馆联系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加强馆际交流,博物馆人与物走出去,引进来的越来越多。它们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有学术交流讲座、人员流动培训、学习参观、文物的展览交流等。这里讨论一下博物馆文物交流的一些情况,我作为博物馆工作者,参加了本馆大部分的国内文物交流展览工作,感触很多,它是博物馆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好方法。
    一、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形式多样,馆际之间的文物交流是重要环节
    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说到:“健全博物馆馆际交流、陈列展览项目交流合作、藏品开放工作制度……建立博物馆藏品共享平台和藏品利用激励机制,大幅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规划要求,建立博物馆馆际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机制。它意义在于博物馆文物资源短缺的现实。虽然国家和省级博物馆,以及一些城市的博物馆藏品资源丰富,但是从观众的需求和展览的需要出发,任何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资源都显得十分有限,只有实现博物馆的合作与共享,才可能全面揭示人类的漫长发展足迹,全面展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特征[1]。
    从博物馆自身发展说,文物交流也是博物馆“三大”社会功能得到延伸和发挥。有其它交流方式无法替代的效果和收获。文物交流是通过文物实物与现代展示手段,反映人类文明成果,注重文明的对话、文化的交流,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积极作用[2]。是实现藏品有效利用和文化共享的直接形式,这种形式是以展品展出即交流展而实现的。
    博物馆之间交流展览的举办,双方或者多方需要深入的沟通,彼此了解,馆际之间交流展主要目的有1、与自己博物馆的常规展览对比互补。2、为博物馆输入新鲜血液,增加亮点,提高知名度。3、馆际互动取长补短,提高科研和管理水平。使文化成果共享,促进文化繁荣。
    所以1、这些交流展应该是多样化、专业化、精品化、品牌化基于一身的[3]。博物馆向外推出展览与企业搞营销一样。企业要在同行中一枝独秀,必须向市场推出拳头产品,主打品牌。在拳头产品的选择上仔细推敲,认真琢磨,经过企业精英阶层研究开发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精品。博物馆在外展文物拣选中,也是一样,需符合对方要求,且有本馆特色的精品文物。 “一个博物馆的藏品再丰,品类再多,体系再全,不可能囊括全球之文物,穷尽人间之遗珍,总揽古今之瑰宝,掩盖地区之特色”“正是面对有限的文物资源,博物馆更应以共享求持续,以智慧对“短缺”” [4],以汉阳陵为例,汉阳陵为帝王陵园,其陪葬坑、陪葬墓园、建筑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不计其数,说到帝王陵园,认为出土的文物都是珠光宝气,非金即玉,价值连城,高端大气上档次。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盗扰严重,汉阳陵出土的文物主要以陶器为主,并且器型较小,人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与秦俑比,参观视觉效果很差,与人民心目中的帝王形象相差甚远。可我们的文物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不和秦俑比“高大真”而比“精细美”,我们馆藏人俑制作精细,千人千面,面带微笑,一团祥和,从它的施彩工艺和制作手法上都比秦俑先进。在社会繁荣、和谐的大背景下,紧贴现在时代特征,推出汉阳陵出土的微笑彩俑,六畜兴旺的动物俑,种类齐全的生活器具等,一副汉代欣欣向荣的画面。这些文物展出面积小,非常符合临展场合。展览谈的时候,与江苏常州、无锡、镇江等地谈的,听取了他们馆的意见,对文物件数、组合、种类进行了认真的考量。最终确定为85件组,囊括扩了西汉社会生活、军事、建筑等各个方面文物,诠释了景帝时期的社会方方面面。一经推出,得到当地好评。附近博物馆的专家和领导参观后,纷纷与我们谈延展的情况,这个展览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在江苏、黑龙江、吉林、福建、浙江、广东、上海等地,10多家博物馆展出。今年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四川博物馆院等地展出。②、主题的选择上要有特色,使人耳目一新。前多年,汉阳陵博物馆作为陕西省文物对外交流的辅助参与其中,没有形成自己的一个特色展。很大原因我认为是没有一个自己的主题。在参与的外展中,主要是陕西的秦汉展,以秦俑为主。直到2008年在台湾展出的时候,台湾人对汉阳陵文物很感兴趣,给了一个醒目的主题《帝国的表情----微笑的彩俑展》,这个总结对汉阳陵出土文物和它背后所反映的西汉前期社会定位很精确,精辟至极。与我们以前用的主题《秦汉兵俑展》、《秦汉文物展》、《秦汉帝王陵出土文物展》等相比,更能说明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些彩俑为什么要微笑,人们会有这样的疑问。激发人们探索它背后故事的动力和吸引力。汉景帝时期的西汉王朝正处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上升期,景帝经过励精图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国富民悦,政治清明,使国家彻底摆脱了颓废的困境,为大汉帝国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才会出现面带微笑的彩俑。与秦俑高大威猛,庄严肃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说点题外话,从这个主题的提出就看出了我们和台湾博物馆工作者的差距。汉阳陵以此为主题在国内进行了一些列的巡展,目前还在进行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好的主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新的展览对提升博物馆的品质提到助推作用,提高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2008年国家提出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博物馆观众迅速增长,参观的人多了,如何提升自身品质,留住观众,成为考验博物馆的严峻问题。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提高是必然的,引进新的展览为另一种快捷方式,汉阳陵举办的外展是为增强馆际交流,提高知名度,以文化成果共享,服务社会为宗旨开展的,清楚的说明办这次展览的目的,为交流学习双方文化成果,提高自身知名度,一个好的展览就是为观众提供喜欢和新鲜的东西,观众才能停留驻足,品味欣赏。知名度才会提高,自身竞争力也随之而高。
    3、文物本身的信息,有明显的时代、地区或者行业特色,馆藏文物也是所在地区的某个时间段的一种文化代表。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和汉阳陵博物馆对比。广西民族博物馆,主要有广西历史文物展览、广西民俗展览、古代铜鼓展览等。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功能定位是以广西12个世居民族为主的各民族繁衍生存,融合发展的社会发展物证、文化与艺术遗存、典籍及无形文化遗产及研究成果的调查收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宣传的专业性民族文化博物馆。汉阳陵博物馆是一个考古遗址公园,它的定位以汉阳陵陵园的核心区为展示范围,以考古发掘的遗址现场复原保护展示和考古出土文物展出为基础,向观众传递汉阳陵帝王陵园考古成果展的综合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展示的是不同的文化内涵,前边主要是对广西历史,民族、民俗进行了展示。后者主要对西汉时期陵园风貌、考古工作实景和考古成果的一种展示。两个馆组织展品外展,给观众是不同的感受。
    因此文物交流使有限的文物资源形成合力,增加社会的影响力。
    二、馆际之间文物交流展为其他形式的交流提供了舞台
    文物交流展最短时间一两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这段时间中,馆际之间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学习。为长期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博物馆之间交流走向广度和深度的平台。形成馆际之间合作共享机制,这种机制包括博物馆工作的每个方面,具体有:
    1、博物馆的管理模式。博物馆管理方式从“十八大”后有了新的动向,正在探索法人治理制度,我馆为全国两家博物馆试点之一。法人制度是建立现代事业管理模式的基础,实现政事分开,资事分开,建立独立的博物馆主体,使其有很大的人事、管理自主权利。目前汉阳陵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理事会设理事长和理事,理事由三个和博物馆有关且不同的主体组成,人员各占三分之一,一个主体为与博物馆有关的上级部门组成,如省文物局、省编办、省人社厅等,一个主体为与汉阳陵有关的地方政府官员,以及与汉阳陵有业务来往的相关业务单位(如旅行社等),一个主体为汉阳陵人员组成。汉阳陵一切大事由理事会研究决定,馆长具体负责执行,理事会下设监事会,监事会具体负责监督实施。监事会由汉阳陵人员组成,有馆领导、中层、职工各占三分之一。这种制度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而来,还在探索阶段。博物馆管理还有一些小的方面,如陕西省省级博物馆正在实行的打分考核制度,这是博物馆内部管理的一种具体到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具体为把每个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用具体的分数来体现,月评季考,做为年终评先进个人和先进科室的主要依据。当然管理方面交流学习的地方很多,通过交流学习,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
    展陈方面。文物交流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同博物馆之间展陈的区别,展陈内容包罗万象,如展台、辅助展、灯光的设计、材料、制作。复原场景的设计和制作。展品的选择、摆放,展厅的设计、游客参观路线、互动学习区、休息区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声、光、电及新材料的应用等。展陈方面各个博物馆之间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国家每年评选的全国“十大精品陈列”,代表了展陈最前沿的展览形式,这种精品展评分要素与评分标准详尽科学,全面涵盖博物馆建设的每一面,……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硬件建设水平,也在着力表现出一个博物馆的软件建设水平[5]。我馆2007年地下馆获得的精品陈列第一名。它打破传统的展陈方式,把地下原址完整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前省委书记李建国看后,说到这是“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文物保护与文物利用的完美结合”。这充分说了的这次展览的水平和效果。通过文物交流展,可以学习到各个博物馆不同的展陈方式和效果,为做好自己馆的展陈提供借鉴。
    社会教育方面。博物馆的社教是这几年博物馆的一个重要工作,无论从博物馆“十二五”规划,还是新《博物馆管理条例》中都能看出国家对博物馆社教方面的重视。除了传统的社教形式。每个博物馆都在创新自己的特色。以汉阳陵为例,汉阳陵作为考古遗址公园,在社教方面形式比较新颖,结合自己作为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特点,开展考古小讲堂,为游客介绍考古知识和汉阳陵考古发掘情况,讲完课后,到模拟考古现场进行模拟考古,加深印象和动手能力,真正体验考古工作。完后还可以穿汉服学习汉代人的礼仪等。这些活动都是一些列的。很受学生和家长以及游客的欢迎。我们和四川博物馆院交流的时候了解到他们在社教方面有自己的博物馆流动大篷车,大篷车中不但有文物展陈,还有互动区,他们大篷车是一个流动的博物馆,也是比较有特色的一种社教方式。通过交流学习,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是社教工作不断有新的创新,发挥它的最大社会功效。
    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修复技术方面,现在把文物的修复和保护相提并论,说明两个同样重要。各个博物馆的修复和保护实力差距很大,有的博物馆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文物局加大人员培训,成立了27个全国文物修复保护科研基地。有的博物馆也因自身藏品所限制,无法开展种类繁多的文保与修复工作。通过文物交流展可以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如汉阳陵文物在江苏各地展,他们那儿主要是三馆合一的博物馆(自然馆、科技馆、博物馆),博物馆也主要是以书画、瓷器为主。陶器很少,彩陶的修复保护工作开展也少。我们这方面比他们工作做的多一些,我们了解他们书画等方面的修复保护,他们了解我们在彩陶方面的修复保护经验,同时还深入探讨我们文物在帝陵陵园发掘的一系列程序和现场保护情况。
    如文物的包装信息方面,包装包括包装工艺、包装结构、包装材料、包装技术与方法、包装的信息编制等诸多方面[6]。国家在2009年出台了《文物运输包装规范》,文物包装现在也是一门专业,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2013年举办了一次文物包装培训班,只收陕西学员就有一百多人。包装文物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从文物箱子的制作选材、箱体周围填充材料、包装文物的填充材料、包装文物的包装纸选材、不同形状的文物在箱体中的摆放方式,文物那儿可以着力,那儿脆弱不能着力,既要包装整洁、又要美观更要安全。如文物填充材料较软,文物在箱子中就会晃动,填充材料较硬,会伤到文物表面,甚至磕坏文物。如包装纸要选白净柔软的,这样不会伤到文物又美观。正因其工作难度大,有的公司以此为商机,成立了文物包装公司,生意兴隆。我们博物馆的陈列保管部经过和包装公司人员长时间的接触学习,现在每个人都是包装能手。文物外展包装都是自己动手包装,在这几年的外展中,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我们到南方外展时,它们那儿文物外展几乎都是让包装公司做的,自己很少有包装方面的经验。这也是我们交流的一个话题。
    如学术方面,我们博物馆2014年和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合作办展览,两个都是西汉早期的墓葬遗址类博物馆,围绕两馆出土的汉代陶俑、汉代车马以及展陈环境、宣教等多方面展开了学术讨论,最后把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汇编成书出版。
    三、馆际文物交流的瓶颈与解决办法
    十二五计划中提到,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00个,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2500个,全国每年举办陈列展览达1万个以上,年接待5亿人次以上,要求在创新博物馆管理机制中,强调健全博物馆馆际交流、陈列展览项目交流合作……建立博物馆藏品共享平台和利用激励机制,大幅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推进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社会服务质量评价制度等。规划中说明了文物交流展的重要性。
    这里没有提到国内馆际之间的文物交流展数量,“十二五”提到每年引进国外展50个,出国展120个。所以上万个展览中大部分为博物馆自身展览和国内文物交流展。与汉阳陵交流的几个博物馆看,他们最多的一年有十几个临展,多为国内馆际之间交流展,最少的每年只有一两个这样的临展,有的博物馆常年没有文物交流展。出现这些不平衡该如何解决?
    文物交流是双赢事情,可文物它有自身的稀缺和不可再生的特性。所以从国家到地方对文物工作非常重视。国家有《文物法》,地方有《文物保护条例》。我们一切工作都应在在法规条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首先,受到文物安全制约。我们工作要把文物安全放在第一位。解决安全问题,1、从思想意识抓起,认真学习《文物法》,知法懂法,严格按照职业标准做事,按章办事,依法律为准绳,认真负责,坚决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工作上严抓谨防,确保文物安全。文物展览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隐患多为包装时的安全、运输安全、展出时的防盗、展陈环境对文物的影响等等,因此要求参与文物展览工作的人员必须为专业人员,他们在处理这些问题上有很好的经验,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提前解决展览工作中的文物安全问题。
    2、受文物特性的制约。从自身展出效果方面考虑,甲方不太愿意让更多的珍贵文物在外展览。乙方希望珍贵文物占比越大越好。但珍贵文物长时间外展,对自身陈列展出效果有一定影响。
    如何平衡这种关系,文物没有分身术,只能通过其他手段弥补这种遗憾。可采用文物复制技术,对珍贵文物采用原大复制,在外人眼里很难分辨,展出效果可能比真品差一点,从外观、工艺和审美角度对观众传达的信息是一样的。要展出,必须在说明牌注明,以免误导观众。也可采取影像图片等详细说明、还有多媒体辅助手段,更好地表现和诠释展品,实现观众对展品的认知,使观众对它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3、文物交流展受到财力、人力和时间的制约。借展费用是比较大的开支,其中包含文物费用、文物包装材料和人员费用、文物运输和安保费用、展览设计、辅助材料制作、人员布展费用等。以汉阳陵为例,引进一个普通展览,费用在30万左右。外展费用也在30万左右。这只是一般的展览,这种展览一年至少两个以上。有的高档次临展费用可高达几百万甚至更多。
    现在,很多博物馆采用两个或者多个博物馆交换展和联合展来降低这方面的费用。如汉阳陵和武汉博物馆互换展,文物展出互不付费,只是产生其他较少费用,如果单引进武汉博物馆展览,总共要花费30万。现在互换后,我们负责在武汉展,他们负责在汉阳陵展,共计花费不到10万。这样等于办了两个展览,我们走出去,也引进来了。再如广西民族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贵州民族博物馆、湖南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似雪银花——黔桂湘三省区苗族银饰展”,2010年至2011年在三地区轮流展出。
    还可以在展出设计和展板等辅助性材料上节约费用,现在办一个展览,有的单位请专业设计公司,采昂贵的辅助材料,好像唯专即贵才是高大上,太过注重形式。《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要二者兼顾,形式和内容并重,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我们主要是用文物吸引观众而不是五花八门的设计。现在这种关系有被颠覆的倾向。设计是很花钱的。再有,普通临展辅助材料可选用经济适用的,只有比较重要的展览我们考虑用昂贵的材料。临展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要做到简约而不简单。我们在上海嘉定展出的时候,一切都是自己动手设计,展板采用普通的塑泡板,效果也很好。我们工作人员私下算了一下,设计和展板制作花费估计在万元内。同样展有的单位设计和展板花费在10万以上,一个短短的临展,花费那么大,是否应该,值得我们思考。
    人力方面主要是展览设计、文物包装、出差方面等,这种交流展有临时性、时间紧、任务重特点。现在单位实行定岗定员,虽然单位有陈列、保管等业务部门,他们自身都有岗位工作。所以办临展人员多为临时从陈列、保管等业务部门抽调,若本职岗位工作繁重,再临时开展这项工作,工作压力会很大。
    展览设计可以通过双方协商,共同完成,甲方对他们的文物比较了解,有现成的设计方案,乙方如对展览没有特殊要求,拿来就能用,如果有要求可在甲方提供的方案上做些修改,可以节省不少人力。即使没有现成的设计方案,有甲方参与设计会省时省力很多,效果会好一些。
    文物包装可采取外包形式或者自己培养人才进行,现在文物包装和运输公司有好多家,都是比较专业的人员,费用也是很高的。培养自己的文物包装群体是很必要的,通过参加文物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和与包装公司合作来培养自己的人员。出差等方面的人员只能通过本单位人员调节来实现。
    时间方面主要是展览档期的安排,博物馆工作是按计划进行的,岁末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第二年的工作计划安排,并申请经费。有的馆配合国家“五年计划”,把五年的工作都计划好了。没有提前计划安排,很难有档期。一般文物交流展都是一年以前开始协商进行的。临时联系展览成功率不是很高。汉阳陵文物在浙江和福建展出,他们附近几个博物馆领导参观后,觉得很好,想引进,他们和我们的档期都无法安排,只能作罢。所以要提前做计划,提前沟通,提前联系,才能避免档期的时间安排问题。
    总之,博物馆发展进入了“黄金机遇期”,馆际交流写入了国家博物馆事业“十二五”计划的主要要目标中,博物馆要 “走出去”和“引进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提高自身品质。文物交流展是博物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多数博物馆把每年举办交流展写在了目标任务中,有的博物馆要参加国家一些项目的评选,交流展也是作为一项主要的指标。在此机遇,我们要抓住机会,使馆际交流高速发展。提高文物利用率,做到成果共享,文化繁荣的目的。
    注释:
    [1] 单霁翔:《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发展》,《四川文物》2011年 第1期。
    [2] 单霁翔:《博物馆使命与文化交流合作创新》,《四川文物》2014年第3期。
    [3] 董劲林:《博物馆对外交流展览运作模式探索》,《史前研究》西安半坡博物馆编 2011年。
    [4] 陈燮君:《新的价值体系中的博物馆文化的力量与智慧》,《浙东文化》2008年创刊号 第11页。
    [5] 桑世波:《由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活动所引发的思考》,《中国纪念馆研究》2012年第2期,第58页。
    [6] 赵昆:《文物包装概述》,《文博》2006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