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余玠是南宋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担任过四川安抚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等职,著有《瑞鹤仙·怪新来瘦损》等作品。余玠在抗击蒙古军方面有着卓越成绩,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率军北攻兴元府、守卫川蜀数十年,以山城防御抗击蒙古军,为保住南宋半壁江山付出了巨大贡献。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将余玠召回,余玠心有不安,暴毙而死,死后追赠五官。 人物生平 投身军旅 余玠生于宋宁宗庆元四年十二月八日(1199年1月6日)。他幼时家贫,在白鹿洞书院和太学上舍读书,因与茶馆老人发生口角,不慎失手推茶翁致死,脱身出逃襄淮,作长短句一首,投入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赵葵赞其心怀壮志,把他收留在军中任事。不久即以功补进义副尉,又擢升将作监主薄。 端平三年(1236年)二月,蒙古军侵入蕲、黄、广等地。余玠应蕲州守臣征召,协助组织军民守城,配合南宋援兵击退蒙古军。 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余玠在赵葵领导下率部应援安丰军(今安徽寿县)守将杜杲,击溃蒙古军,使淮右得以保全。次年,朝廷论功行赏,余玠进官三秩,被任命为知招信军兼淮东制置司参议官,进工部郎官。 盱眙退敌 嘉熙二年(1238年)九月,蒙古大帅察罕进攻滁州。余玠率精兵应援,大获全胜。 嘉熙三年(1239年),余玠率军远袭开封(今河南开封)、河阴(今河南郑州西北)一带的蒙古军,全师而还。 嘉熙四年(1240年)九月,被提升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淮安州,主持濠州以东、淮河南北一带防务。 淳祐元年(1241年)秋,察罕再出兵安丰军,余玠率舟师进击,激战四十余日,使蒙古军溃退。凭军功拜大理少卿,升淮东制置副使。 构垒守蜀 自淳祐三年(1243年)至宝祐元年(1253年),在蒙宋战争中,出守四川的余玠以山城防御抗击蒙古军进攻的作战。 淳祐元年(1241年)十一月,蒙古窝阔台汗病死,内部纷争汗位,无暇全面部署对南宋大规模战争,南宋得以暂时休整和调整防御部署。宋理宗赵昀命在淮东屡立战功的的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 余玠赴任后,革除弊政,实行轻徭薄赋、整顿军纪、除暴奖贤、广纳贤良、聚小屯为大屯等政策。纳用播州人冉璡、冉璞兄弟建策,采取依山制骑、以点控面的方略,先后筑青居、大获、钓鱼、云顶(分别位于今四川南充南、苍溪东南、合川东、金堂南)等十余城,并迁郡治于山城。又调整兵力部署,移金州(今陕西安康)戍军于大获;移沔州(今陕西略阳)戍军于青居;移兴元(今陕西汉中)戍军于合州(今四川合川东钓鱼城),共同防守内水(今涪江、嘉陵江、渠江);移利州戍军于云顶,以备外水(即岷江、沱江)。诸城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屯兵储粮,训练士卒,经数年建设,逐步建成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边防稍安。 屡破蒙军 余玠在四川,开屯田以备军粮,整顿财赋,申明赏罚,修筑山城。抗蒙有功将士都得到奖掖。违法的将官,受到惩处。利州都统制王夔凶残跋扈,号称“王夜叉”,不听余玠调度,到处劫掠。余玠依军法斩王夔。经过余玠的整顿,四川驻军声势大振。蒙古军多次自西来侵扰,都被宋军打退。 淳祐六年(1246年),蒙古分兵四道入蜀,余玠继多次战胜蒙古军进攻之后,依靠新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又打退了蒙古军的进攻。 淳祐十年(1250年),余玠调集四川各路精锐,誓师北伐。以一部兵向陇蜀边界出击;自率主力,取金牛道向汉中(今属陕西)进发,三战三捷。次年四月,余玠率军号十万进占汉中西之中梁山,潜军烧毁汉中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栈道后,率军围汉中数重,昼夜急攻。蒙古军修复栈道,各路援军会至。余玠久攻不克,兵老师钝,只好撤军。 余玠守蜀有功,淳佑八年(1248年),被任为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给予执政官相同的恩数,仍驻四川。 淳佑十二年(1252年),蒙古汪德臣部侵掠成都,围攻嘉定(今四川乐山)。余玠率部力战,再次打退蒙古军。在余玠的领导下,四川抗蒙形势日益好转。 含冤暴卒 余玠抗战获胜,宰相谢方叔却设法迫害余玠。余玠与统制姚世安不和,姚世安则以谢方叔为援。 宝祐元年(1253年),谢方叔和参知政事徐清叟等向理宗诬告,攻击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理宗听信谗言,召其还朝。余玠知有变故,愤懑成疾。同年七月(余玠之子余如孙所撰《玠府君墓志铭》称是五月十八日),余玠在四川暴卒,享年五十六岁。有传闻称他是服毒自尽。 余玠死后,理宗为之辍朝,特赠五官。次年六月,侍御史吴燧等奏陈余玠“聚敛罔利”的七罪,理宗下诏查抄余玠家财。之后又称他镇抚四川无方,劳军困民,命其家运钱“犒师振民”。十月,再经监察御史陈大方诬告,理宗遂削去余玠资政殿学士之职,并迫害其家属和亲信。 宝祐六年(1258年)十一月,理宗下诏追复余玠官职。 余玠与孟珙 在历史上,一般认为孟珙的战绩高于余玠,主要是因为孟珙系干掉过2个皇帝:孟珙擒了金国末代皇帝,孟珙的部将王坚干掉过蒙古大汗蒙哥。 孟珙镇守荆襄地区,此地的地形极适合蒙古人的骑兵作战,而且,此地一失,即可顺长江流而下直接灭掉临安(后来的历史发展即是如此)。但在孟珙镇守期间,蒙古人寸步难行,而且还经常被他打得退回河北。此外,孟珙系的部将也出了不少人才。 但是,权臣所考虑的东西人人猜不透,1253年5月,权臣谢方叔说动理宗,猜忌余玠召他回临安。7月,余玠突然暴病身亡。而早在124?年,孟珙有一机会可以北伐光复,朝廷也又置之不理。需要说明的是,孟珙并非单纯的一员猛将,而是战略、韬略都很厉害的人物,他所提的北伐,完全有别于南宋中期的那种冲动,另外在当时,战将和物资储备,特别是物资储备,南宋都是要占优的。后孟珙郁郁而亡。 余玠的出道,是典型的“两把菜刀干革命”,极具传奇色彩,而原本他是文官。可见,宋时的文人中,文韬武略俱全的是一把一把的,完全不是所谓“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 余玠后人 儿子:余如孙,取“当如孙仲谋”之义,后改名余师忠,历大理寺丞,为贾似道所杀。 余玠比岳飞还冤? 余玠是历史上一位意义非凡却鲜为人知的悲剧英雄,他的冤屈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岳飞。他是自杀身亡,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死于外人的极端情绪。 压根儿没想到自己能当上皇帝的宋理宗,仓促即位后,内心很是惶惶不安。一直等到史弥远死了,他内心仍然充满了不安全感,自个儿这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的,别人完全可以效仿啊。虽然说蒙古军队也让他充满不安全感,但那毕竟离得比较远是不是,他最担心的,还是有人造反,夺他皇位。于是,基因里的恐惧加上现实的疑虑,让宋理宗做出了一个堪称丧心病狂的决定。 他发出金牌,让余玠赶紧进京。没错,就是当年紧急从前线召回岳飞的那种金牌。 当时从临安到重庆,最快的御前金牌也要走半个月,就在这道金牌发出去十六天的时候,朝廷收到了从重庆送来的急报:余玠病重。也就是说,召余玠进京的诏令发出不久,上报余玠病情的奏报也已上路了。装病吧?皇帝和小人们都不信,继续催余玠进京。接到余玠重病消息的第十天,宋理宗又签署了一道命令:让余晦接替余玠担任蜀帅。 这个消息,压垮了余玠。他服毒自杀了。 接下来,宋廷以此所谓“罪状”为名抄没了余玠的家产,并逼迫余玠之子余如孙以家财犒师,就是把家财捐出来作为军费。 可以想象,余玠的愤懑与绝望。他接到召他回京的金牌时,听说余晦来接替他时,他肯定想到了一个人:岳飞。他在前方出生入死,后方却怀疑他、羞辱他,他知道进京后,很可能面临岳飞一样的下场。他选择了自杀。 他比岳飞还冤——毕竟岳飞当年掌握了更多的兵马,在建议太子人选时也与皇帝发生过尖锐矛盾。此外,当时南宋初建,皇帝被金兵吓破了胆,只想割地纳贡求和,不希望有岳飞这样的主战派,更何况岳飞还不时嚷嚷着要打到金兵老巢去,接回被掳去的徽宗、钦宗,完全不考虑赵构的心情。但在余玠的时代,南宋上下,大多知道只能与蒙古决一死战,正是重用武将的时机,他,一员立下汗马功劳、正在收复河山的大帅,却被逼着自杀了。 人物评价 脱脱:喜功名,好大言。……余玠意气豪雄,而志不克信。(《宋史》) 王夫之:孟宗政、赵方、孟珙、余玠、彭大雅之流起,而兵犹足为兵,将犹足为将,战犹有以战,守犹有以守,胜犹非其徼幸,败犹足以自持。左支右拒于淮、襄、楚、蜀之间,不但以半割残金,而且以抗衡蒙古。(《宋论》)②以贿赂望阃帅,以柔媚掌兵权,以伉直为仇仇,以爱憎为刑赏;于是余玠死而川蜀之危不支,刘整叛而川蜀之亡以必,吕文焕之援绝而阳逻之渡不可复遏。(《宋论》) 蔡东藩:①继以余玠镇蜀,礼贤下土,徙城设守,军民交安,是亦一干城选耳。(《宋史演义》)②宋廷非无贤将相,如杜范、吴潜、董槐等,皆相才也,孟珙、余玠、马光祖、向土璧、王坚等,皆将才也,若乘蒙古之有内乱,急起而修政治,整军实,勉图安攘,尚不为迟。……杜范殁矣,孟珙逝矣,内外已乏一贤将相;至谢方叔进而余玠蒙谗,丁大全用而董槐被逐,仅有二三材士以扶危局,反欲尽排去之,理宗之不知理国若此,几何而不沦胥也。(《宋史演义》) 吴廷燮:宋之制抚以实权言,较唐方镇实远逊之,然如其季,(赵)葵、(孟)珙之贤,苦护淮、汉;(余)玠、(王)坚之勇,力悍川、陕,理、度支柱,越四十年而后亡国,何非其力。(《北宋经抚年表·南宋制抚年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