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揭示人类社会演进规律的意义上,唯物史观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具有生命力的历史哲学 俞吾金教授肯定唯物史观是哲学的论断是依据两位非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个人标准做出的。这两位学者分别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前者认为,实证科学不探讨人生的意义,而哲学是探讨人生意义的,而唯物史观肯定是探讨人生意义的,所以是哲学、不是实证科学。后者认为,哲学是关于“存在”的学问,而实证科学是关于“存在者”的学问,而唯物史观明确表明自己是关于“社会存在”的学问,所以是哲学、而不是实证科学。我们同意俞吾金教授有关唯物史观是哲学的论断,但不同意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根据有三:一是俞吾金教授提出的界定哲学或实证科学的标准是否具有普遍性,胡塞尔或海德格尔的标准是不是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标准?我们查阅《辞海》会发现,它对哲学的定义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体”。相比胡塞尔或海德格尔,《辞海》的定义应该是更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根据《辞海》的定义,谁能否认唯物史观是有关人类社会的总体性知识。很多西方著名学者都承认唯物史观是一种历史哲学。像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就认为:“今天仍保留着生命力和内在潜力的唯一的‘历史哲学’,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甚至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抱有不同见解的历史学家,无一例外地交口称誉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对他们产生的巨大影响,启发了他们的创造力。……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历史哲学,它对历史学家的思想产生了明显的影响。”(37)二是俞吾金教授提出的哲学研究的“存在”和马克思提出的唯物史观研究的“存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俞吾金教授所说的“存在”是指人生的意义;而马克思所说的“存在”是指“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38)生活过程当然包括人生的意义。从这个标准看,唯物史观当然也是一种哲学。三是唯物史观不仅研究人生的意义,而且提出了研究人生意义的正确路径。人生意义或价值是在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从唯物史观有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看,研究人生的意义自然需要剖析其所在社会的经济基础。而且,不同时期人们追求人生意义的变化也需从现实生活,尤其是经济基础方面加以剖析。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对更高层次需求的追求是以满足较低层次需要为基础的,其中生活价值的自我实现是要在依次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 我们曾经专门论述过哲学是科学的问题,“哲学应该是在世界最高的普遍层次上研究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并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门总体科学”。(39)也就是说,一种理论既可以因为是对经验事实的概括而成为实证科学,也可以因为它同时揭示了研究对象的普遍规律而成为一门哲学。唯物史观正是在这双重意义上既是实证科学、又是哲学! (责任编辑:admin) |